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原因是速度,劉邦的速度太快,而劉備的速度太慢。
第二個原因是對手,劉邦的對手分散,而劉備的對手太強。
第三個原因是本錢,劉邦的本錢更厚,而劉備的本錢太少。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漢獻帝始終捏在曹操手里。劉邦打項羽,師出有名,因為項羽把諸侯共主楚懷王殺了。而劉備打東吳叫軍閥混戰,而打曹操則是造反叛亂。
這些原因都可以在諸葛亮的《后出師表》中找到直接依據或間接引申。
高帝明并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劉邦是怎麼平定天下的?
諸葛亮的看法是「危然后安」,簡單說就是直面危險、敢于冒險,高祖劉邦出去賭了一場,然后賭贏了,也就平定了天下。而且,不能做好準備再去賭,而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絕不拖泥帶水。拖泥帶水的結果就是劉繇和王朗,是看著敵人在做大做強。
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圣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并江東。
那麼,劉邦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劉邦被封巴蜀,但厚著臉皮,靠著賄賂項伯,又強要了一個漢中。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
漢中,這個地方很重要。漢中與關中之間隔著秦嶺,巴蜀與漢中之間隔著大巴山。如果劉邦被困在巴蜀這個地方,那要出天下就得翻越大巴山和秦嶺兩座大山。在古代,這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有了漢中之后,劉邦只需要翻越秦嶺就夠了。但是,秦嶺也不好翻,平均海拔兩千米,連鳥都飛不過去。這時候就要拼速度了。
「四月,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看到沒有,這就是劉邦的速度。四月入漢中,根本就沒搭理巴蜀是個什麼鬼地方,然后八月就殺回了關中。中間,劉邦還干了兩件事,一個是燒棧道,迷惑項羽;一個是修棧道,迷惑章邯。所以,劉邦這家伙從最初就沒想去什麼巴蜀。項羽在關中稱王,那劉邦死活也回不去。而項羽一旦離開關中,那關中王就得是我劉邦的。
而劉備呢?
劉備在公元211年入蜀,這只是入了巴蜀,而不是入了漢中。入巴蜀的目的,是幫助益州牧劉璋與漢中軍閥張魯打仗。公元212年,劉備與劉璋反目,援巴蜀抗漢中,變成了荊州與巴蜀爭霸。到公元214年,劉備全定巴蜀。隨后不是進攻漢中,而是與孫權爭荊州。在搞定荊州事務之后,劉備才開始進攻漢中。這時候,張魯已經投降曹操,曹操占領漢中。漢中之戰,從公元217年打到公元219年。
從公元211年入蜀,到公元219年占據漢中,劉備在四川這個地方已經折騰了將近十年。然后呢?然后就是劉備根本無法翻越秦嶺、染指關中。在遭遇襄樊不利和夷陵慘敗之后,劉備還拿什麼進攻關中?而拿不下關中,劉備就無法復制秦戰國和漢高祖的統一模式,即以關中形勝攜巴蜀財富平定天下。
劉邦從漢中入關中,就是一錘子買賣。三萬大軍在漢中連休整的時間都沒有,直接奔著關中殺。殺贏了,就以關中為基地爭霸天下;殺輸了,就只能郁悶地看著中原逐鹿。劉備卻連一錘子買賣都做不了。因為荊州的牽制、因為四川的治理,劉備的進攻銳度根本沒法跟劉邦比。
劉邦的對手是誰?就是擁有九郡之地的西楚國。項羽不是霸王嗎?這是齊桓公和晉文公的角色,天下諸侯都要聽項羽的。但是,并沒有。天下諸侯根本就不鳥項羽這個霸王。
燕王韓廣,應該說是最委屈的一個。你項羽要滅秦,那好,我支持。于是,燕國派了將軍臧荼帶著燕軍助戰,而且幫著項羽從河北打到陜西。然后呢?然后你把我改封為遼東王,而臧荼當燕王了。你項羽這是什麼騷操作?
齊國田榮更不服,本來就沒想支持你,結果內部出了叛徒,非要跟你去滅秦。等滅完了,叛徒竟要回來裂土封王。你項羽腦子進水了嗎?
