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那拉氏確實失寵,在她去世後乾隆為她舉辦的葬禮不過花費二百餘兩,這在當時別說是皇后了,就是連一個低級官員的葬禮都不如。
乾隆皇帝一生中共有三個皇后,分別是富察氏、那拉氏、魏佳氏,這其中乾隆最愛的就屬富察氏,最寵的則是魏佳氏,但要說最悲慘的,恐怕就是這個那拉氏了。
不過,乾隆皇帝在眾多妃嬪裡,對待繼皇后雖然不甚寵愛,但從嫻妃到皇后,一路上該給的待遇都給了,兩人還不乏有比較溫馨的時候。 但是在乾隆三十年繼皇后剪髮後,乾隆對她刻薄至極,可謂恩斷義絕恨之入骨。
從側福晉到繼皇后
首先要糾正一個錯誤, 乾隆繼皇后姓輝發那拉氏,而非《清史稿》誤記的烏喇那拉氏。
輝發那拉和烏喇那拉分屬兩姓,並非同源。
輝發部早年得罪了努爾哈赤,被其滅族。
繼皇后先祖是輝發部首領之一,他投奔了努爾哈赤,因此成為了建州女真鑲藍旗下的世襲佐領。
因此在雍正年間,繼皇后家族雖然在政壇並沒有大的作為,但她家是滿洲老姓,出身可謂尊貴。
所以在雍正十一年,雍正帝把繼皇后賜婚給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為側福晉,以示對滿洲舊人的看重。
此時寶親王已經有嫡福晉富察氏和內務府包衣使女提拔上來的側福晉高氏,還有十餘個侍妾。
乾隆皇帝一生中最眷愛的後妃,除了令妃,其餘都出自潛邸舊人,她們是孝賢皇后富察氏、慧賢皇貴妃高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氏和純惠皇貴妃蘇氏。
可以說,繼皇后來得遲了點,她只算擦了一個潛邸的擦邊球,那些愛妃們早早佔據了寶親王的情意,在情感上繼皇后失去了先機。
不過繼皇后畢竟來頭很大, 她是雍正帝親賜的側福晉,因此乾隆皇帝登極後,冊了嫡福晉為皇后、側福晉高氏為貴妃後,資歷雖淺但來頭很大的側福晉那拉氏封為了嫻妃,且居于眾妃之首,當時漢女出身的蘇氏雖然已經為乾隆生育了兒子,首封還只能屈居于純嬪之位(乾隆二年封妃)。
乾隆十年,慧賢皇貴妃高氏辭世,貴妃之位空缺,乾隆晉嫻妃為嫻貴妃、純妃為純貴妃,首次開創了雙貴妃並立情況。
雖然此舉有乾隆對純貴妃的偏愛因素,但無子嗣的嫻妃因為出身好,還是排在了生了兩個皇子的純妃之前。
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后忍著喪子悲痛強顏歡笑伺候皇太后和皇帝東巡泰山,結果在山頂受寒染疾,賢慧的皇后唯恐影響太后心情,不敢過多休息, 最後小病拖成大病疾革崩于德州水路,後位由此空懸。
孝賢辭世後幾天,乾隆和太后經過商量,選定了後宮之首嫻貴妃為繼皇后人選,並在百日後詔告天下將冊立新皇后。
元配歿後不過百日,乾隆皇帝就急忙冊立新皇后的話,可謂是薄情寡義之輩。
乾隆自己也拉不下這個臉,于是別出心裁弄出了個「攝六宮事皇貴妃」制度。
他首先明確承認了嫻貴妃的准皇后身份,然後表明孝賢皇后剛歿不忍速立繼皇后,但唯恐太后沒有得到皇后伺候內心不夠舒坦,所以 先冊封嫻貴妃為攝六宮事皇貴妃,行使皇后權力,一年後行皇貴妃冊封禮,孝賢皇后二十七月終喪後行冊皇后禮。
