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在這五千年中朝代不斷更迭、龍爭虎斗之間,出現了很多鼎鼎大名的武將,他們都被歷史真實記錄在冊。
其中他們鮮明的性格也為他們的故事增添了光輝的一筆,使他們的形象更加立體。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歷史上有記錄的八大猛將,沒有一個是虛構的,個個武力值十足。
秦朝末年楚漢紛爭,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兩爭天下。其中要數項羽的軍隊最為強悍,可以十萬兵力抵得上劉邦的三十萬大軍。
項羽之所以能夠成為這麼厲害的西楚霸王,也是因為他自幼就展現了不凡的資質和野心。
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秦始皇在位時期,項羽和叔叔項梁遠遠地看到秦始皇地車駕,項羽在秦朝如此專政高壓下竟然說出了:「秦王是可以被取代的。」
這種話,把他的叔叔項梁嚇了一跳,但是從此項梁也不敢再小看項羽,認為他是個不平凡的人。
果然年輕的項羽在巨鹿之戰中展露了頭角。當時項羽剛剛殺了宋義,在軍中名聲大震,又親率兩萬楚軍渡河,大破秦軍。當時的楚軍被項羽調教的幾乎可以以一打十,非常的迅猛。大破秦軍之后,項羽一把大火燒掉了那個勞民傷財而得來的阿房宮。他召見眾位諸侯的時候,當初高高在上的諸侯們瞬間蔫了下去,跪地稱臣,不敢直視項羽。
王霸之氣固然讓人敬畏,但是楚漢紛爭的大勢下,上天還是把天子之氣給了劉邦。垓下之戰,項羽縱使有著以一抵百得武力,卻也無奈兵敗烏江。
項羽在烏江邊遇到了曾經背叛自己投奔劉邦的故人們。他明明可以揮劍將他們殺掉,當時項羽沒有。
他是個內心非常柔軟善良的人,他對這些故人們說,我死了,你們提著我的頭去見劉邦,你們就可以得到他的賞賜了。說罷,項羽揮劍自刎。
鼎鼎大名的關云長關二爺,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被作為武財神,作為忠義仁愛的象征被百姓燒香供奉至今。可以說,關云長是所有武將的典范。
關羽關云長出身鄉野,后來天下大亂,他投入軍伍之中,于是他的能力就在軍隊之中等到了極大的發揮。
在白馬之戰中,曹操派關羽、張遼帶兵與袁紹的軍隊對抗,當時袁紹軍隊的大將顏良是一位武力高超、非常迅猛的將帥。
兩支軍隊勢均力敵,甚至因為不知道關羽的實力,所以眾人心中對這場戰役十分沒底。
但是關羽在這次戰役中一出馬便驚艷了眾人,這也是史書上有所記載的。當時兩方交戰的千鈞一發之際,關羽抓住時機,乘赤兔馬揮舞著青龍偃月刀,直奔對方軍中,精準揮刀,竟然一下斬落了對方將帥顏良的首級。
這一下子,袁紹的軍隊全部傻眼了,從來沒見過有人能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的,老板的腦袋都沒了,那還怎麼打呀,于是袁紹的軍隊潰不成軍,一擊而退。
關羽勇猛機智,武力高強,善于抓住時機,輕松解了白馬之圍。曹操對他非常賞識,向漢獻帝申請給關羽一個王侯當當。但是關云長義薄云天,他感謝曹操的厚待,知道報恩,于是在后來的赤壁之戰中放曹操一命。
同時他不慕權貴,拒絕了封侯和被曹操招入麾下,而是回到了曾經的結義大哥劉備身邊,終生為劉備效力。
大名鼎鼎、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曾經最大的功績之一就有擊退匈奴,擴大漢朝版圖的成就。
這樣大的成就僅僅靠一個英明神武的漢武帝是沒有辦法實現的,這就不得不提到兩員驍勇大將,衛青和霍去病。
衛青是當場皇后衛子夫的親兄弟,備受漢武帝重視,是漢軍的大元帥屢立奇功。衛青也是霍去病的親舅舅,霍去病因這層關系自幼可以在宮中行走,漢武帝也對霍去病非常喜愛。
