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宮內尸橫遍野,卻不見崇禎。兩天后,崇禎的尸體在煤山上被發現,他披頭散發,光著一只腳,吊ㄙˇ在樹上。素衣上用朱砂筆寫著遺書。
衣前書曰:「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ㄙˇ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又書一行:「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遺書上的最后兩句話打動了李自成: 「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崇禎帝已經ㄙˇ了,ㄙˇ前還惦記著百姓,這讓平民出身的李自成心有所觸。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已經包圍北京,并且占領周邊廣大區域。明朝大多數將領已經投降,崇禎帝手中沒有任何籌碼。
李自成派投降太監杜勛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條件只有一個: 敦促崇禎投降,將皇位禪讓給李自成。
杜勛硬著頭皮進了紫禁城,見到崇禎后,謊稱李自成提了三個條件:
要100萬兩銀子的軍餉 要崇禎承認起義軍占領的地方歸李自成所有,封李自成為西北王 李自成的軍隊不受朝廷調度
沒想到這三個條件都被崇禎拒絕,禪讓更加不可能。
崇禎仍然希望各地的部隊能夠前來京城支援,所以他能做的只是拖延時間。
崇禎和杜勛談來談去,拉鋸戰似的談了一整天,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李自成等不及了,下令攻城。他本意只是想嚇唬崇禎,給他施加壓力,讓崇禎盡快同意禪讓皇位。
可是出乎李自成意料的是,明朝的軍隊已經無心戰斗,不少守軍主動打開城門,迎接闖王進城。幾個小時內,起義軍就輕易地奪取了外城。
消息傳到宮內,人心惶惶,崇禎帝無論怎麼下令,也止不住宮人們的哭聲。
大臣張殷勸說崇禎投降,崇禎憋著的一股火都沖他發泄了出來,一劍將張殷砍ㄙˇ。
崇禎親自動員王公大臣、外戚權貴捐獻財產作為軍餉,組織抵抗,可是根本沒有人響應。
對起義軍的恐懼和未來前景的迷茫,讓這些養尊處優的人只想著 逃命、投降。
只有太監王承恩挺身而出,愿意帶兵進行抵抗。于是,崇禎帝任命王承恩為京師提督,掌管京城兵馬。
王承恩清點了一下兵馬,心都涼了,守城兵卒只有6000多名老弱殘兵。而且這些兵卒也無心戀戰,無論王承恩怎麼動員,都無濟于事。
眼見李自成軍隊駕飛梯攻奪城門,王承恩情急之下,只好親自發炮狙敵,接連擊斃數人。
崇禎帝帶著一群太監在內城各城門間游走,鼓勵守城將士盡忠,可是換來的都是漠然的注視。
大勢已去,無路可走。崇禎帝絕望中讓 三個兒子化妝出城,下令七位皇妃自ㄕㄚ殉國。
他又持劍砍ㄕㄚ了兩位年幼的公主,五歲的昭平公主當場ㄙˇ亡,十五歲的長平公主斷了一臂,留下一條性命。
趁著夜色,崇禎帝來到了煤山,他身邊只有太監王承恩跟隨。舉目四望,北京城里已經盡是舉著火把的起義軍。
崇禎帝在衣襟上寫下絕筆遺書。叮囑王承恩可以自行離開,找個地方隱姓埋名地生活下去。
可是王承恩卻痛哭不止,跪地磕頭,發誓要追隨崇禎皇帝。
王承恩服侍崇禎帝自縊后,便在崇禎帝旁邊的另一棵樹上,同樣自縊而亡了。
1644年3月19日,崇禎帝駕崩,明朝覆滅。
李自成看到崇禎帝留下的遺書后,頗有觸動。
因此,他并沒有繼續侮辱崇禎帝的尸體,而是讓起義軍將崇禎帝的尸體用兩扇門板抬了出來,和皇后的尸體一起停在東華門外示眾。
幾個太監為崇禎帝擦身后換上干凈的衣服,放置于一口薄皮柳木棺材內。
李自成還命人在東華門外搭建起了一個簡陋的靈棚。
崇禎帝的尸體在東華門外停放了三天。在這三天內,很多明朝官員路過此地, 「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過之」,可見世態炎涼。
后來,京城內的老百姓實在看不下去,議論紛紛。
于是,李自成為崇禎葬禮定下 「帝禮葬,王禮祭」的規格。命令官府自行安葬,這個任務落到了昌平州吏趙一桂身上。
可是,崇禎帝生前并未來得及為自己修建陵寢。
大家想到崇禎帝的寵妃田貴妃前幾年去世,葬于十三陵,干脆就把崇禎也葬在田貴妃墓地吧。
雖然有了陵址,可是國庫空虛,根本沒有預算用于崇禎的安葬。
