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義小說當中,李元霸是一個堪稱戰力天花板的角色。而且,如果李元霸真有演義小說里描述得那麼厲害,那他不光是在隋唐演義里面天下無敵,拿到其他任何時代,都是當之無愧的戰力天花板。
演義小說中的李元霸,號稱隋唐第一猛將,傳說是金翅大鵬雕轉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無人能敵。使一對鐵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四明山一戰,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萬大軍。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ㄕㄚ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紫金山一戰,ㄕㄚ宇文成都,匹馬雙錘面對185萬軍隊。
最后,李元霸已經做到了天下無敵,而后舉錘罵天,被天上的神仙用雷劈ㄙˇ了,這才結束了他的一生。
然而在正史上,這樣的李元霸,肯定是不存在的。要是真有人能一個人打230萬大軍,那這個人估計可以把奧特曼按在地上摩擦。
歷史上真實的李元霸,其實叫李玄霸,他是李淵的三兒子。據史學家分析,他很有可能和李世民是雙胞胎。不過,這個李玄霸可不是什麼無敵猛將,而是是個病秧子,自小體弱多病,在16歲的時候就ㄙˇ了,當時李淵還沒起兵造反呢!后來到了清朝的時候,因為康熙皇帝叫玄燁,為了避諱這個玄字,所以演義小說里的李玄霸,也變成了李元霸。
不過,要說這個李玄霸是演義小說中的原型,其實也不全對。演義小說里的李元霸,身份和名字確實是取材于李淵的這個三兒子。但他的經歷,其實是取自于另外一個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人,其實才是李元霸真正的原型。
這個人,名叫李道玄。
李道玄,李家宗室成員之一,從關系上來說,他得管李淵叫一聲堂叔。當年李淵的爺爺,李家真正奠基人李虎,一共有八個兒子。這其中,老三就是李淵他爹,老五就是這個李道玄的爺爺。
李道玄生于公元604年,這一年,正是楊廣登基那一年。當時的李家內部,因為李淵繼承了他們家唐國公的那個爵位,所以李淵那一支相當于是嫡系,而李道玄他們家這一支,則相當于是支脈。既然是支脈,待遇自然要稍遜色一些。李道玄他爺爺,干了一輩子,最后干到了夏州總管的位置。而李道玄他爹,一輩子壓根就沒做過官,一直躺在祖宗留下的功勞簿上吃老本。
隨著李道玄逐漸長大,最開始的時候,日子還算不錯。但隨著他進入少年時代后,因為楊廣一通亂搞,隋朝越來越亂,逐漸開始崩潰。后來,到了大業十三年,李道玄的堂叔李淵,在山西太原起兵,幾個月后一路攻破長安,入主關中。李道玄作為李家宗室,自然也得到了重用。李淵登基之后,李道玄被封為淮陽王,升任右千牛衛大將軍。
這一年,李道玄剛剛15歲。
李道玄被封王這件事告訴我們,有個厲害的親戚,真的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情。如果沒有李淵造反,以李道玄他們家的能力,估計李道玄出生入ㄙˇ一輩子,也未必能做到這個位置。但正因為自己的堂叔當了皇帝,一個在現代估計連國中都還沒畢業的小屁孩,一躍成了唐軍內部真正的高級將領。
這種事情,上哪說理去呢?
當然,正所謂高收益就有高風險。在享受加官進爵所帶來的榮耀時,李道玄也需要親自去帶兵打仗。一年多以后,已經年滿16周歲的李道玄,被李淵派到了李世民麾下。當時李世民正在山西對付劉武周,結果就是在這期間,當時稚氣未脫的李道玄,便給了李世民一個大驚喜。
征討山西期間,李世民最頭疼的,就是劉武周麾下的大將宋金剛。這個宋金剛出身底層,以前干過農民軍,后來被劉武周招攬為大將。宋金剛本人還是很有本事的,至少在李世民之前,山西這邊的唐軍將領,都被他打到潰敗。
后來李世民趕到山西之后,先是在柏壁一帶和宋金剛展開對峙。雙方對峙數月之后,李世民耗光了宋金剛的補給,等到宋金剛這邊士氣衰落后,李世民再率軍進攻,很快就將宋金剛正面擊潰。接下來,宋金剛一路逃往介休一帶,想要憑借介休城的堅固城防,再次擋住李世民。
結果,就是在介休一戰當中,李道玄一戰成名了。
在介休一戰當中,宋金剛據城堅守,妄圖以此擋住李世民進攻的步伐。李世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當即讓麾下大軍全力攻城。在攻城的過程當中,當時只有17歲的李道玄,始終沖在最前方,第一個沖入敵陣!
