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本身就是一件讓人恐懼的事情,但是卻在戰國時期,有位謀臣反其道而行,他不但不怕死,還選擇了一個極其殘忍的死法!
他因遭刺殺,身受重傷,眼看就要命不久矣時,他卻直接自請放棄了治療,并請求皇帝,將自己拉到繁華街道,施行五馬分尸的酷刑。
皇帝被他這一要求弄的一頭霧水,卻沒想到他卻說:只有這樣才可以抓到兇手。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位自請五馬分尸的謀臣又是何許人也?刺殺他的兇手最后抓到了嗎?
而這位被刺殺的謀臣就是蘇秦,他其實原本是燕國的重臣,曾經為了燕國免受秦國的征討,想出了「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
而他也因此法成為了燕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本以為他這終生都會為燕國效忠,卻沒想到一則謠言,將他推向了別國。
燕文侯去世后,他的兒子燕易王登基,由于蘇秦經常出入后庭,所以在宮中有一則蘇秦和燕易王母親茍且的傳言。
這這則傳言也很快就傳到了燕易王的耳中,他勃然大怒,恨不得立即斬殺蘇秦,可他卻不能這樣做,畢竟蘇秦于燕國而言是有功的。
如果燕易王貿然將蘇秦處死,那必定會寒了人心,并且這「合縱」六國之術還離不開蘇秦。所以燕易王心中火氣沒地方撒,只能逐漸疏遠了蘇秦。
平時有什麼大事燕易王都會和蘇秦商量,而現如今卻對蘇秦避之不及,這樣的變化,心思敏銳的蘇秦自然是感覺了出來,他在結合一下宮中的傳言,自然就想出了問題所在。
而燕國對于蘇秦而言是有知遇之恩的,所以他不愿意和自己的君主有任何嫌隙,正因如此他和燕易王來了一次促膝長談將誤會解釋清楚了。
正巧此時,齊國趁著燕國舊王隕落,新王登基的混亂之時,接連發兵吞并了燕國十座城池。
而此時的燕國正處于混亂虛弱的時候,所以無法和齊國抗衡,只能默默的吞下了這個啞巴虧。
可蘇秦卻不愿意看著自己效忠的國家,受到這樣的欺辱,所以他決定給燕國找回場子,既然無法以武力壓制,那他就選擇智取。
所以蘇秦就和燕易王商量,兩人假裝決裂,并讓燕易王派人追殺自己,這樣一來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投靠齊國。
燕易王一開始是不同意的,畢竟這樣一來蘇秦就會落得一個叛徒的名聲,而兩人之間的誤會已經解開,他也一直十分看重蘇秦的才華,所以他不愿意讓蘇秦受這個委屈。
可蘇秦卻說,委屈都是暫時的,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燕國的百姓會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的,如今燕國正值權利交替的關鍵時期,所以他不能容忍齊國這樣欺壓他們。
而蘇秦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打入齊國內部,取得齊王的信任,這樣一來他就開始攪動齊國的內部,讓他們消耗自己國家的資源。
燕易王雖然不舍得讓蘇秦離開,卻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從了蘇秦的意思,直接就上演了一出兩人決裂的戲碼。
而兩人決裂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各個國家,許多人都認為蘇秦命不久矣,即將被斬首時,卻又聽聞蘇秦逃出了燕國,投靠了齊國。
燕易王知道后直接大發雷霆,派出無數刺客前去追殺蘇秦,并且燕國的百姓也都在唾罵蘇秦,說他忘記了前王的知遇之恩。
齊王得知蘇秦逃到齊國后,就立即派人護送著蘇秦來到了齊國的宮殿里,即使滿朝文武都說這蘇秦是墻頭草,不值得齊國以禮相待。
但齊王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這蘇秦是有大本事的,畢竟那「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在那放著呢,他手中還握著六國相印,使得秦國一直不敢出兵討伐他們。
就這一點都值得齊王拉攏一二,所以他不顧朝臣的反對,執意要重用蘇秦。
而蘇秦也好像是徹底要和燕國決裂,他對齊王的態度可謂是十分的恭敬,甚至都達到了拍馬屁的境界,哄得齊王團團轉,沒多長時間就委以蘇秦重任。