根據這層關系,霍去病也順利進入了進攻匈奴的大軍中。
誰能想到,僅僅十九歲,初入軍營,霍去病 就可以在戰場上獨擋一面了。他率領一萬精兵,在6天內殲滅匈奴5個首要部落,消滅敵軍近萬人。
匈奴在霍去病的多次進攻中,倉皇逃竄700里,漢朝的版圖也由曾經的兩百余萬平方公里拓展到四百余萬平方公里。這是歷史上空前遼闊的疆域,間接影響了國家的政治制度以及人口的數量。
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在他23歲時就因病去世了。
在中國古代有一段非常黑暗的五胡亂華時期,在這個時候,東晉國力式微,只能放任外族的入侵。以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為首的北方和西域勢力乘機入侵中原。
他們大肆殺戮漢族人民,橫尸遍野,人民哀嚎不已。其中羯族最為殘暴不仁,石虎就是羯族的首領,他曾經將殺害的漢人尸體并排掛在城門口,供大家觀賞,一度被稱為「尸觀」。
冉閔是純正漢人的后代,他們家歷代是「牙門將」出身,看到胡人大肆屠殺漢人,冉閔非常的于心不忍。但是現在冉閔在這個亂世中飯都吃不上了,他還怎麼能為漢人做主呢?
機會終于來了,羯族的首領石虎看重的冉閔的高超的武藝,于是將他認為養孫。
石虎死后,他的兒子利用冉閔篡奪皇位,謊稱事成之后就可以傳為給冉閔,冉閔信以為真,卻不想不僅冉閔沒有得到太子之位,反而迎來了將要被滅口的殺身之禍。
冉閔頓時心灰意冷,認為胡人和漢人終究不是留著一樣的血,怎麼會有真心在呢?怎麼可以相信呢?且胡人一致屠殺漢人,實在是罪大惡極!
所以冉閔開始騎兵造反,殺了大王又立傀儡皇帝,利用兵權開始放出了「滅胡令」,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全國上下都要殺胡人殺了有賞,敢背叛的斬之。
于是全國上下的漢人們揭竿而起,三天內就殺了胡人二十多萬!他們的目標就是將胡人全部都趕出中原!
但是好景不長,冉閔還是在戰斗中被殺,但是他那個五胡亂華的年代,能夠奮起為漢族人們斗爭的精神,卻被世人永久銘記。
秦瓊被后人稱為小關公,原因不僅是因為他武力很高,更多是他人性非常好,忠孝仁義都在他身上很好的體現了出來。
人們到現在口口相傳的成語「兩肋插刀」,就是來源于秦瓊秦叔寶。
秦叔寶要去救朋友,情況十分危機,一個名叫兩肋莊的地方時,發現這個兩肋莊,有個岔道,一條路通向自己的家鄉,那里有自己的妻兒老母,另一個就是朋友所被困的地方。
秦叔寶在外奔波,已經好久都沒有回家看過親人了,對他們非常想念。但自己的朋友情況也非常危機、需要自己的幫助。
再三猶豫之下,秦瓊選擇了通向朋友所困地的岔路。一路快馬視死如歸。體現出秦瓊的深重義氣就被人們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時間長了,兩肋岔道就被人們叫成了兩肋插刀。
除了對家人的仁孝、對朋友的義氣,他對待自己的君主也非常的忠心。
亂世之中,秦瓊追隨了唐朝的開國君主李淵四處作戰,李淵對秦瓊也是恩遇有加,秦瓊始終不忘李淵的恩情。
后來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率領眾將,殺了自己的親兄弟。秦瓊只一心效忠李淵,在一旁冷眼旁觀,不忍心做出屠殺恩人孩子的舉動。后來為了自保也是一直對外稱病不出。
李世民后來設置凌煙閣,對大唐建設有功的大臣們,排入凌煙閣論功行賞,秦瓊忠義雙全可謂也入列了凌煙閣功臣,可謂是當之無愧。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殺了很多功臣,唯獨常遇春得到了善終,并且讓鐵血皇帝朱元璋,灑下熱淚。那麼他究竟又是個怎樣的人物呢?
