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看似很無聊的話題,但卻很有意思,值得好好說道說道。
《后漢書·百官志》記載:
漢末時期,以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后、左、右四將軍為序,為正號將軍,其下是一系列的雜號將軍。
其中的四方將軍,級別是相當的,但地位還是略有差別。
由于這個問題過于復雜,究竟誰高誰低,說法很多,難有定論,這里就不詳細述說了。但不管是正號將軍還是雜號將軍,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同一時期,只有寧缺毋濫,絕沒有相同稱號的將軍(這僅僅是一個軍事集團而言)。
一般而言,一個將軍職位出現了空缺,才可以授予他人。不可以把一個將軍的封號同時授予多人。
就此,簡單介紹一下,有哪些牛人曾經擔任過與左將軍相關的職位。
《靈帝記》記載:
中平五年,征卓為少府,敕以營吏士屬左將軍皇甫嵩,詣行在所。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征召董卓為少府,命其所屬吏士都屬左將軍皇甫嵩節制,令其前往報到。
《獻帝春秋》則記載:
初,卓為前將軍,嵩為左將軍,俱征邊章、韓遂,爭雄。
這里不討論誰的官大誰的官小,只說明這個時期的左將軍是皇甫嵩。
董卓進京獨攬朝政之后,為了拉攏袁術,就封袁術為后將軍。
等董卓被ㄕㄚ,李傕、郭祀等人攻破長安,李傕自為車騎將軍,郭祀為后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唯獨少了左將軍。
原來,李傕等人想誘使袁術為外援,就授袁術為左將軍。這樣看來,左將軍還是在后將軍之上。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想要稱帝,就向呂布提出聯姻,以其兒子娶呂布之女為妻。
呂布本來答應了袁術,但受到沛相陳珪的挑唆,就背ㄆㄢˋ了袁術,把袁術的使者韓胤交給了許都曹操。
為此,曹操上表獻帝派遣使者任命呂布為左將軍,這恰恰也就是袁術所擔任的職位。
新的任命下達了,袁術原來的左將軍一職,朝廷也就不承認了,這里沒有看到關于朝廷專門下詔收回袁術左將軍的印綬。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袁術如果不把左將軍的印綬交出來,朝廷拿他也沒有辦法。
其實,袁術也不在乎這個,自己要做皇帝了,還在意這個左將軍嗎?
當然,朝廷任命了呂布為左將軍,自然會給一個印綬為信物,再刻一個就是了。
但這也不是一句話的事,當時就因為官吏變更太過頻繁,讓漢朝廷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時常沒有足夠的材料制作印綬,有時候曹操只能把自己家里的私有物品拿出來公用。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這個左將軍的印綬就由呂布暫時負責保管。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曹公自出東征,助先主圍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建安元年(196年),獻帝遷都許都以后,曹操上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
袁術率領大軍進攻徐州,劉備在盱眙與之對壘,呂布趁機攻占了徐州,俘獲了劉備妻子。
劉備敗走投靠了曹操,曹操表劉備為豫州牧,人稱「劉豫州」。曹操東征,幫助劉備攻破下邳,俘獲了呂布。
曹操接受劉備的建議,拒絕呂布投降,并把他處ㄙˇ,同時表劉備為左將軍,禮遇日隆。
至此,呂布手里那套左將軍的家把什就由劉備開始保存。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衣帶詔事件泄露,董承等人被曹操誅ㄕㄚ,劉備逃亡徐州,斬ㄕㄚ了朝廷任命的刺史車胄,占據了徐州,公開反叛了朝廷。
劉備逃走,不是掛印封金,沒有忘記攜帶著左將軍的印綬。
同樣沒有史料記載,朝廷下詔廢除劉備左將軍的職位,也并不見要求劉備送還印綬。
這東西就是曹操想收回,劉備不給也沒有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憑實力來拿。
劉備之所以一直宣稱曹操是漢賊,其目的之一就是這個左將軍是獻帝給的,你曹操想要我還不給你哪?
當然,曹操完全可以以獻帝的名義下詔討還,但劉備也完全可以說,曹操下的詔書是假的,是脅迫獻帝下的。
獻帝有衣帶詔要ㄕㄚ曹操,還不就是曹操挾持獻帝嗎?
