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間,有兩位漢族名將,除了年羹堯,另一位就是岳鐘琪了。
年羹堯以九十二款大罪被賜歿天牢后,岳鐘琪也遭到雍正的猜忌,被逮捕入獄,但奇怪的是,雍正原本判岳鐘琪「斬決」,最后卻又為何將「斬決」改判為「斬監侯」呢?
(岳鐘琪畫像)
岳鐘琪是岳飛的第21世嫡孫,先祖岳霖為岳飛第三子,他出生于武術世家,其父岳升龍在康熙年間任議政大臣、四川提督,曾隨康熙皇帝西征噶爾丹,頗有建功。在家庭的熏陶下,岳鐘琪從小便熟讀經史,博覽群書,立志要像父親那樣馬上征伐,為國效命。
縱觀岳鐘琪這一生,也算是戰功顯赫,盡忠盡職。從康熙年間開始,他便從軍做戰,屢立戰功。入藏平叛,撫定青海,搭檔都是十四阿哥胤禵、年羹堯這樣的名王名將,特別是他與年羹堯的配合,簡直可謂是「雙雄并立」。
因為累立戰功,岳鐘琪的官場之路也非常順暢,一路升遷,康熙六十年(1721年)以平藏亂之功接父職授四川提督,雍正二年(1724年)授奮威將軍,平定青海之戰,岳鐘琪成功收復被羅卜藏丹津叛軍占領的青海地區六十萬平方華里的領土,被雍正加封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授兼甘肅提督。
為了表示對岳鐘琪的寵信,雍正還親自題詩三首加黃帶一副賜予此戰的頭功之臣岳鐘琪。
(岳鐘琪與年羹堯劇照)
都說樹大招風,功高震主,岳鐘琪與年羹堯同為雍正年間最受器重的漢族武將,但年羹堯居功自傲,陰懷二心,很快便從神壇上面跌落下來,雍正三年(1725年)已經被貶為杭州將軍的年羹堯,以九十二款大罪被賜歿于天牢。
這樣,作為曾經與年羹堯共過事的岳鐘琪便一躍而居高位,接任川陜總督,封三等公爵,手握川陜甘三省兵權,達到了他為官的最頂點。
雍正五年(1727年)有一蓬頭垢面,衣衫爛摟的男子公開在大街上高喊「岳鐘琪要率川陜兵丁造反了!」官府雖然抓住了這個男子,后經審訊確認這是個瘋子,但也把岳鐘琪嚇的夠嗆,他趕忙給雍正上奏疏自證清白,雍正下旨勉力安撫他,將那瘋子以「造謠惑眾,誣陷大臣罪」斬首示眾。
一年后(1728年)又發生了秀才曾靜派人致信岳鐘琪約期反清復明之事,岳鐘琪假意同意,騙出口供,隨即抓捕曾靜,并引發了雍正年間最大的文字獄呂留良案。可以說在這件事上岳鐘琪已經承受住了外部勢力的蠱惑,對清朝的忠心雍正不可能不知道,因此,作為呂留良案的揭發者,岳鐘琪再一次被委以重任,加封寧遠大將軍、少保,繼續統領川陜甘軍事。
雖然兩次不利于岳鐘琪的事件雖然最后都得到有驚無險的解決,但是也給岳鐘琪的仕途埋下了禍根,畢竟雍正年間年羹堯之事對雍正影響太深了,他對岳鐘琪始終還是處于半信半疑的態度。
(岳鐘琪劇照)
雍正七年(1729年)西北告急,準噶爾部的噶爾丹策零起兵叛亂,朝廷下旨,授川陜總督、奮威將軍岳鐘琪為寧遠大將軍,聯合靖邊大將軍傅爾丹出兵征討。岳鐘琪率領的西路軍共計十六萬兵馬分三路出陜、川、甘會戰。
岳鐘琪率領的西路軍裝備精良,戰士訓練有素,噶爾丹策零避其鋒芒,轉而尋求戰斗力較為薄弱的東路軍決戰,采取誘敵深入的方法,將北路清軍主力六萬多人誘入博克托克嶺峽谷,毫無防備的北路軍遭到噶爾丹策零的重兵包圍伏擊,雙方激戰十數日,清軍以慘重代價沖出峽谷,一路慘重噶爾丹策零圍追堵截,損失極為慘重。
清軍四位將軍臨俘自盡,一位副將軍、七位王公大臣在混戰中陣亡。戰后,北路清軍六萬僅剩下二千人馬,幾乎是全軍覆沒。
北路軍幾乎全軍覆沒,岳鐘琪率領的西路軍同樣情況不妙,他駐守的吐魯番屢遭噶爾丹策零軍偷襲,糧草不濟,為了緩解北路軍壓力,岳鐘琪采取「圍魏救趙」之計,吸引部分噶爾丹策零軍到烏魯木齊附近,全軍奮勇沖誅,大破之,大軍進入烏魯木齊,總算為清朝此次西征挽回了些顏面。
