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
公元685年八月初五, 李隆基出生。
他的父親是 李治和 武則天的兒子—— 李旦。
他的母親是李旦的側妃 竇氏。
李旦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而且還是庶出。
史載他自幼聰穎,多才多藝,相貌堂堂,英武果敢。
在李隆基七歲的時候,他帶著一隊衣甲鮮明的侍衛進宮,去覲見自己的奶奶 武則天。
武則天
把守宮門的是右金吾衛大將軍—— 武懿宗,他是武則天的侄子。
武懿宗大聲呵斥李隆基,并命禁軍驅散李隆基的侍衛。
就在侍衛們不知所措之時,李隆基躍馬而出,拿著馬鞭對著武懿宗罵道: 「我家朝堂,關你何事?你竟敢驅散我的侍衛?」
武懿宗沒有想到年幼的李隆基竟然如此霸氣,呆呆地愣在原地,任由李隆基帶著侍衛進入皇宮。
武懿宗
武則天知道了這件事,驚訝于李隆基過人的膽量,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對他愈發的喜愛。
在李隆基九歲的時候,他的生母竇氏,被人誣陷,武則天命人除之,ㄙˇ后連尸骨都沒有找到。
一位親王的側妃,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失了,這讓李隆基過早地就體驗到了權力的可怕和殘酷,也讓他的性格變得更加地沉穩和堅毅。
李隆基
隨著李隆基的長大,大唐的政局變得愈發地動蕩。
二十一歲那年,他的奶奶 武則天被趕下台,武周王朝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二十六歲那年,他的伯父唐中宗 李顯被妻子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聯手ㄉㄨˊ 害。
李唐天下,落入韋皇后一黨的手里。
武則天
李顯
一系列的ㄙˇ亡和鮮血,讓李隆基明白,要想在帝國宮廷這個爾虞我詐、你ㄙˇ我活的角斗場上勝出,就必須手中有兵,時刻做好發動兵變的準備。
萬騎營,是皇帝的近衛部隊,負責皇帝的安全保衛工作。
王毛仲,是李隆基的貼身侍衛。
王毛仲
在成為李隆基貼身侍衛之前,曾在萬騎營任職,和萬騎營眾多將領關系親密。
李隆基給予王毛仲大量金銀珠寶,讓他收買萬騎營將領。
萬騎營的 陳玄禮、葛福順、李仙鳧等將領,相繼被收買,唯李隆基之命是從。
陳玄禮
鐘紹京,原本是名小吏,因字寫得好,受到武則天的提拔,進入中書省,成為武則天的秘書。
隨著武則天被趕下台,鐘紹京被貶為皇宮后花園的總管
年近六旬的鐘紹京,一直懷念武則天在位時的榮光。
鐘紹京書法
李隆基主動招攬鐘紹京。
因為通過皇宮后花園就能進入皇宮。
所有的招攬,所有的準備,都在為了發動一場兵變。
一旦形勢有變,李隆基就能化身一支鋒利的箭矢,呼嘯著射向帝國的心臟。
李隆基
韋皇后、安樂公主聯手ㄉㄨˊ ㄕㄚ唐中宗李顯后,韋皇后就有成為第二位武則天的沖動。
而代表李唐宗室勢力的相王 李旦、 太平公主就成為她登基稱帝,必須要鏟除的對象。
李旦
太平公主
于是,韋皇后、安樂公主和宰相韋溫、中書令宗楚客、兵部侍郎 崔日用一起密謀誅ㄕㄚ李旦和太平公主。
一天深夜,一個名叫 普潤的和尚,叩響了李隆基的府門。
普潤
李隆基召見了普潤。
一番寒暄后,普潤將韋皇后、安樂公主的密謀全盤告知了李隆基。
李隆基緊盯著普潤的眼睛,一字一頓地問道: 「你是如何得知的?」
崔日用
普潤說道: 「兵部侍郎崔日用崔大人認為韋皇后與宰相的做法不得人心,料定密謀必然不會得逞,所以崔大人不想給他們陪葬,便讓我前來告知。」
李隆基沉默了片刻后,說道: 「請轉告崔大人,他的話,本王都已記在心里了。」
李隆基