如果這事這麼玩法,就毫無生趣了,曹操也不至于弱智到這個程度。
曹操斬ㄕㄚ了董承等人之后,立馬率軍東征徐州,擊敗了劉備。劉備、張飛投靠了袁紹,關羽投降了曹操,曹操俘獲了劉備妻子。
此時,劉備把老婆孩子都丟棄了,但沒有忘記把左將軍的印綬帶走。此后,劉備一直把它帶在身邊,時不時拿出來顯擺一下。
據《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三顧茅廬時,就向諸葛亮的書童做自我介紹,說「左將軍、豫州牧、宜城亭侯劉備前來拜訪。」
這一點,史料中沒有記載,但《諸葛亮傳》提到: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
這里,徐庶稱呼劉備為將軍。
劉備三顧茅廬,見到諸葛亮后,君臣之間有了隆中對,諸葛亮說:
荊州北據漢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在這里,諸葛亮稱呼劉備也是將軍。如果沒有曹操表奏劉備為左將軍的話,徐庶、諸葛亮稱呼劉備為將軍,就名不正言不順。
由此看來,這套家伙留在手里,多少還是管用的。
建安五年(200年),衣帶詔事件泄露,劉備逃亡徐州,斬ㄕㄚ朝廷任命的刺史車胄,從這一刻開始,曹操已經不再認可劉備這個左將軍了。
只要曹操愿意,隨時可以再任命新的左將軍。朝廷不認可,就不會再從朝廷得到任何好處。
曹操任命的曹魏集團內部的官職,曹操是要負責給與相應的待遇的;對于外部集團,比如東吳的孫權,雖然只是名義上的東西,沒有實際的物質利益,但在江湖上可以提高地位。
劉備與曹操決裂后,曹操任命的左將軍、豫州牧,也就失去了價值。無論是袁紹還是劉表,看重的是劉備及其手下那些人的能力,而絕非其職位。
其實,曹操并沒有那麼小氣,在劉備背ㄆㄢˋ之后,也沒有隨即把左將軍封給別人。
據《張樂于張徐傳》記載:
(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于禁遷為左將軍,假節鉞。
這是豹眼查閱到的、劉備之后左將軍被授予的最早的人選。類似夏侯惇的前將軍一職,也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才獲得。
這也說明左將軍一職還是相當高的軍階,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獲得的。
漢末三國時期,左將軍是金印紫綬,地位略低于九卿,但略高于州牧、郡守。
左將軍有時稱作「左公」,劉備也曾被稱作「左公」。赤壁之戰后,劉備屯兵荊州油江口,孱陵縣城所在地,取「左公安營扎寨」之意,改孱陵為公安。
可見,劉備一直用左將軍的名號,在江湖上行走。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自立為漢中王,才把左將軍的印綬歸還朝廷。
《先主傳》記載:
謹拜章因驛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給獻帝上了一道表,說大家都逼著我進位漢中王,木得辦法,只能勉為其難了。
既然稱王了,這個左將軍、宜城亭侯的印綬就用不著啦,通過驛站交還給朝廷,如何處置,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前面說了,早在216年,曹操就把于禁任命為左將軍,曹操肯定也給于禁準備了這套家把什。
據《關張馬黃趙傳》記載:
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假節。
劉備自立漢中王后,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
也就是劉備為漢中王后,也需要左將軍這套家把什賞賜別人,盡管劉備當時很差錢,但沒有扣下這套家伙繼續留用,而是歸還了朝廷。
除了惡心一下曹操以外,無非說明我這個左將軍是朝廷任命的,印綬在手,就具有合法性。
現在成為漢中王,按照正常的程序,就該把之前的印綬奉還朝廷。以此說明,劉備是按照套路出牌的。
這也反應了劉備的虛偽性。
按照正常的程序,任何官爵的授受,都需要交接。授予官職、爵位,需要專門派遣使者宣示,罷免也要派遣使者追回印綬,以示鄭重。
但漢末三國時期,整個政治體系都混亂了,地方諸侯都自行任命官吏。好點的給朝廷上道奏表,算給朝廷一個臉面,過分的直接任命,連個招呼也不打,獻帝也無可奈何。
就像劉備這個漢中王,自己上一道表,就說大家推舉我做漢中王,我不得不干哦。不管朝廷同不同意,這個漢中王就做定了。
這不是反叛,又能是啥呢?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繼位魏王,由于左將軍于禁在襄樊之戰中投降了關羽,就拜蕩寇將軍張郃為左將軍。
這也需要曹丕再破費點,重新置辦一套左將軍的家把什。
其實,早在建安十五年(210年),赤壁之戰后不久,孫權就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當地土豪、原交州刺史士燮就率領兄弟們投靠了步騭。此后,孫權封士燮為左將軍。
這是朝廷封給劉備的官職,曹操還沒正式宣布作廢,孫權就把它賞給了士燮,這讓劉備情何以堪?
三國時期,蜀漢方面的吳懿、向朗、句扶等人,孫吳的諸葛瑾、朱據、留贊、丁奉、張布等人都曾被授予左將軍的職位。
在這里就沒有必要一一贅述了。
總之,劉備左將軍、豫州牧的職務應該罷免,印綬理該追回。但漢末三國時期,整個朝廷的官僚體系亂得就像一鍋粥似的,都不按套路出牌了,也就沒有更多的理由去解說這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