其實說白了,蘇秦在齊國就是燕國的間諜,而這個位置不管是在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之所以要用這樣的方法針對齊國,是因為他們不講武德,在燕國最為虛弱的時候,貿然進攻爭奪城池,而在那個時期的齊國國力都和十分強盛的秦國有的一拼。
甚至還傳出了「天下的統一,非齊即秦」的預言,由此可見,齊國是與秦國并駕齊驅的強國,而他們還因為自己的利益,背叛了盟友。
所以蘇秦才會出此下策,以叛徒的身份打入齊國的內部,以此來秘密削弱齊國的國力。
而現如今蘇秦到了齊國后,最重要的就是獲得齊王的信任,這樣一來他才可以煽動齊王做一些勞民傷財的事情。
齊宣王此人雖然是有雄偉的治國之策,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太過貪圖享樂,并且還十分的喜歡聽別人奉承自己。
而蘇秦就投其所好,一個勁的對著齊王說好聽話,并一直想方設法的誘導齊宣王走向荒淫無度的道路,每次進言時,他不是溜須拍馬,就是夸贊炫耀。
而齊宣王卻一點也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對,他甚至覺得蘇秦是唯一懂自己的人,每次說話都能說到自己的心坎里。
齊宣王雖然沉浸在蘇秦給他制造糖衣炮彈中,但他的那些大臣卻都看的明白,從一開始他們就不喜歡蘇秦,認為他是墻頭草,風往哪刮,他就往哪倒。
但無奈,齊宣王十分看重蘇秦,所以他們也就任由他在齊宣王面前蹦跶了,只是現在的苗頭越來越不對了,齊宣王每天除了吃喝玩樂,就是在和蘇秦商量著該去哪吃喝玩樂。
所以齊國的這些大臣都想將這蘇秦處之而后快,他們紛紛上書,來譴責蘇秦的錯處,可這齊宣王卻像是除了迷魂藥一樣,什麼都聽不進去。
并且他還在大臣們上書后,直接就將蘇秦升職為自己的心腹大臣,并且還將征討燕國的重任交給了蘇秦。這可把那些大臣們著急壞了,這負責攻打燕國的任務,可是直接掌握了齊國的兵權和軍中的軍餉。
而蘇秦也沒有讓那些大臣們失望,他借著打仗的由頭,不斷了消耗著齊國的軍力和軍餉,并且他還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一直蠱惑著齊宣王,讓齊宣王更加的信任自己。
齊宣王的身體日漸消瘦,眼看就要命不久矣時,蘇秦就早早的將心思放到了齊宣王的兒子齊閔王身上,在他還沒有登基的時候就已經充分的獲得了他的信任。
所以在齊宣王離世后,蘇秦在齊國的地位沒有任何的下降,他甚至還蠱惑著齊閔王,讓他為自己的父王修建一座極其豪華的陵墓,以此來向世人表現自己的孝心。
而在齊國本事就是十分的看重孝道的,所以齊閔王壓根就沒有猶豫,直接就同意了蘇秦的建議。
擔這陵墓沒建多久,問題就出來了,那就是連年的征戰早就導致了國庫空虛,現如今又要建造如此豪華的陵墓,自然是讓齊國雪上加霜。
雖然齊國現如今表面上還是一派祥和繁榮的景象,其實內里早就空虛了,這讓齊閔王十分的頭痛,畢竟陵墓已經開始建造了,如果戛然而止,必定會成為其他國家的笑料的。
而這時蘇秦就又開始蠱惑齊閔王,讓他下令田稅增加兩成、市稅增加五成,這樣一來齊國的國庫就會立即充盈,而陵墓也能如期建設了。
但齊閔王卻忽略了,自己這樣下詔會導致齊國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這樣的場景自然也是蘇秦十分愿意看到的,他前往齊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要搞垮齊國。
蘇秦的種種作為,早就被那些齊國大臣視作了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將其處之而后快,只可惜這蘇秦卻將自己保護的很好,讓他們無從下手前去刺殺他。
其實蘇秦知道自己做這樣的事情肯定是會遭人記恨的,所以只要不是必要的時候,他基本上就是不出門,即使要出門也會讓侍衛里三層,外三層的保護自己,就連平時吃飯,他也要用銀針反復試驗。
可即使這樣他也擋不住那些齊國的忠臣想要殺他的心,畢竟他們多次聯合上書,要求齊閔王將「身在齊國心在燕」蘇秦處死。
只可惜這齊閔王也和他的父親齊宣王一樣,都沉浸在了蘇秦的甜言蜜語中,每次有大臣上書要處死蘇秦時,他都會用自己三寸不爛之舌來誘哄齊閔王。
其實蘇秦在齊國的那段時間就是妥妥的一個奸臣,但一想到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燕國報仇,也忽然感覺他其實也是個忠臣!