戰后,當李世民知道這件事之后,李世民也有點懵了。
要知道,自打李家起兵開始,李淵一直對外姓將軍不太信任,更喜歡用李家自己家的人。而那些李家宗室,倒也沒太讓李淵失望。尤其是李世民,更是堪稱戰無不勝。但不管是哪一個領兵的李家宗室,都從來沒有過這種親自沖在第一線的先例。
那些李家宗室也不傻,他們很清楚,自己是領兵將領。開戰之前,作為主將可能會去前面露一面,膽大的可能還會去和敵軍將領來個親密接觸。但只要正式開戰,雙方大軍混戰在一起的時候,幾乎沒有哪個領兵的將軍,會真正沖在第一線廝ㄕㄚ,因為這無異于是在作ㄙˇ。
所以,當時的李道玄,也算是開了一個先例。身為李家宗室,卻依然沖鋒在第一線,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表率作用。戰后,李世民對李道玄進行了重賞,同時還在全軍宣傳李道玄的英勇戰斗事跡,讓李道玄成了名副其實的戰斗英雄。
這一下,李道玄一戰就打出了自己的名聲。
不過,如果聯系李道玄的家世和個人經歷,我們也可以得到另外一個猜測:李道玄之所以會真的沖鋒在前,估計也是家里大人沒告訴過他的緣故。畢竟,李道玄的爺爺很早就ㄙˇ了,他爹又從來沒當過官,更沒上過戰場。而他的那位皇帝堂叔,估計每次見面也都是鼓勵他努力ㄕㄚ敵,不要給李家丟臉之類的。所以,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很容易就被煽動起來情緒,信以為真了。
當然,就算這些都是意外,但李道玄本人的勇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畢竟,在介休城外的那場大戰當中,劉武周麾下的士兵,不會顧忌他的王爺身份,更不會因為他是李家人就對他心慈手軟。能在戰場上活下來,并且立下赫赫戰功,這足以說明,李道玄本人確實是很能打。
打敗了劉武周之后,接下來,李道玄又跟著李世民去征討洛陽的王世充,在虎牢關阻擊竇建德。在這個過程當中,李道玄扮演了一個沖鋒陷陣的猛將角色。演義小說當中李元霸的很多經歷,也是取材于這里。尤其是阻擊竇建德期間,在最后的決戰當中,李世民親率輕騎,引誘竇建德追擊,然后讓李道玄在路邊埋伏,最后一舉拿下了竇建德。
身為李家宗室,同時個人戰力又極強,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幾層光環加在一起,讓當時只有18歲的李道玄,一躍成了李唐宗室當中,最核心的幾個大將之一。但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恰恰是這個身份,最后害ㄙˇ了李道玄。
洛陽之戰結束后,李道玄升任洛州總管。整個洛陽地區,都歸李道玄負責。在此同時,李世民則是率兵返回長安,被封為天策上將。但就在這一戰之后不久,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就在此起兵作亂。劉黑闥起兵之后,因為有著山東士族的支持,導致劉黑闥迅速橫掃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逼得李淵不得不再次派出李世民前去鎮壓。
李世民這次征討劉黑闥,果然也不負眾望,經過幾個月的大戰之后,擊潰了劉黑闥的主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李道玄一直呆在洛陽這邊,擔任洛州刺史,所以并未參戰。然而大戰結束之后,李世民擊潰了劉黑闥主力,平定了山東,但是卻并沒有干掉劉黑闥,反倒是讓劉黑闥逃走,最后逃往了突厥。
此戰之后,李世民再次撤兵。但就在李世民撤軍之后,劉黑闥很快就帶著突厥的援兵,二次歸來,而后很快占領了大量地盤,再次成為唐朝的心腹大患。
面對再次來襲的劉黑闥,李淵卻打ㄙˇ都不敢再派李世民上場。因為經過過去幾年的戰斗后,李世民已經建立了太多的軍功,嚴重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如果再讓李世民領兵,問題會更大!但問題是,除了李世民之外,還能派誰去更合適呢?
