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清宮戲都是假的,下人回主子話的時候說的不是「喳」,就連格格這兩個字的發音也是錯的!」
2007年,一位88歲的老太太登上了當時最火的訪談類節目《魯豫有約》。
這位老人在節目里,用幽默卻不失嚴肅的口吻說出了開篇這句話,訴說著當下的清宮劇,有許多不真實內容。
隨著老太太的侃侃而談,在座的觀眾和主持人滿臉驚訝。
她們看著眼前這個著裝時髦,短髮端莊,操著一口老北京話的老人。
始終無法與她的真實身份,末代格格金默玉聯系在一起,她更像是一個市井之間,久經生活滄桑的普通老婦人。
那麼,這位老太指認清宮戲里都是錯的,那真正的清廷宮內奴才是如何作答的,格格是如何稱呼的?
而金默玉作為末代格格,在晚清的動亂之中又有著怎樣的跌宕命運。相比于其他皇室成員,后來的生活是怎樣的?
金默玉
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
金默玉本名是本名愛新覺羅·顯琦,是清朝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的第十七女。
這樣說起金默玉和她的父親,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但說起她的姐姐,那可就大大有名了。她的親姐姐正是大名鼎鼎的大特務川島芳子,原名愛新覺羅.顯玗。
善耆是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清末宗社黨的骨干,唯一一位拒絕在溥儀退位詔書上簽字的親王。
他終生都在謀求滿清復辟,辛亥革命之后,他被日本人川島速浪蠱惑,逃到了被日本人占領的旅順。為了能借助日本人的力量使滿清復辟,他甚至在明治天皇去世的時候為其披麻戴孝。
為了取悅川島速浪,他把自己的第十四個女兒送給他做養女,也就是后來的川島芳子。
金默玉就是在這種家庭下長大的。她沒有趕上忠肅王府最鼎盛的時期, 她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舉家流亡旅順。
盡管如此,善耆的王府依然保持著皇家奢華的作風,大清皇室的各種做派也沒有落下。
愛新覺羅·善耆
1922年善耆因病去世,金默玉改由三姐進行撫養。由于是家里的「老小兒」,所以金默玉受到了更多的優待。
皇家的格格貝勒們從小就要學習各種禮節,無論吃喝拉撒都有相應的要求。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能出聲音、不能去夾遠處的菜,說話和行禮也都有相應的要求。
不過金默玉仗著年紀小,又受到哥哥姐姐的寵愛,很多規矩就不好好遵守了。王府里別的孩子出門都要奶媽跟著,就連上學去也不例外。到了金默玉這兒卻偏偏不讓,弄得哥哥姐姐們都戲稱她為「革命兒」。
金默玉
金默玉九歲那年第一次見到了比她大十幾歲的親姐姐川島芳子。川島芳子雖然也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妹妹,但是對于這個跟她一樣很有個性的妹妹卻非常疼愛。
后來金默玉去長春高等女校讀書,川島芳子也在長春常住,所以就經常帶著這個妹妹去踢球、跳舞和郊游,還教她穿衣打扮和化妝。
但是,金默玉的哥哥們對于川島芳子都很反感,生怕金默玉也被她「帶壞」,于是干脆就把金默玉送出國,到日本去留學了。
川島芳子
金默玉在日本就讀于東京女子學習院高中部,這所學校里就讀的都是日本皇室和很多商業財閥的子女。
因此在這所學校里,依舊有很多日式的封建禮教規矩。可金默玉從小就愛破壞規矩,到了這所學校里依舊如此。
她破壞規矩的行為,讓老師們頭疼不已。甚至于她看見了畫像上拿破侖手里的羽毛筆,就也想著給自己做根羽毛筆用。
學校里養著一對孔雀,她愣是趁著沒有人的時候清了一根孔雀翎。結果被老師發現了以后,自然是狠狠地訓了她一頓。
金默玉在日本待到1942年,日本在戰爭中漸露頹勢,國內物資緊張。金默玉就順勢回國,住到了北京。
住到北京王府里的她,實在忍受不了王府里的憋屈。于是瞞著家人,偷著在北京的一家日本公司里當顧問,不需要坐班還拿著很高的工資。
她平時還喜歡出去打球騎馬,穿著入時,完全就是新職業女性的樣子。
有一次她哥哥還在王府井的一家照相館里,看到了金默玉身穿旗袍的大幅照片,被照相館當成廣告擺在櫥窗里。
她哥哥當即大怒:格格的照片怎麼能隨便擺出來?于是當即花高價把照片都買下來送回家,金默玉看到了,非但不以為意反而還夸照相館照得好。
金默玉
一九四九年北京解放,誰也沒想到,家庭的重擔居然就擔在了這個年紀最小的「格格」身上。
家里的男人們,在之前或多或少的都跟日本人有瓜葛。
大哥憲章的兒子在偽滿洲國當到了少將;七哥憲奎更是直接參與了滿蒙獨立運動,是當之無愧的漢奸;八哥憲真、十一哥憲原、十二哥憲均,都在偽滿洲國任職過。