此次西征,岳鐘琪指揮并非毫無章法,奈何噶爾丹策零兵威正盛,且北路軍輕敵冒進幾乎全軍覆沒,給西路軍制造了很大的壓力,可是,作為清軍西征的主要統帥之一,岳鐘琪依然受到了雍正嚴厲的斥責,說他「攻敵不速,用人不當」。很顯然,岳鐘琪已經失寵于雍正。
西北作戰失利失寵于雍正,火上澆油的是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鄂爾泰又添一把火極力彈劾岳鐘琪,雍正不念舊功,下旨削岳鐘琪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銜,不久,其他朝臣也相繼彈劾岳鐘琪,百口莫辯的他最終被解除一切職務,慘遭被捕入獄,在獄中等待兩年后,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等來了最壞的消息,兵部判決他「斬決」。
「斬決」,就意味著這一年的秋后他將在北京菜市口被斬首示眾,一生為清王朝立下無數戰功的岳鐘琪等來的竟是這樣一個結果,這實在是令人唏噓。
但奇怪的是,雍正在接到兵部議奏折子后,卻大筆一揮,將「斬決」改為「斬監侯」,同時罰銀七十萬兩,總算是暫時保全了岳鐘琪性命。
雍正為什麼會在最后關頭留岳鐘琪不歿,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清朝一代名將岳鐘琪)
1:岳鐘琪乃岳飛之后
岳飛從南宋起,便廣受民間信奉,成為漢地臣民百姓的精神依賴,從歷代對岳飛的褒封可以看出,岳飛早已經成了統治階層籠絡人心,維護多民族團結的重要精神工具。岳鐘琪作為岳飛之后,直系后代,有著很強的群眾基礎,冒然誅岳鐘琪,這顯然會引發強烈的反彈,甚至會出現滿漢裂痕,出于民族大團結的長遠目的,雍正也不可能處歿這樣一個名門之后。
2:以功免歿
岳鐘琪雖然和年羹堯一樣都是雍正年間極受重用的漢族武將,但與年羹堯肆寵而驕,功高震主不同,岳鐘琪是實打實的為國效命。而且,他為清朝所立下的功績其實一點都不比年羹堯少。在進西藏、平青海和改土歸流等重要戰事中都立下過赫赫戰功。年羹堯之歿屬于咎由自取,可岳鐘琪卻和他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這一點雍正是非常清楚的,因此,論功岳鐘琪也不至于歿,更何況清軍西征失利主要責任并不在岳鐘琪。
3:留待嗣君所用
作為清朝不可多得的能將,岳鐘琪完全可以獨當一面,能力不亞于年羹堯,今年羹堯已歿,而西北之患還未解除,此時冒然誅岳鐘琪,無異于自毀長城。雍正可能也考慮過自己百年之后,弘歷當國是否還會出現像岳鐘琪這樣精于戰事,累立戰功的悍將。畢竟,當時的岳鐘琪不過五十出頭的年紀,仍然能繼續發揮他的軍事才能,不誅岳鐘琪,正是為了給弘歷留下一個足可以坐鎮西北的干將。
有此三大原因,雍正斷然不會輕易就誅了岳鐘琪,畢竟岳鐘琪不是年羹堯,他對清朝的忠心事得到雍正認可的,留著岳鐘琪,正是為了給了弘歷留下一個強有力的武將班底。
果然,乾隆二年(1737年),岳鐘琪與傅爾丹同被釋放,雖被貶為庶人但也獲得了自由,回到成都金堂老家的岳鐘琪韜光養晦等待復出。
乾隆十三年(1748年)發生了大小金川之亂,時年六十二歲的岳鐘琪被再復起用,授四川提督平大小金川之亂,岳鐘琪對乾隆的赦免之恩感激涕零,不顧年老體邁誓師出征。
一代名將晚年仍征戰沙場,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賜謚「襄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