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5年,朱元璋在攻克太平路時,活捉了一名元朝大將納哈出。
朱元璋在得知納哈出的祖先是木華黎時,竟然將他無條件放回了。
這讓我們不得不好奇這木華黎究竟是何許人也?竟然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過了百年還能庇護后世子孫。
了解成吉思汗生平的人,應該對木華黎這個名字十分的熟悉。
木華黎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年少時就跟隨著成吉思汗征戰蒙古各個部落。
他甚至在好幾次戰役中救過成吉思汗的命,因此被成吉思汗封為諸將之首。
木華黎還與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溫一起被稱為「四杰」。
木華黎身上的榮譽稱號實在太多了,不過他也擔當得起這些稱號。
木華黎陪著鐵木真征戰沙場近四十年,最后ㄙˇ在了鳳翔之戰的途中,真可謂是生于戰場,ㄙˇ于戰場,令人欽佩。
他ㄙˇ后的謚號也是「忠武」,他的一生確實可以用忠和武來感慨。
由于木華黎的影響,他的后代子孫也都是以忠和武來要求自己的。
他的四代孫安童、六代孫拜住都曾經做過元朝的宰相。
他們家族在元朝也是非常的顯赫,算得上是元朝的貴族世家。
木華黎的影響不僅僅在自己的后世子孫, 他的粉絲,還有著名的明太祖朱元璋。
雖然木華黎是一個蒙古人,但是他的俠肝義膽、勇猛無雙、忠心為主讓朱元璋十分的敬佩。
朱元璋列出的古今功臣三十七人中,就有木華黎的名字,可見朱元璋對木華黎的為人和功績還是十分的認可。
這也就有了開頭的一幕,由于先祖的影響,納哈出竟然可以保住性命。
那這納哈出是否也和其先祖木華黎一般,神勇無二呢?
根據歷史記載,他好像并沒有繼承先祖的忠與武。
納哈出的家世在蒙古那是十分的顯赫,自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由于他出生于武將世家,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領兵打仗。
根據歷史上記載的幾次戰役可以發現,他指揮戰爭的水平是沒有辦法和其先祖相比的。
1355年, 朱元璋率兵攻打太平路,反抗元朝,而這納哈出剛好是太平路的守將。
當時的朱元璋旗下大將如云,都是能人異士,哪里是納哈出可以相比的,結果自然以納哈出失敗而告終。
這是納哈出第一次被朱元璋俘虜,之所以說是這第一次,那是因為后面還有第二次。
納哈出被俘之后,表現得十分勇敢,絲毫不畏懼明朝將領。
朱元璋見此人十分有氣魄,且臨危不懼,就生了招安之心。
朱元璋就對納哈出說: 「如今元朝已經是千瘡百孔,必定滅亡的國家。我覺得你是可造之材,倒不如跟著我干一番大事業。」
此時的納哈出也是年輕氣盛,一腔熱血去報效元朝。竟然和朱元璋說: 「荷主公不ㄕㄚ,誠難為報。然我北人,不能忘本。」
本來以為他這麼一說,朱元璋會ㄕㄚ了他以絕后患。
但是朱元璋能夠從一個和尚做到皇帝,又怎麼會是這麼小肚雞腸的人。
納哈出不降,其實也在朱元璋的意料之中。
倘若納哈出就這麼投降了,反而讓朱元璋覺得他不是一個忠義之士。
經此一事,朱元璋也是十分佩服納哈出,雖然沒有放了他,但在各方面也是禮遇有加。
后來朱元璋偶爾間得知,納哈出竟然蒙古名將木華黎的后人。
朱元璋自從投身行伍之后,就十分欽佩木華黎的忠和武。
如今竟然抓了木華黎的后人, 朱元璋覺得真的是上天讓他放了納哈出。
朱元璋左思右想,最終還是決定無條件放回納哈出。
周圍的大臣們紛紛勸朱元璋ㄕㄚ了納哈出,這樣以后在戰場上就可以少一個勁敵。
不過朱元璋最后還是沒有ㄕㄚ掉納哈出,也許是因為他是木華黎之后,也有可能是因為朱元璋十分欣賞納哈出本人。
事實證明,朱元璋不ㄕㄚ納哈出是正確的,如果這個時候ㄕㄚ了納哈出,又哪里來后面的故事呢?