元朝末年社會十分動亂,常遇春甚至都已經吃不起了飯,于是投靠了發兵起義的朱元璋。剛開始朱元璋對常遇春十分的冷淡,問他是不是餓的吃不上飯,到我的軍隊中混飯吃的。
常遇春的回答非常得耿直,他告訴朱元璋,他一直以來打家劫舍得,吃飯當然不愁,就是看朱元璋有本事,于是投靠了他。朱元璋十分開心,見常遇春也是身材魁梧就把他留下來。
常遇春是一員虎將,對朱元璋鞠躬盡瘁,在戰場上也是立下赫赫奇功。朱元璋十份的愛重他,但是常遇春有勇無謀。
朱元璋便語重心長的告誡他: 「打仗靠的是勇敢,勝利靠的確是謀略。你看關云長號稱萬人敵,但是卻被呂蒙白衣渡江所破,原因就是在謀略上的疏忽大意。你一定要多學習啊。」
常遇春真的聽進去了,從此之后在兵法上不斷進步,成為了一名全方位發展的將才。他死后,朱元璋更是老淚縱橫、痛心不已,對常遇春十分懷念。
在唐朝還有一名驍勇的大將,名叫薛仁貴,他是以專門攻打高句麗出名的。高句麗就是現在的朝鮮韓國一帶。隋朝時期,高句麗對中國開始了邊界上的騷擾,這個國家也是一種小農經濟的體制,所以發展得很快,慢慢得竟然把隋朝消耗得國力式微。
到了唐朝他們也依然沒有停止對華夏得騷擾,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唐太宗李世民兵力強盛,又有大將薛仁貴,在對高句麗的戰斗中,高句麗可謂是節節敗退。
這薛仁貴祖上世代當官,但是到他父親這代就沒落了,他只好過著放牛耕田的日子,后來還是他的妻子勸他當兵入伍,他才有了進步的信心。
沒想到一到軍隊中,他果然大展才華,在遼東戰役中他率領軍隊大展身手,不久就斬殺了高句麗的一名將領,使原本頹廢的唐朝軍隊一下士氣大增。高句麗大敗而歸。
幾年后,以回紇為首的九個鐵勒部落,又開始騷擾華夏邊境,薛仁貴率軍西征,前往了蒙古地區,那里在唐朝時期被叫做天山。 對方派出了數十位最能打的‘勇士’向唐軍挑戰,結果薛仁貴拔出三箭,嗖嗖嗖,射死對方三個人,把對面嚇得直接下馬投降了。這就是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由來。
李存孝原名不叫李存孝,他原名叫安敬思。他有個傳奇的出生故事,相傳她的母親還是少女的時候,路過一塊大大的石像,一時興起編了個小花環給石像帶上了。
回家之后不久,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她竟然就懷孕了!親人們都不相信這個女孩的說法,覺得她非常的丟人,都遠離了她。于是她就帶著孩子一個人隱姓埋名的生活。
這個孩子就是李存孝。后來她的母親發現,這個孩子比別的孩子力氣大很多,年僅4歲,就能幾拳將石頭打碎。是個不可多得的練武奇才。
后來,小安靜思在山坡上放羊,突然沖出一只老虎,十分的兇惡。這個小孩子沒有一絲恐懼,他沖過去,將老虎反手一擒,持守空拳將老虎活活打死了!
在一旁觀看的李克用大驚,覺得這個小孩不一般,于是挨家挨戶的找到了他的母親。見他們家過得清苦非常,就提出要收安靜思為養子。從此他就有了個新名字,李存孝。
多年來孝,李存不僅跟著李克用四處征戰,更和李克用一起生活,感情非常深,李克用漸漸地也像對親生孩子一樣疼愛他。
但是好景不長,李存孝的四哥李存信,也是李克用的養子,他非常地嫉妒李存孝,于是就兩面勸說李存孝和李克用,使他們父子離心。偽造李存孝背叛的證據,最后讓李存孝被李克用車裂而亡。
李存孝的武力自然能不能質疑,只可惜小人太多,讓李存孝與李克用的父子情破裂,不然的化他們或許真的能共創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