這樣的情況下,看到解放軍進城,男人們紛紛跑了個干凈。愣是把大哥的四個孩子、二哥的兩個孩子,還有大哥的老保姆和保姆的女兒留給了金默玉。
一家老小九口人都需要她來養活,可是之前偌大的家產早已被哥哥們敗光,留給她養家的只剩下100塊錢。
金默玉也只能靠著變賣家里的東西過活,只可惜錦衣玉食中長大的她,哪懂得東西的真實價格,一大箱子皮衣賣得還不如一件衣服值錢。
就這樣昔日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十七格格,只能開始自己打工賺錢了。她給海軍士兵織毛衣,憑著手藝三天織一件,依舊湊不夠家里的菜錢。
(金默玉)
后來金默玉又在家里開起了洗衣房,只可惜她不懂經營,用的都是最好的肥皂,一個月下來肥皂錢不夠。
就這樣金默玉在各種賒賬中,開始了她尋常百姓的日子。直到1952年,她的十四哥憲立從日本郵寄了一筆生活費給她。
她沒敢把這筆錢直接花掉,而是用自家院子開了一間西餐館。只可惜當時的老百姓對于西餐并不認可,所以根本沒人上門。
然后在別人的建議下,金默玉把西餐館改成了川菜館。抗戰后滯留在北京的四川人將近四十萬,川菜館大受歡迎。如此一來她雖然沒賺多少錢,但至少生活不太成問題了。
兩年后,開始開展公私合營,飯店成了公家的,她就被安排到中央編譯局工作。一個月工資有六十塊錢,生活這才有了改善。
到了一九五四年,一位畫社的老板做媒,三十六歲的金默玉嫁給了畫家馬萬里。馬萬里是著名的藝術家、美術教育家,深受張大千和徐悲鴻的推崇。
馬萬里此時已經五十歲了,之前經歷過兩次失敗的婚姻。認識金默玉之前正值人生的低谷,不但無心畫畫,甚至還動過輕生的念頭。直到遇見了金默玉, 給了他第二個春天。
馬萬里
可惜幸福的日子沒過幾年,1958年2月1日,金默玉突然被抓走,而這一天離過年還剩五天。
抓她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她的出身——滿清王族后裔,川島芳子的親妹妹。僅僅這兩個身份,在那個年代就是不可饒恕的罪名。
這牢一坐就是十五年,一直到一九七三年才被釋放。在這期間為了不連累馬萬里,金默玉選擇了與他失婚。
刑滿釋放后金默玉,不想再連累親人。已經五十五歲的她來到了天津的茶淀農場,當了一名普通的農場工人。
在這里她認識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施有為,施有為是農場的土專家,對于金默玉的出身毫不嫌棄。金默玉也感受到了他的感情,于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施有為向農場的幾個朋友借了一百二十塊錢,簡單地操辦了一場婚禮。
(金默玉)
就這樣兩人平靜地生活到了一九七九年,在此期間金默玉由于長期的牢獄生涯和農場繁重的勞動,患上了脊椎骨髓炎和腰肌勞損。
失去勞動能力的她,生活上越發拮據。走投無路的金默玉,無奈地給[鄧.小.平]寫了一封信。但是她在信里并沒有要求平反,而是要求一份腦力工作。
對于這位末代格格,中央還是很重視的。有關部門迅速給她安排了一份工作——在北京文史館擔任館員。
就這樣,闊別了四十年后,金默玉終于重返北京。
回到北京后,穩定下來的金默玉,把精力放在了日語教育上。或許是因為自己沒有孩子,她對孩子和教育非常重視。
90年代初,她就建立起了日語培訓班。到了1996年,她在河北廊坊建立起了「愛心日語培訓學校」,是當時國內設備最齊全的專業日語類培訓學校。
(金默玉)
2007年,88歲的金默玉走進《魯豫有約》接受采訪。在節目中,金默玉說現在的電影電視里的清宮戲都不對,都不是真的。
主子下令,下面奴才的回應好多都是「喳」,「喳」誰啊?「扎死」皇上啊?所以真正的回答應該是「嗻」。
就連對她的稱謂「格格」也是錯的,真正的讀音不是「格」而聲。而是讀為「哥哥」,發音是一聲。
諸如此類的問題,不由得讓人想起了金默玉的表叔叔末代皇帝溥儀。
溥儀晚年去故宮游覽,看到光緒的照片放錯了,放成醇親王載灃。
溥儀提出錯誤時,工作人員卻問他:你是誰啊?你說錯了就錯了?
溥儀生氣的說:「我說錯就是錯了,那是我爸爸!」
這樣的笑話恐怕只能發生在溥儀和金默玉這種末代皇帝、末代格格身上了吧?
節目中,魯豫問她:您認為自己心理年齡多大?
88歲的金默玉老人的回答卻是:永遠不老!
1、金默玉口述;李菁采寫 最后的格格——川島芳子的妹妹金默玉 劍南文學(經典閱讀) 2009-05-01
2、吳越 金默玉胞姐川島芳子陰影下的艱難人生 山海經 2017年5月號上
3. 馬戎戎 金默玉,中國最后一位格格 環球人物 2007-03-16
4、《魯豫有約—88歲的小格格》 鳳凰衛視 2007年1月19日
5、沙蘭 我所了解的金默玉 《文史精華》2014年5月[上]
編輯:張墨
責編: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