趙國的陳余更是不服。巨鹿之戰,張耳被圍在巨鹿城中躺死。是我陳余又是召集四方諸侯、又是幫你項羽過河、又是鼓動章邯投降,然后呢?然后張耳封王了,而我陳余就封了南皮的三個縣。
就這種形勢,你再問一句:劉邦的對手還有誰。燕國、齊國、趙國都要顛覆項羽建立的這個新秩序,而劉邦也要顛覆。所以,對手只有一個項羽,因為項羽建立了秩序、所以他自然要維護秩序。劉邦的具體對手則是關中三王,即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即便是關中秦地,也被分裂成了三個小朋友。而劉邦呢?劉邦在鴻門宴之時擁兵十萬,入蜀之初擁兵三萬。而四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殺了過來,關中三王連招兵的時間都來不及。
劉邦的對手,最終BOSS當然是項羽,但項羽遠在江蘇;開胃菜就是關中三王,但關中三王早就天怒人怨了。所以,這對手太簡單了。而劉備呢?劉備非常慘。
第一個對手還不是曹操,而是孫權。因為荊州這個地方,孫權就一直在跟劉備死磕。在劉備時期,對劉備集團威脅最大的,反倒不是曹操。因為漢中之戰后,曹操就不管劉備了,你在秦嶺大山以南隨便折騰。最難纏的對手就是孫權。
先是,劉備占據四川,孫權立即出兵荊州;再是,劉備進攻漢中、關羽襄樊攻堅,孫權立即偷襲荊州。之后,劉備和孫權正式撕破臉。北邊的曹操剛死,劉備就對孫權下了死手。簡單說,就是不管恢復漢室了,先弄死你孫權再說。
但劉備的目的是弄死孫權嗎?首先肯定弄不死,老孫家的根據地在江東,而且在江東根基深厚,離戰場遠了去了;其次曹操是死了但曹操有兒子啊,你倆鷸蚌相爭、死磕到底,北邊的曹丕肯定要坐收漁翁之利。割你劉備一個漢中不過分吧,割你孫權一個揚州也不過分吧?
劉備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荊州,為關羽報仇都是次要目的。因為秦嶺大山根本就過不去,北伐中原只有南襄隘道。
關羽從荊州一發動,曹操就嚇得要遷都許昌。這條路就是南襄隘道,關羽一口氣就能從湖北殺到河南,而河南就是中原,隨即就是中原爭霸。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明帝曹叡這家伙硬是敢到關中坐鎮。原因就是秦嶺大山足抵十萬大軍,你諸葛亮興不起什麼風浪。
但是,孫權這個窩囊廢捏著荊州能搞出什麼故事來?就是拿回去跟江東豪族一起分蛋糕。所以,劉備死活也不允許這伙人把荊州這麼好的地方給糟蹋了。
孫權只是劉備的第一個對手,相當于劉邦面對的關中三王。而真正的對手,類比項羽的,卻是曹操和後來的曹魏政權。天下九州而曹得其六,曹操相當于把項羽的西楚國、田榮的齊國、趙王歇的趙國、臧荼的燕國、韓魏四王和關中三王給捆在了一起。曹操這個體量,就能把劉備壓死。而秦嶺大山,則是劉備和諸葛亮無法逾越的天塹。
甚至,不看實力,曹操這個對手,也強到可怕的地步。
「曹操智計,殊絕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這是諸葛亮對曹操的評價。曹操是一個堪比孫武和吳起的對手。別說你地盤不如人家大、人馬不如人家多,就是旗鼓相當,劉備也要有戰勝孫武和吳起的能耐。
你可以說諸葛浪善于治民不善治軍,而從草根打成諸侯的劉備,總算善于治軍吧?「先帝每稱操為能」,連劉備也給了曹操一個「能」的評價。可見,曹操這個對手已經有多麼不好對付了。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鴻門宴之時,項羽的諸侯聯軍是四十萬,而劉邦呢?劉邦擁兵十萬。十萬大軍,就是劉邦的本錢。劉邦很屈辱地接受了項羽分封,去了巴蜀。項羽只允許他帶走三萬人,但仰慕追隨者竟達數萬人。
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
的確,這時候,劉邦的人馬肯定沒法與項羽比。但是,等劉邦還定三秦而逐鹿中原后,這些從前的軍隊以及更多的仰慕者,立即就會棄楚歸漢。