乾隆十五年,嫻皇貴妃正式冊立為皇后。
從繼皇后到獲罪辭世
雖然後宮有令妃等寵妃,但這段時間乾隆和繼皇后感情應該比較融洽。
繼皇后在乾隆十七年、十八年和二十年相繼生了兩男一女,乾隆對此非常高興,還曾寫詩慶賀,並與親近的重臣分享自己得子的愉快心情。
之後的歲月裡, 從官方檔,比如《清實錄》、起居注和內務府檔案等諸多記載裡,乾隆和繼皇后關係看上去是很正常的,乾隆每次出巡或木蘭哨鹿皇后必定跟隨,宮中也沒任何妃嬪能僭越皇后。
而且乾隆在修建自己陵寢時,一共在地宮給後妃們留了六個葬位,有一個就是為繼皇后所留的,他的另一個愛妃純惠皇貴妃就沒法合葬。
乾隆為了彌補純惠,單獨為她修建了一座規模龐大的高規格園寢。
但乾隆三十年南巡時,繼皇后卻剪掉了自己的頭髮,從而命運急轉直下, 她剪髮的動機原因是可謂是最知名的清史疑案之一。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繼皇后那拉皇后隨駕做陪,讓人震驚的是她在杭州發生了剪髮事件。
由于滿人在親人辭世後會有剪髮之舉,因此繼皇后此舉無異詛咒皇帝,可謂忤逆乾隆,那拉氏不廢而廢,一年多後她就辭世,葬地亦無所蹤。
乾隆繼皇后剪髮事件引起了當時和後世人們的極大興趣,但乾隆年間,宮禁森嚴、文網嚴密、文字獄盛行,所以文人墨客們雖然私下有所議論,但都不敢針對此事留下筆墨,繼皇后剪髮一事得不到任何官方可靠資訊。
繼皇后剪髮事件裡,後宮中受益最大的人是當時後宮二號人物、最受乾隆寵愛的令貴妃。
繼皇后忤逆乾隆被幽禁不廢而廢後,三個月不到,令貴妃就升為令皇貴妃,乾隆讓她成為新的蘭宮領袖,之後再沒立後,所以令皇貴妃自乾隆三十年開始就一直是後宮之首了。
由于繼皇后得罪,嫡子十二阿哥又被乾隆厭棄,令皇貴妃的兒子皇十五子永琰在諸皇子中脫穎而出,被乾隆秘密立儲。
令妃可以說是乾隆後宮中的最大贏家。
秉著「誰得利誰就是兇手」的這個懷疑精神,乾隆年間就有繼皇后因令妃剪髮的說法了。
乾隆年間有個低級小官吏嚴譄,他投機邀名去請乾隆再立中宮,由于妄議宮闈被抓了起來,他的供詞裡就提到當時人們普遍認為,乾隆想立一個寵妃,但皇后不同意,因此賭氣剪髮。
根據清宮《撥用行文底檔》記載,乾隆此次南巡攜帶的後妃分別是: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萬歲爺駕行江南 同行皇后、令貴妃、慶妃、容嬪、永常在、甯常在六位。
因此,朝鮮赴清的使節也打聽到了一些民間議論,即皇帝寵妃令妃和容妃(回後)等聯手污蔑皇后盜竊,聲稱皇后讓侍衛偷賣宮中寶珠,被寵妃陷害的繼皇后被迫斷發。
而巧合的是,這些後妃中確實有令妃黨,比如慶妃就是令妃之子嘉慶帝的養母,兩位母親之間關係很好。
不過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對社會控制力嚴重下降,關于繼皇后剪髮又有不同的說法, 最廣為人知的一種記載就是,風流乾隆在南巡途中和妓女飲酒作樂荒唐不堪,繼皇后看不下去勸諫,反而被惱羞成怒的乾隆責備,繼皇后被迫斷發明志。
這種說法流傳最廣,被各種文藝作品採用。
後世記載
繼皇后為什麼剪髮一直沒有定論,直到2018年南京博物院展出的一份乾隆三十年的「阿哥公主請安折」。
