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面包含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
第二個,為什麼要提前二十多年?
先回答第一個。
原本,趙構是有生育能力的。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趙構的妃子潘氏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生下一子,取名趙旉。
趙構對這個兒子愛若珍寶,兒子尚在襁褓中,他已迫不及待地拜其為檢校少保、集慶軍節度使,封魏國公。
建炎三年(1130年),統制官苗傅和劉正彥在杭州發動兵變,軟禁了趙構,扶持只有三歲的趙旉當皇帝,改元「明受」。
「明受皇帝」在位時間只有26天,就被宰相張浚和大將韓世忠、張俊等人廢黜,趙構成功復辟。
趙構重登帝位,封「明受皇帝」為「魏國公」。
但這位「魏國公」命短,因宮女疏忽,受驚嚇而死。
趙構悲痛欲絕,殺了宮女,追封亡子為「元懿太子」。
有趣的是,元朝末年,小明王韓林兒打出「山河奄有中華在,日月重開大宋天」的旗號,追謚這位「元懿太子」為「靖文元懿殤孝皇帝」,建廟,稱宋簡宗。
趙構漫長的一生中,所生育的兒子就唯有宋簡宗一人而已。
究其原因,是建炎三年(1130年)二月三日,金將耶律馬五率軍夜襲揚州時,趙構正在行宮尋歡作樂,聞報金兵已至,「懼然警惕,遂病熏腐」,從此喪失了生育能力。
此后,趙構遍尋天下名醫,卻再也沒能產下一兒半女。
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金兀術廢黜了偽齊劉豫,放出聲音,說要立宋欽宗趙桓的兒子趙諶為皇帝,定都北宋舊都汴梁,另建「北宋」,和趙構的「南宋」叫板,一爭天下正統。
趙構陽痿不育,無兒無女,他的南宋朝廷,給人的感覺,就一個沒有將來的朝廷。
要粉碎敵人的陰謀,就必須定立皇位繼承人,以安民心。
論理,趙構要定立皇位繼承人,就應該在自己的親子侄輩中找,即在宋徽宗一脈中去找。
但,宋徽宗這一脈,除了趙構本人,其他基本上都在靖康之難中被一網打盡了。
那就只能從其他支系中找了。
趙構前思后想,最后決定從太祖趙匡胤這一脈中挑選繼承人。
當年趙光義既得到了哥哥趙匡胤的帝位,就沒想過要將帝位還給趙匡胤的后人。世間傳言說,金主吳乞買是趙匡胤轉世,專為平遼滅宋而來。
趙構覺得,只有把帝還給趙匡胤的后人,才能延續宋朝的國祚。
他說:「太祖以圣武平定了天下,偏偏子孫不能享有帝位,時過境遷,零落可憐,我現在就選取他的后人過繼為我的子嗣,以告慰他在天之靈!」
還有一種說法,即《異跡略》中記載,宋太祖托夢趙構,稱「汝祖自攝謀,據我位久,至于天下寥落,是當還我位。」
除了迷信方面的因素,從實際效果來看,趙構傳位給太祖后人,也收獲了許多士大夫的點贊,贏得了極大的聲譽。
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
趙構的禪位時間是紹興三十二年(1162)五月,此年他才五十六歲,正值盛年,而且身強體健,後來又當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帝,八十一歲才心滿意足而逝,的的確確是「提前」退位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須知,趙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逃跑皇帝」,稍有風吹草動,就如驚弓之鳥,謀取逃跑計。
禪位期間,金人已經撕毀和約,頻繁剽掠。
趙構禪位的主要原因是要拿繼位的宋孝宗為擋箭牌,以便于自己輕身逃跑。《朱子語類•高宗朝》記:隆興元年(1163),即趙構禪位的第二年,南宋軍隊打了敗仗,趙構兩股振振,「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備擔索」,時刻準備著逃跑。
趙構禪位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因為自己之前奉行了投降路線,面對金人的侵擾,實在下不來台,有意讓宋孝宗上台幫自己擦屁股,給岳飛昭雪。
以上所述,便是宋高宗趙構「提前二十多年把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的全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