劉邦于漢元年八月進攻關中,而漢二年四月,竟組織起了五十六萬的侯聯軍,把項羽的老巢彭城給占了。從今天的陜西省殺到今天的江蘇省,劉邦用了多久?連半年都不到。
而中間卻隔著韓魏四王,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邛。這些人可都是西楚霸王的盟友。而北邊還有趙國,南邊還有九江國,在名義上也是項羽的盟友。這些盟友小弟都在干什麼?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關中還有一個雍王章邯搞不定,但劉邦就是敢帶著軍隊殺向彭城。
就這個速度,你也能知道:劉邦的軍隊就不是殺過去的,而是一路跑步過去的。而且,軍隊人數越跑越多,跑到彭城已經跑出了五十六萬人。你這讓項羽情何以堪。
劉邦本身就有兵,而且還是滅秦的主力部隊。雖然劉邦的部隊比不過項羽巨鹿之戰的生力軍,但比其他諸侯的軍隊要搶奪了。另外的本錢就是威望,諸侯們愿意跟著劉邦混。你可以說劉邦耍流氓了,向天下豪杰許諾了驚天的賞賜,如:諸將以萬人若以一郡降者,封萬戶。但是,劉邦也始終捏著正義,即:
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出兵打項羽,就是為義帝楚懷王復仇的。
這是劉邦,接下來看劉備,劉備的本錢是什麼?《后出師表》已經全都交代了。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云、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余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余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
中原混戰的時候,劉備從中原帶走了一批人;赤壁之戰的時候,劉備在荊州劃拉了一批人;入主益州后,劉備在益州啟用了一批人。劉備的資本,就這麼多。
劉備從創業到亡故,關羽、張飛一直不離不棄,而趙云也是從河北跟到了四川。原因是什麼?原因是老將可以換,但劉備沒得換。而曹操,甚至包括孫權,卻都是一茬一茬的換將軍。
你可以說劉備集團很穩定,但這是出于無奈的穩定。諸葛亮北伐還在用趙云,趙云硬是為劉備集團打了將近三十年。即便再年輕,這時候也是老將了。常山趙云,河北石家莊人。這個燕趙將軍,從河北打到江蘇、從江蘇打到湖北、從湖北打到四川,甚至跟著孔明先生從四川打到了陜西,打了大半個中國。但你劉備能把趙云換掉嗎?趙云只要不死,就一直是上將軍,因為沒有人才可以替代他。
不管蜀漢有多少兵,你看蜀漢的將領就行了,后期已然人才凋零。劉備即便能拿出堪戰的士兵,也找不到領兵的將軍。關羽敗死麥城、張飛軍中被殺、趙云老死漢中,蜀漢精銳已然不再。此時就是劉備在世,他也只能黯然神傷。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這是諸葛亮《前出師表》對當下局勢的分析,關鍵的一點就是益州疲敝,這個地方根本就沒法跟其他兩強比。而在《后出師表》中,諸葛亮則更是直言「今民窮兵疲」,簡單說就是要錢沒錢、要兵沒兵。而這就是益州,劉備死了是如此,劉備活著也是如此。而此等窘迫,你讓劉備怎麼成就劉邦的功績,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劉邦大呼一聲,咱們去打項羽,為義帝報仇,然后天下諸侯云集響應。而劉備呢?他總不能說咱們去打曹操,為漢獻帝報仇吧。這時候,漢獻帝還活著呢,甚至還能給孫權發詔書。漢獻帝不死,曹丕不篡位,劉備就是一個割據軍閥。跟曹丞相動手,就是忤逆圣上、舉兵造反。
所以,雖然同樣立足漢中,但劉邦可以開創一個大帝國,而劉備卻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