不久,李隆基就來到了太平公主的府中,向她告知了韋皇后、安樂公主的密謀。
對于李隆基的到訪, 太平公主是十分驚訝的。
太平公主
在她認為,到訪她府中的,應該是相王李旦、或者是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而絕不應該是李旦庶出的第三子李隆基。
不過,李隆基所表現出的成熟穩重,勇氣魄力卻讓她眼前一亮。
這個英氣勃發的侄子李隆基,確實是比相王李旦、李成器優秀太多了。
他的身上有一種魅力,讓人信服,讓人可以放心和他聯手共謀大事。
李隆基
太平公主決定和李隆基聯手發動兵變,誅滅韋皇后、安樂公主,捍衛李唐天下。
公元710年六月二十日夜,李隆基率領萬騎營,通過皇宮后花園,進入皇宮。
他們先ㄕㄚㄙˇ了韋皇后的族弟韋璇、侄子韋播、外甥高嵩,控制了禁軍,然后又率軍誅ㄕㄚ了 韋皇后和 安樂公主。
韋皇后
安樂公主
心腹謀士 劉幽求認為大事已定,便向李隆基詢問道: 「是否打開宮門,今夜就擁護相王登基稱帝?」
李隆基十分不滿地看了劉幽求一眼,緩緩地說道: 「除惡務盡!」
劉幽求內心充滿了兵變成功,大功告成的喜悅,而李隆基卻出奇的冷靜,他內心是隱患未除的憂慮。
劉幽求
于是,ㄕㄚ戮繼續進行,從凌晨一直持續到天亮。
皇宮中,與韋皇后、安樂公主有關聯的宮人,全部被誅ㄕㄚ殆盡。
六月二十一日黎明,當鮮紅的朝霞涂滿天空,李隆基才踏著遍地的鮮血和尸體,打開宮門迎接自己的父親。
李旦看到李隆基,立刻熱淚盈眶地擁抱他,哽咽道: 「挽救大唐社稷宗廟于危亡之地,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李隆基
與此同時,萬騎營離開皇宮,兵分兩路。
一路誅ㄕㄚ依附韋皇后的官員。
一路誅ㄕㄚ韋皇后的家族。
宰相韋溫、中書令宗楚客、侍中紀處訥、司農卿趙履溫等相繼被誅ㄕㄚ。
長安城南的韋氏宗族,被誅ㄕㄚ殆盡,就連襁褓中的嬰兒也沒有放過。
杜氏宗族和韋氏宗族比鄰而居,也受到牽連,被誅ㄕㄚ殆盡。
萬騎營
ㄕㄚ戮持續了一天一夜,韋皇后一黨被徹底誅滅。
第二日天明,朝廷發布詔書,大赦天下,宣稱 「只誅首惡,余黨不問」。
詔書
經過這次兵變,大唐百姓第一次聽到李隆基的名字。
大唐官員們驚訝于李隆基狠辣果決的同時,更心驚于李隆基的厚顏無恥。
明明是除惡務盡,韋皇后一黨都被ㄕㄚ絕了,還發布詔書,昭示天下「只誅首惡,余黨不問」,以示仁義。
這是一位心狠手ㄉㄨˊ 、臉皮奇厚的人物!
李隆基
六月二十四日清晨,相王 李旦在太極殿登基稱帝,李旦就是 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
群臣朝賀之后,議立太子。
李旦的嫡長子 李成器,無疑是太子的最佳人選。
然而,讓文武百官想不到的是,李成器竟然跪下,一邊不停地向唐睿宗李旦流淚叩頭,一邊大聲說道: 「臣寧ㄙˇ不敢居于李隆基之上!」
李成器
文武百官都驚呆了。
明明是做大唐的太子,多麼榮耀的事情,怎麼能把李成器嚇成這樣?態度堅決到竟以ㄙˇ相逼?
而當他們知道另一件事后,他們所有人都沉默了。
李旦也不愿成為大唐皇帝。
昨夜,是李隆基極力勸說,李旦方才同意成為大唐皇帝。
李隆基
一個親王,能把皇帝父親、太子大哥逼到這一步的,縱觀整個唐朝歷史,除了李隆基,也就只有那位千古一帝、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了。
六月二十七日,眾望所歸的李隆基被正式冊立為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
自此,一位庶出王爺,通過一場兵變,把自己的父親推上皇帝寶座,完成了自己成為太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