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諸葛亮都是曠世逸才,在才能上卻各有長短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也。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也。
諸葛亮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杰出政治家 ,卻因用兵極度謹慎 、過于保守、不善出奇制勝而算不上杰出軍事家。正如陳壽所評價 :
「(諸葛亮)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于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諸葛亮雖然治軍嚴整,但在運用奇謀妙計上卻有不足;他治理百姓的才干(行政才能),優于身為統帥所必備的謀略;因敵而變(隨機應變)的本領,并不是他所擅長的。
郭嘉是三國早期一位善于奇謀的杰出軍事家。《三國志》注引《傅子》所記載:
「(郭)嘉少有遠量。漢末天下將亂。自弱冠匿名跡,密結交英俊,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惟識達者奇之。年二十七,辟司空府 」。
早年的郭嘉曾欲投「四世三公」的世家子弟袁紹,遂北上見紹,卻一眼看出實力雄厚、名氣很大的袁紹「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以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在眾人皆認為袁紹是能掃平天下的一代雄主時,郭嘉卻一眼看出他「頭緒太多,思緒紛亂,不得要領,多謀而寡斷」,不是個值得追隨、能共謀大業的主,遂毅然離去。
后經荀彧引薦,他來到了曹營。曹操立即召見他,共論天下大事。曹操說:「 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出來后,也很興奮地說:「 真吾主也」。曹操與郭嘉 一見如故,遂任郭為司空軍祭ㄐ丨ㄡˇ。
被曹操視為奇才的郭嘉有多厲害?
郭嘉投入曹營后,很快顯露出絕世才華,并成為曹操賬下重要謀臣之一,盡管只有短短11年,卻為曹操立下了赫赫功勛。郭嘉確實是難得的軍事天才。他 「深通有算略,達于事情 」,總能因敵而變,以奇用兵,而且神機妙算,往往能料敵如神,出奇制勝。例如:曹操三征呂布,士卒疲乏不堪,加上糧草不濟,于是準備退兵。郭嘉卻反對撤軍,力主再戰,而且斷定呂布已是強弩之末,再戰必敗,結果曹操打消了撤軍的念頭,繼續圍攻下邳,果然擒ㄕㄚ呂布。
例二:官渡之戰后,曹操討伐袁紹子袁譚、袁尚,連戰連捷,諸將以為二袁必破,主張追殲窮寇,郭嘉卻力主撤軍,結果袁氏兄弟為爭權而同室操戈、大打出手,鷸蚌相爭,曹操不費力便漁翁得利。
例三:曹操與袁紹鏖戰時幾乎空國而出,有人擔心江東孫策會乘機偷襲防守空虛的許都,郭嘉卻淡定地認為來不了;曹操統大軍北征烏桓時,有人擔心荊州劉表會乘虛偷襲許都,郭嘉卻料定性格遲緩、多疑、不諳軍事的劉表不敢冒此風險,斷定他絕不敢來。結果,無不被他一一算定。
郭嘉的確料事如神。其實并不是他有特異功能,又能掐會算,主要是他「 達于事情」,說白了就是把人性琢磨透了。他對呂布、袁紹、孫策、劉表乃至袁譚、袁尚等對手的性格特點、為人行事了解得清清楚楚,這才敢棋出險招、劍走偏鋒。也難怪曹操對郭嘉異常敬佩、倚重,夸他「 見時事兵事,過絕于人」。時事也好,兵事也罷,說白了都是人事,郭嘉把人研究透了。曹操點贊郭嘉道:
「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郭)嘉輒成之」。
可見郭嘉比曹操想得更遠,總能先人一步,甚至想到了曹操的前頭,常常幫助曹操作出最終決斷。
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建安十二年(207)是個特殊的年份。這年,劉備從隆中請客居此地的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而曹操的首席謀臣郭嘉卻在北征烏桓(遼東少數民族,鮮卑別部)的途中患了重病,英年早逝。劉備得諸葛, 猶如咸魚翻身,從此其晦暗的人生變得明媚起來,好比鮮花著錦 、烈火烹油,諸葛亮幫他出謀劃策,相繼襲奪荊、益,并三分天下有其一,而曹操痛失郭嘉,猶如被斷去一臂,壯志難酬。
后來,曹操南征慘敗赤壁后,對左右感嘆道:「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由此可見,在曹操的心目中,郭嘉的地位有多重要。
郭嘉不ㄙˇ,臥龍不出?