這份皇室內部密談的私折裡,有大量乾隆禦筆朱批,曝光了很多繼皇后剪髮的細節,讓我們離歷史真相又靠近了一大步。
乾隆不僅在裡面驚呼「皇后瘋了」,還提到了,繼皇后在三十年閏二月十八日,支開了伺候自己的三個宮女,獨自在房間裡剪了頭髮。
乾隆認為皇后類似瘋子,覺得「她平日恨我必深」,因此懷疑繼皇后還針對自己搞了巫蠱一類的邪道活動。
繼皇后剪髮後被身帶乾隆處置旨意的四額駙福隆安「護送」回京,幽禁在翊坤宮後殿。
乾隆還要求負責此事的人把繼皇后聽到他旨意的表情和反應都記下來,然後再奏給自己。
繼皇后被幽禁後,乾隆對她的生活待遇極盡刻薄。
朝鮮打聽到的消息是,乾隆每日找人對繼皇后責備羞辱,逼她速歿。
在那拉氏被囚禁在翊坤宮一年後,乾隆再次有了下一步動作,先是將那拉氏改為八旗中下五旗的鑲藍旗, 隨後再度將那拉氏身邊的傭人減少,至此身為皇后的那拉氏卻跟地位最低的答應一樣只有兩個宮女服侍。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在剪髮將近一年半後, 繼皇后薨逝。乾隆對此也並無太大感觸,只是讓在外的皇子永璂回來為其母親守孝。
乾隆為了維護自己的臉面,保留了她的皇后名號,下旨她的葬禮按照皇貴妃規格辦理。
但通過近年學者們檢索清宮檔案發現,實際上繼皇后的全部喪葬費用僅200.7兩白銀,還不如清朝封號最低的後宮答應。
試想當初乾隆為了給富察氏舉辦葬禮,曾直接花去將近十萬兩白銀,此番大手筆真是罕見。
像令妃的十四阿哥永璐于四歲夭折,這個小孩子的金棺從殯所送到園寢,一路上 僅僅是祭祀搭棚和民夫伙食費用的開銷就達了二千兩。
繼皇后被乾隆偷偷葬入了純惠皇貴妃地宮,沒有任何香火祭祀,終清一世,只有清東陵少數幾個守陵人知道她的葬地下落。
由于民國時期純惠皇貴妃園寢地宮被盜,八十年代對地宮進行了清理,繼皇后葬地這個秘密才大白于天下。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由于繼皇后忤逆了乾隆,不僅她的母家,連她和乾隆親生的兒子十二阿哥也被乾隆遷怒,別說儲位,在他生前乾隆任何爵位都沒有給這個兒子,十二阿哥被母親連累,只有皇子身份,而無宗室爵位。
他由于鬱鬱不得志,年僅二十五歲就英年無子早逝,嘉慶皇帝親政後,追封了這個苦命的哥哥貝勒爵位,並給他過繼了後人。
繼皇后剪髮可以說為後宮二號人物令貴妃讓出了空間,不過令妃雖然是繼皇后剪髮的最大贏家,但目前確實沒有任何史料能證明令妃有對繼皇后作出剪髮舉動施加影響。
繼皇后真正的剪髮原因仍然是一個謎團,有待更多清宮史料的發掘。
雖然原因成謎,但毫無疑問的是,繼皇后的婚姻是不幸的,而且這種常年累月的不幸,導致了繼皇后的情緒病。(這種情緒病並不只有繼皇后,實際上這次「角逐」的「贏家」令妃的遺體也被專家檢測出大量的朱砂,朱砂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但在古代是一種用來穩定情緒的一種藥,由此可見宮廷生活的壓抑。)
不得不說,在封建禮法下,女人命運之悲慘。好在,一切都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