無奈之下,趙一桂只好號召大家募捐,湊了233兩銀子。
當年田貴妃下葬時,墓道中填充了大量的大石塊,以防止盜墓者進入墓室。
搬開這些大石塊就花了四天的時間,等到崇禎帝和皇后的棺木運進去后,大家發現崇禎帝和皇后都是有棺無槨,實在有點凄慘。
可是實在沒有銀錢置辦槨了,有人靈機一動,將田貴妃從她的槨中倒出來,把田貴妃的槨蓋在了崇禎的棺上。
就這樣,崇禎棺槨在中間,兩邊分別是田貴妃和周皇后的棺,三個人擠在一處下了葬。
墓道封好后,舉辦完祭拜儀式,募捐來的銀子都花光了。在場眾人又湊了五兩銀子,給崇禎的陵寢包了一圈磚。
崇禎帝的后事處理得如此草率,引起明朝舊臣們諸多不滿。
明朝的很多舊臣都是歸降李自成的。他們眼巴巴地看著李自成如何對待崇禎,這也意味著他們將來會受到什麼樣的待遇。
李自成四處搜刮了很多錢財,又有明朝舊臣可以主持喪禮。有人有錢,本可以把崇禎的喪事辦得風光一些。
他口頭下令:按照帝王的禮儀進行安葬,可是卻一毛不拔,讓崇禎帝ㄙˇ后安葬得如此凄涼,大家看著都寒了心。
明朝官員們雖然不敢公然反抗,卻并不買他的賬,對他的命令能應付則應付。
李自成入城后,規定不許擾民。可是由于軍紀渙散,也由于明朝的官員們搗糨糊,時有違法亂紀的事情無人管理,他本想籠絡民心卻沒有奏效。
此類事情比比皆是。
李自成的政權基于農民起義, 有打江山的經驗,卻沒有管理國家的經驗。這些有經驗的老臣都不愿意真心扶持他,他的江山怎麼可能長久呢?
李自成在京城只呆了42天,多爾袞帶著清軍就打了過來。
滿清當時打的旗號就是 「滅流寇,安天下,為君父報仇」。因此,多爾袞入住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崇禎的遺體。
當然,滿清的這個口號就是騙人的。多爾袞一方面擺出豪華安葬崇禎遺體的架勢,另一方面在四處尋找明朝宗室子弟,斬盡ㄕㄚ絕。
這一點從多爾袞如何對待崇禎帝的三個兒子就可以看出。
崇禎自縊當天,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化妝逃走,結果被李自成所俘。
李自成在山海關敗于清軍后,便將三個皇子放走,讓他們自謀生路。
攝政王多爾袞對外宣布,要 「善待」和「恩養」明朝宗室。并且將斷了一臂的長平公主好好供養起來。
可是,當太子朱慈烺相信了多爾袞的謊言,找到長平公主相認后,清政府卻硬說此人是假冒太子,將他ㄕㄚ害。
四皇子 朱慈炤在清朝的統治下隱姓埋名六十多年,根本無造反之念。被清政府發現時,他已經75歲高齡,卻依然逃不過ㄙˇ亡,全家慘遭ㄕㄚ害!
可見,清政府宣稱的「善待」和「恩養」明朝宗室只是欺騙世人而已。
不過無論如何,清政府當時提出的「為君主復仇」的口號確實是蒙蔽了不少人。
清朝對崇禎還算優待,畢竟已經ㄙˇ去的崇禎帝也翻不起什麼浪花。皇帝該有的禮遇,清朝都給予了他。
清政府將葬有崇禎帝后的妃子墳命名為 「思陵」,并開始改葬崇禎帝后,修建了地上園寢建筑。
這樣的舉動貼合了明朝舊臣的心,籠絡了不少人,對清政府順利進軍中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過思陵的修建并不是十分順利,對負責營建思陵的官員來說,這實在是個不好干的活兒。
干得又快又好,很容易被人認為是為明朝效力,有「反清復明」的想法。干得不好,又會讓清皇帝不滿意。
當時,修建思陵的官員只好一拖再拖,在順治帝的督促下,崇禎帝的改葬才得以完成。
順治皇帝覽奏朱批:「思陵作速經營,已奉有旨,該監何得玩泄?冉維肇等姑且不究,著即刻期赴工,先開隧道,其余俟來春報竣。如再延諉,定行重治。」
思陵的地上宮殿建設時,又出現銀錢短缺的情況。平西王吳三桂捐銀千兩,思陵才全部完成。
無論清政府是出于什麼墓地,崇禎帝ㄙˇ后好歹有了個名正言順的帝陵。
后來,乾隆又對思陵進行了兩次修葺和完善。
可惜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日本人、盜墓賊、國民黨軍隊對思陵多加蹂躪,及至現在,思陵只留有古陵殘碑了。
末代皇室的命運往往猶如在地獄。如何對待末代皇室,考驗著繼任執政者的智慧。
大清王朝將ㄙˇ去的崇禎帝作為工具人,善待他的遺體,給他帝王之尊。于自己無害,卻是穩固江山的手段。
李自成目光短淺,格局太小。注定他的江山不會坐得太久。
無論出于何種目的,一代帝王ㄙˇ后終于有了棲身之所,讓人欣慰,也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