「叱咤風云鎮海濤,指揮若定陣云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這是民國時期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寫的一首絕句,意在贊美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高風亮節。
1645年,是清軍入關的第二年。當時大半個中國已經為清朝所統治,只有東南地區還殘存著南明政權。
這時的鄭成功還是一個意氣風發,前途無量的青年將軍,他始終堅信:只要南明各路政權聯合起來,一致抗清,那麼萬里疆土一定能重回漢人手中。然而,數次反抗均以失敗告終。
退守海島后,鄭成功并不氣餒,又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收復台灣。1661年,重整旗鼓后,鄭成功率兵渡過台灣海峽,擊敗了荷蘭侵略者,完成了收復台灣的大業。
可惜的是,39歲那一年,鄭成功還未來得及大展身手,就被長子鄭經的所作所為氣得猝歿了。臨終前,他竟然下令除掉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這究竟是為何呢?
1624年,鄭成功出生于日本。按照現代人的說法,出生于那個朝代的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混血兒,因為他的父親鄭芝龍是漢人,母親田川氏是日本人。
當年,鄭芝龍召集了一隊人馬,經營海上貿易,經常往返于中日兩國。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出身名門的田川氏,二人一見鐘情,結為夫妻。隔年,鄭成功便誕生了。
憑借和妻子母族的榮光,鄭芝龍很快得到了日本幕府的重用。日方不僅將豪宅贈予他住,還把海上的數十條貿易航線的經營權都交給他,一時間,鄭芝龍風頭無量。
有著如此富庶的家庭條件,鄭成功的童年可以說是無拘無束,充滿歡樂的。可以說,只要他想,任何好玩的,好吃的,他都能輕易獲得。然而,在父母的嚴厲教導下,鄭成功并未養成嬌生慣養的性子。
5、6歲時,父親就告誡他:兒子,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考取功名,為鄭家光耀門楣。
從那時起,鄭成功就將這句話牢牢地記在了心里。上私塾時,當別的小孩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時候,他總是最專注的那個,將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課本上。
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1638年,也就是崇禎十一年,鄭成功不負父母期望,成功考取秀才。得到肯定以后,他又考取了福建南安縣的廩膳生。偌大的南安縣只有20位廩膳生,由此可見鄭成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人才。
17歲那年,年少有為的鄭成功得到了福建泉州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飏先的重視,出于愛惜人才的目的,董飏先做主將親侄女許配給他。自己出生富貴,又與名門閨秀聯姻,鄭成功的前途可以說是一片光明。
生不逢時,對于一個心懷抱負的人來說,無疑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崇禎17年,鄭成功告別父母和妻子,遠赴南京國子監,繼續自己的學業。然而此時的大明王朝早已不是昔日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皇帝統治無能,大臣貪污腐敗。還有闖王李自成和盤踞關外的清軍,都對這片疆土虎視眈眈。
僅一年以后,崇禎皇帝在京城郊外的一座煤山上自縊身亡,大明王朝就此滅亡。從讀書那天起,鄭成功就把效忠大明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如今,面對著大明政權傾然倒塌,他實在難以接受。
為了復國,鄭成功加入了父親的軍隊,開始了反清復明的大業。怎奈對手太過強大,他們精心策劃的幾次反擊,都失敗了。僅僅兩年的時間,弘光政權、隆武政權均已滅亡而告終。
在一次與清軍的交戰中,鄭成功的父親不幸被俘。在軍隊群龍無首的情況下,鄭成功臨危受命,率領殘部退守進門,開始養精蓄銳。期間,清政府數次勸降,他都斷然拒絕。
在他心中,自己的國家是大明,而不是這群關外來的蠅營狗茍,蛇鼠之輩。駐扎金門期間,鄭成功幾經思慮,作出了收復台灣的決定。當時台灣被荷蘭東印度公司占領。
他想:以我今天的實力對付清政府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倒不如節省兵力,將台灣收復回來,也算我為大明做貢獻了。于是,鄭成功開始招兵買馬,訓練軍隊。
1661年,鄭成功留兒子鄭經在金門駐守,自己則帶領兩萬五千兵馬,數百艘戰船橫渡台灣海峽。經歷了將近一年的鏖戰之后,荷蘭軍隊倉皇而逃,鄭成功順利收復台灣,開始了在臺的統治。
收復祖國疆土本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可另一件事的發生,不僅沖淡了鄭成功的喜悅,還把他氣得患了重病。
一日,鄭成功像往常一樣辦公,一位士大夫來報,聲稱他的長子鄭經犯下了有辱倫理的大錯。經過一番仔細的詢問,他終于知曉詳情。原來,鄭經竟然與四弟鄭睿的奶娘有了私情,并行了茍且之事,生下了一個兒子。
鄭成功雷霆大怒,前幾日,鄭經來見他時,曾說自家侍妾生下了一個兒子,當時他還非常高興,覺得鄭家有后了。他萬萬沒想到,鄭經說的孫子,竟是四子的奶娘所生!
此事傳開以后,滿朝文武都在議論此事,大家都覺得鄭經此舉實屬[亂.倫],有悖于祖先已志和大明法例。鄭成功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年輕有為,做事果敢的長子為什麼會做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丑事!
出于對長子的失望,出于對祖先的愧疚,鄭成功無心朝政,氣結于胸,身體每況愈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當鄭成功憂心長子之事時,父親鄭芝龍被誅的消息也傳入了他的耳中。痛上加痛讓他患上了重病。
躺在病榻上,鄭成功仍對鄭經與奶娘私通之事耿耿于懷,為了安撫朝中大臣,他下令除掉長子鄭經、奶娘,以及那個剛出世的孩子。又想到「子之過,母之錯」,他又狠心下令,欲除掉妻子,也就是鄭經的母親董氏。
不久之后,鄭成功急火攻心,歿在了病榻之上,享年39歲。面對他歿前下的命令,大臣們非常為難。
雖說不倫之事天理不容,但把妻子、長子和孫子統統處歿,如此懲罰實在是太嚴重了。況且鄭成功去世后,台灣群龍無首,除了鄭經以外,無人能繼承大業了。
幾經商議之后,大臣們決定只處歿奶娘和孩子。鄭成功一生要強,最后卻被長子的丑事氣歿,任誰聽聞此事,不說一句可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