即使這蘇秦在怎麼小心,也擋不住那些人想要刺殺他的心。就在齊閔王的生日宴會上,幾個忠臣直接買通了刺客,要在宴會上直接取了蘇秦的性命。
而蘇秦千算萬算,也沒想到他們竟然敢在齊閔王生日宴會上派刺客,畢竟刺殺事件一旦發生,那就和謀反無異,這誰都說不清楚是要謀殺蘇秦,還是蓄意謀殺齊閔王啊。
所以蘇秦來參加宴會時,根本就毫無防備之心,他甚至還穿上了十分豪華的朝服,意氣風發的來到了宴會。
就在宴會正處在歡聲笑語的時候,一個刺客直沖蘇秦而去,速度之快就連宴會附近的將士都沒有反應過來,雖然蘇秦即使躲避,但還是被刺客砍成了重傷。
所幸宴會外的將士及時趕到,擊退了行兇的刺客,這才讓蘇秦得以喘息,撿回了一條性命。
只可惜醫師看后蘇秦的傷勢,直直搖頭,并說道蘇秦的傷勢太過于嚴重,基本上沒有幾天的壽命了。
這可將齊閔王著急壞了,在他的心中,蘇秦是對于齊國有功之臣,而這樣的功臣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遭到刺殺,并且刺客還可以全身而退,這對齊閔王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所以他下達命令,不惜任何代價都要抓住刺客,揪出幕后黑手,為蘇秦報仇,只可惜卻一直毫無線索,而眼看蘇秦就要撐不下去了。
蘇秦也沒有想到,他算計一生,最后卻被別人算計,即將命喪黃泉,他不甘心,所以他決定聯和齊王來一個計中計,以此來揪出幕后黑手。
此時的蘇秦已經只剩下一口氣吊著了,所以在齊閔王來看望自己的時候,他就直接了當的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那就是在自己臨死時,就直接宣稱蘇秦為燕國的細作,以此來攪亂齊國的國情,而在其死后,從他的寢室中搜出了他長期和燕國書信來往的證據。
之后,就需要齊閔王將病重的蘇秦直接帶到熱鬧的集市上五馬分尸,這樣一來刺客就會主動現身,而齊閔王也可以為蘇秦報仇了。
齊閔王有些不解,可蘇秦卻在他耳邊低語幾句后,齊閔王豁然開朗,還連連稱贊蘇秦的機智,可惜他卻被刺客刺殺,命不久矣,如若不然這樣的奇人定會幫助齊國爭霸天下的。
而在蘇秦臨死時,齊閔王就按照蘇秦的指示,直接宣告天下蘇秦細作的身份,并且還要將他五馬分尸,以正效尤。
這樣的消息一出,很快就讓齊國的百官和民眾震驚不已,畢竟蘇秦之前可是一直深受齊閔王的喜愛的,沒想到臨死時卻遭到這樣的酷刑。
而這一切都在已經死去的蘇秦意料之中,他要被五馬分尸的消息傳得越遠越好,不僅可以讓刺客心生懷疑,還可以為他在燕國正名,證明他沒有背叛燕國,可謂是一箭雙雕。
蘇秦被五馬分尸后,齊閔王又開始重金獎賞當初刺殺蘇秦的刺客,并放出消息說那刺客立了大功,將細作刺殺,保衛了齊國,因此齊閔王要獎賞那名刺客錢財和至高無上的爵位。
果不其然那名刺客聽到會升官加爵后,就主動找上了齊閔王,承認了自己就是刺殺蘇秦的刺客,畢竟刺客這一生都在刀尖上過日子,所以忽聞殺了細作可以加官進爵時,高興壞了。
可讓他沒想到的時,他剛自投羅網就被抓進監牢嚴刑拷打,隨即揪出了在背后指使他的齊國忠臣。
而蘇秦也因為抓住了人性貪婪的一面,完成了自己臨終前的最后一計,為自己報了仇。
他不但將獲得了齊國兩任君王的信任,還將齊國內部攪動的風云乍起,并且還極大程度的消耗了齊國的兵力和財力。
其實蘇秦最一開始只是一個郁郁不得志的讀書人,幸而有先燕王的賞識,才讓他有了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這也是為什麼即使燕易王懷疑他,他仍要幫助燕國拖垮齊國。
即使是在蘇秦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鏟除了一心為齊國著想的忠臣。而齊國也因此很快勢弱,被強盛的秦國輕易占領吞并。
而蘇秦也完成了他曾經對燕易王的承諾,提燕國報了仇,由此可見他是個貨真價實的忠臣呢!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