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說他是:「一代名世之臣。」
理學家朱熹評價他是:「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他就是北宋大儒范仲淹,無數文人的精神領袖。
其志向之高,毅力之堅,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儒風君精選范文正公7句經典名言,讀懂受用一生。
譯文:
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享樂之后再享樂。
感悟:
這句話寄托了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
也告訴我們,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吃苦在前,享樂在后。
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繼,為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而歷盡艱辛。
家國情懷并不是仁人志士的專利,而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追求。
畢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譯文:
寧可直抒胸臆而歿去,也不想沉默無言而茍且偷生。
感悟:
范仲淹因直言上諫,被三次貶出京城。
他的好友梅堯臣于心不忍,勸他少管閑事。
但他依然堅守自己內心的信念,誓要為民請命。
人生一世,蟬鳴一夏,總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創造自己的價值。
不逃避,不畏縮,不在沉默中消亡,方不辜負來這塵世走一遭。
也正是因為有勇敢發聲的人,世界才不會荒蕪,光明才能照亮每一個角落。
譯文:
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感悟:
范仲淹在宦海沉浮一生,境遇跌宕起伏。
但他始終保持清醒和堅韌,用一顆平常心從容面對。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名利得失都是過眼云煙,太執著只會亂了心境。
不如放下浮躁和憂懼,平常心做人,進取心做事,既不得意忘形,也不輕言放棄。
如此,內心方能安寧淡定,笑對世事變幻,活得豁達而灑脫。
譯文:
家境雖貧窮,但不改志向,如饑似渴地熱愛讀書。
感悟:
范仲淹幼年喪父,隨母改嫁,生活過得十分艱苦。
在寺中苦讀時,一鍋粥,配點野菜,就是他一天的伙食。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立志發憤讀書,救國救民。
從寒門孤兒到千古名相,他憑借讀書,在最低的境遇里,活出了最高的境界。
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但可以用讀書改變命運,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借助知識向上攀登,實現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譯文:
如果不能當宰相輔佐君主,就做一名救歿扶傷的好醫生。
感悟:
范仲淹年少時就立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無論當宰相還是做醫生,他的志向就是造福萬民、澤被蒼生。
后來,他成了北宋的宰相。
志當存高遠,有什麼樣的志向,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只有擇高處立,才會有開闊的眼界、宏大的格局,最終抵達理想的彼岸。
譯文:
凡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事,就要多想想有沒有什麼隱患。
感悟:
這句話是范仲淹對子孫后輩的教導。
做人不能被一時利益迷花眼,忘記福禍相依的道理。
我們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把目光放長遠,發現潛在的危險。
做好準備,預防隱患,路才能越走越長,越走越穩。
譯文:
君子不要獨享歡樂,要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感悟: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我們要以志同道合者為朋,以意氣相投者為友。
彼此三觀一致,一路同行,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方能走過山高水長。
常言道:相識百人,不如知己一人。
真正的朋友,可遇不可求,比什麼都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