也許冥冥之中,納哈出也是注定要為朱元璋所用。
被釋放后的納哈出,繼續領兵打仗,并沒有因為被俘而受到懲罰。
這時的元朝已經是強弩之末,無人可用,只能繼續用納哈出這個敗兵之將。納哈出不僅可以繼續帶兵打仗,甚至還做到丞相、太尉。
歷史記載的幾場關于納哈出的戰役,基本上都是以納哈出失敗而告終。
和明朝打,他打不過明朝將領,和高麗打,他也打不過高麗將領。
1362年的時候,納哈出率兵攻打高麗,他本自己以為勝券在握,沒想到最后卻是落荒而逃。
這高麗本是元朝的附屬國,其兵力和元朝完全沒有辦法相提并論的。
可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納哈出還是敗了給高麗將領李成桂。就在這種條件下,納哈出本人還帶領十幾人和李成桂談判。
李成桂壓根就不想和納哈出談判,直接當場將納哈出的副將和坐騎ㄕㄚㄙˇ。
而納哈出本人也差點被李成桂俘虜,這差點就成了納哈出人生中第二次被俘。
不過納哈出的第二次被俘,還是留給了大明王朝。
在下屬的拼ㄙˇ保護下,納哈出才逃出生天。
和高麗的這一戰役,以納哈出慘敗而告終。也正是這次戰役,使得高麗名將李成桂一戰封神。
而納哈出本人,好像并沒有覺得輸給高麗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甚至還恭維起了李成桂,說他「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
通過這一事件可以看出,納哈出帶兵打仗的能力并沒有繼承其先祖木華黎的神武。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元朝的皇帝和大臣們,也被趕回了他們的老家。
百足之蟲ㄙˇ而不僵,元朝皇室在漠北建立了北元政權,企圖和明朝相對立。
納哈出作為北元的太尉,奉命駐兵開元金山。
據說開元金山有守軍二十余萬人,但是在納哈出的帶領下,最后還是全部投降了明朝。
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87年,明朝大將馮勝帶兵攻打開元金山。
這次納哈出在戰場上遇到的是藍玉,他更是被打得沒有還手之力,只能乞降。
朱元璋派出的陣容是馮勝為主將,藍玉為副將。
納哈出雖說有二十萬大軍,但是和明軍比起來,真的是毫無勝算。
納哈出知道自己的水平,也是沒有辦法和藍玉這樣的將領相比較的。
兩軍幾次交手,都是以北元軍隊失敗而告終。
朱元璋此時派兵出征金山也不是為了將這二十萬大軍斬ㄕㄚ殆盡的,而是想讓這些北元人歸降大明。
在攻打金山的同時,又派乃刺吾去勸降納哈出。
這乃刺吾本來也是元朝的著名將領,后來投降了明朝,派出這樣的人勸降,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
納哈出其實早就想投降了,奈何又放不下面子,這次剛好是一次投降明朝的好機會。
三十二年前, 納哈出誓ㄙˇ不降,決心效忠元朝。
可如今卻乖乖投降于明朝,這其中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其一可能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更加懂得審時度勢,也不會去做無謂的抗爭、無謂的犧牲。
其二可能是納哈出徹底對元朝絕望了,倒還不如報效明朝,施展自己的才能。
就在納哈出投降明朝的時候,還和藍玉鬧出了不愉快。
藍玉帶兵打仗的能力絕對是沒得說,但是他的性格太過于囂張跋扈。
納哈出參加明朝舉行的和談儀式,本來大家都開開心心的討論歸降明朝之后的事情。
可藍玉卻把自己的衣服丟給納哈出,讓納哈出披上,這一舉動,無疑讓納哈出感到十分的羞辱。
他當即拒絕了藍玉的這一無理要求,可藍玉卻喋喋不休地讓納哈出穿自己的衣服。
這時納哈出也生氣了,就和藍玉說: 「只要將軍把這杯酒喝了,我就穿上這衣服。」
藍玉則說: 「你先穿,我再喝。」
這兩人就這樣相持不下,誰也不肯退步。
這時藍玉的外甥,常遇春之子常茂也是熱血青年一個,竟然拿刀砍納哈出,屬實把當場的各位將軍都驚住了。
眼看和談是談不下去了,最后還是大將軍馮勝出面解決了此事。
投降后的納哈出,為了向朱元璋表示自己的忠心和誠意,主動請纓出戰云南。
但令人惋惜的是,他還沒來得及到云南,就中途舊疾復發,不幸離世。
朱元璋聽聞納哈出去世,也是傷心不已,算起來他們也算是老朋友了。
這是納哈出歸降的第二年,還沒來得及為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效力,就一命嗚呼了。
這說來也是有幾分意思,納哈出和藍玉如此劍拔弩張,可謂是仇人。
可納哈出的大兒子察罕卻一直追隨藍玉,甚至在藍玉被朱元璋滅族之時,察罕還作為同黨一起被砍頭了。
納哈出的小兒子,因為害怕自己會受到藍玉案的牽連,立馬辭官隱居于民間。
木華黎一代戰勝的后代,也就此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