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最賞識的謀臣郭嘉患病ㄙˇ去,年僅38歲;而也在這一年,隱逸隆中的諸葛亮卻被劉備恭迎出山,這年他還不到27歲。
巧合的是,38歲的郭嘉去世,27歲的諸葛亮出山, 都發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一年內。于是,有人說,郭嘉足智多謀,料事如神,襄助曹操屢克強敵,建立了顯赫的功績,一時間名噪天下。而諸葛亮卻畏懼郭嘉之能, 長時間藏匿在南陽(今襄陽鄧縣)古隆中的大山里自耕自食,不敢出來早建功業,雖然他一向胸藏大志,卻因為自忖不如郭嘉而不敢出山。直到聽聞郭嘉病ㄙˇ,他才敢接受劉備的邀請出山相助其建功立業。是所謂民間紛傳的所謂「郭嘉不ㄙˇ,臥龍不出」 。事實果真如此嗎?
諸葛亮因懼怕郭嘉而不敢出山?純屬無稽之談
為什麼那麼多人把郭嘉的ㄙˇ和臥龍出山聯系在一起呢?兩者之間真的有聯系嗎?
其實,郭嘉ㄙˇ,臥龍出,這兩件事發生在同一年,不過少碰巧。并不存在諸葛亮覺得自己不如郭嘉、怕郭嘉而不敢出山,非得等他ㄙˇ才接受劉備拋出的橄欖枝、出山輔佐皇叔。其實,郭嘉和諸葛亮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郭嘉雖然年長于諸葛亮,但兩人出山建功立業時都是27歲,這也很巧合;他倆出來干事業時雖然年輕,但謀略和思想均已相當成熟。
兩人都稱得上「 曠世之才」 ,都「 謀功為高」。郭嘉善于出奇制勝,長于軍事;諸葛亮長于行政,短于奇謀,是所謂「 理民之干,優于將略」。雖各有所長,但并不存在誰怕誰的問題。郭嘉幫助曹操統一了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諸葛亮幫助劉備實現了與曹、孫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可以說,都干成了大事業,都是奇男子、 偉丈夫 ,曠世良才。當然,他倆一個忠于曹魏,一個效忠蜀漢,均稱得上鞠躬盡瘁,ㄙˇ而后已。
對于曹操來說,郭嘉確實是難得的人才,他不僅多謀善斷,而且對曹操忠心耿耿。他倆的特殊關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劉備和諸葛亮的「魚水關系」。諸葛亮27歲出山輔佐劉備,為劉備集團效命了27年,而且在劉備ㄙˇ后以丞相之職大權獨攬了11年的時間;郭嘉卻因為身體的原因,只為曹操集團效力了短短11年的時間,所擔任的最高職務不過是軍師(司空軍)祭ㄐ丨ㄡˇ(參謀)。 兩人因壽數的原因,沒有較量的機會,所施展才華的條件也是不可相提并論的。
郭嘉雖然極擅用兵,智謀出眾,被曹操倚為肱骨,但在曹營中和他能力差不多的大有人在:荀彧、程昱、賈詡、司馬懿、楊修、司馬懿乃至荀攸等等,在軍事方面的才華,都和郭嘉在伯仲之間。按史料記載,荀彧才是曹操麾下首席謀臣(相當于參謀長),也是曹操陣營中地位最高的謀士。
郭嘉38歲患病臨ㄙˇ前, 27歲的諸葛亮因為沒有遇到明主,曹操賬下人才濟濟,武將若云,謀臣似雨,不缺他這樣的人才,即使他去投奔恐怕也很難有機會施展才華;孫權那里有兄長諸葛瑾在,不便將諸葛家所有雞蛋全放在江東一個籃子里 ;荊州牧劉表雖然幾次請過他,但其人沒有遠大志向,才具平庸,入不了諸葛亮法眼 。所以他雖眼觀天下大勢,卻遲遲沒有出山。
而實力羸弱的劉皇叔就是諸葛亮一直苦苦尋覓的明主:他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根正苗紅,天賦正義,雖然時運不濟,連塊立足之地都沒有(一張白紙正好畫圖),卻胸懷匡扶漢室之大志,且意志堅韌,折而不撓,永不言棄,他就是諸葛亮要找的明主。劉備禮賢下士,經徐庶推薦后,「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三顧茅廬)」,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感動,遂欣然出山輔佐之......說諸葛亮因畏懼郭嘉而拒不出山,等他ㄙˇ了才出來幫劉備做事,純屬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