就在這個時候,李淵想到了當時正駐守在洛陽一帶的李道玄。
對于李淵來說,李道玄既是宗室,之前又跟隨李世民一起征戰,有帶兵的經驗。雖然年輕,但只要給他派一個老成持重的副手,問題也不大。這樣的組合,再加上劉黑闥之前已經戰敗過一次,而且李淵這邊再多派一些軍隊,估計應該也就能解決劉黑闥了。
正是本著這樣的打算,李淵很快下令,讓李道玄擔任河北道行軍總管,同時讓老將史萬寶做他的副手。史萬寶資歷很深,在李淵剛剛起兵的時候,就曾追隨其他李家宗室,在關中這邊糾集起了一支隊伍,響應李淵。所以在李淵看來,有史萬寶幫忙,李道玄應該很快就能解決劉黑闥才對。
但李淵萬萬沒想到的是,正是他的這個錯誤命令,導致了接下來唐軍前線的潰敗。
李道玄領兵抵達前線后,很快就和劉黑闥的主力相遇。與此同時,其他幾個方向的唐軍主力,也開始對劉黑闥進行合圍。但就在這個時候,意外出現了。
兩軍相遇之后,史萬寶仗著自己的資歷老,根本不聽李道玄的調遣。更要命的是,之前李淵派史萬寶過來的時候,確實也曾告訴過他,李道玄比較年輕,軍隊調度可以由他來負責。而李道玄這邊,自認為是唐軍主將,唐軍應該完全由他來調遣。
所以,戰斗開始出現之后,當兩位主將的意見不同,而且分別行事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李道玄這邊,之前一直跟著李世民打仗,習慣了身先士卒。而且李道玄也經常見到李世民沖在前線,認為仗就應該這樣打。他學會了李世民的沖鋒在前,卻沒學會李世民的兵法韜略。所以,開戰之后,李道玄下令,要讓全軍直接發起總攻,不用玩任何策略。
在李道玄下令之后,史萬寶卻下達了截然相反的命令。史萬寶認為,李道玄這樣冒失進攻,是最愚蠢的選擇。所以他下令,大部分唐軍堅守不出,讓李道玄率領本部人馬去做誘餌。一旦李道玄輸了,劉黑闥肯定會繼續追擊,到時候唐軍再以逸待勞,克敵制勝。
不得不說,領兵的這兩位唐軍主帥,真的都很蠢。一個不講任何韜略,另一個敢把主帥放出去當誘餌。其實以唐軍當時的整體實力,如果真的來一次全軍沖鋒的話,說不定還有贏的機會。但正是因為史萬寶的堅守不出,導致了李道玄帶人孤軍深入后,很快就身陷重圍,最后被圍攻致ㄙˇ。而李道玄戰ㄙˇ后,史萬寶原本還想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抵抗。可唐軍這邊,眼見主帥都已經陣亡了,哪還有抵抗的念頭?等到劉黑闥大軍來襲之后,很快就正面擊潰了唐軍。
就這樣,原本唐軍已經布置好的包圍圈,徹底被劉黑闥打破。而李道玄這位唐初宗室猛將,生命也永遠定格在這一刻,終年僅僅只有19歲。
演義小說里的李元霸,很多故事都是取材于李道玄的戰績。不過,相比演義小說里那個無敵的李元霸,李道玄始終還是一個凡夫俗子,沒有以一敵230萬那麼猛。而且,縱觀李道玄的故事,我們也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真實的李道玄,其實就是一個頭腦簡單的熱血青年而已。之前因為自身勇武,誤打誤撞成了唐軍的高級將領。但在戰斗過程當中,他只學會了李世民的勇武,卻沒學會李世民的韜略,這才是他戰ㄙˇ的根本原因。
李道玄的故事,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發: 很多天才看似少年得志,但其實未必是好事。比如李道玄,十五歲封王,十八歲縱橫戰場,成了唐軍內部最有名的猛將。然而同時,也正是這些榮耀和光環,讓他錯誤地以為,自己那種猛打猛沖的戰法,就是最正確的。正是這個錯誤的認知,最后葬送了這位唐初猛將。
不得不承認,天才成名過早,有時候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