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年,17歲的蔡文姬,被匈奴擄走強占。12年后,曹操花重金將她贖回,但蔡文姬說:「我只當正妻。」
蔡文姬,名琰,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才女。
她的一生,命運凄慘, 3次嫁人,都算不上好歸宿。
蔡文姬的父親,名叫蔡邕,是東漢最著名的學者,精通音律、書法、數學、天文等。董卓為了請他,幾次屈尊、敬愛有加,曹操也是他的至交好友。
在父親的熏陶下,蔡文姬6歲就能分辨斷弦,12歲又得書法真傳,14歲時精通詩書禮樂。
《后漢書·列女傳》:「博學有才辯,又妙于音律。」
曹操對她垂涎三尺,聽聞她被擄去匈奴12年,連忙用金銀玉璧把她贖了回來。
贖回蔡文姬后,曹操看著亭亭玉立的她,兩眼放光,可遲疑半天,他還是不敢對她有任何非分之想。
最后,曹操把她嫁給了小小的屯田都尉董祀。
曹操為何不敢對蔡文姬有非分之想?
要說清楚這件事,還得從 蔡文姬的早年經歷說起。
坎坷的第一次婚姻
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名叫衛仲道。
這是門當戶對的包辦婚姻。
衛仲道是謙謙君子,其所在的衛家,也是書香門第、官宦世家。
蔡文姬出嫁時,年僅 16歲,父親蔡邕頗受重用,日子非常美滿。
《蔡伯喈女賦》:「在年華之二八,披鄧林之曜鮮。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于所天。
然而,好景不長。
婚后1年,衛仲道咳血而ㄙˇ,蔡文姬被遣返娘家。此時,她的父親蔡邕感慨董卓之ㄙˇ,被王允下獄致ㄙˇ。
這一年,蔡文姬才十七八歲,卻喪父又喪夫,只能獨自返回老家陳留。
但命運的捉弄還沒有結束。
公元196年,董卓的部下相互猜忌,混戰四起,南匈奴趁亂插了一腳,到處搜刮搶劫。蔡文姬不幸被匈奴左賢王擄走,這一走,就是12年。
史書中,蔡文姬這一期間的記載 僅有寥寥數語:
「為胡騎所獲。沒于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取自《后漢書-列女傳·董祀妻傳》)
從史料的記載來看,蔡文姬被擄走后,就跟著左賢王,在匈奴生活了12年,還生下了2個孩子。
或許,這樣的日子,對一般人來說,還算可以。 比如當年大明戰神朱祁鎮,被瓦剌擄走1年,得到了瓦剌太后的照顧,這個瓦剌太后,就是被擄走的明朝子民。
但蔡文姬接受不了。
她喜歡漢文化,有自己的堅守和信仰,哪怕在匈奴貴為王妃,她也覺得自己和奴隸沒什麼差別。
蔡文姬的痛苦,可以從她的作品中看出來。
在她的《悲憤詩》中,直接怒斥匈奴人 「少義理」 「 人似禽兮食臭腥」。
在被匈奴擄走之前,蔡文姬養尊處優、徜徉在文化的海洋之中,可到了匈奴, 她就活在了痛苦之中。
她厭惡被俘虜、厭惡被強迫,更厭惡隨處遷徙不得穩定的生活。
公元207年,曹操以重金將她贖回,蔡文姬很感激。
她終于可以逃離匈奴的生活,可以回到故鄉了。
臨行時,她的兩個孩子嚎啕大哭,舍不得母親走,可最終,蔡文姬還是狠心上了馬車。
我想,12年的匈奴生活,已經磨平了蔡文姬的孤傲。
此時,若曹操提出要娶她為妻,蔡文姬應當不會拒絕。
可曹操盯著蔡文姬,看了許久,話鋒一轉,把她嫁給了自己手下的一個屯田都尉。
曹操不喜歡蔡文姬嗎?還是他介意她此前的兩段婚姻?
我想,曹操喜歡蔡文姬,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曹操不娶蔡文姬,也絕不是介意她之前的經歷。
畢竟,曹操素來愛人妻,他對女人的理念,就是除去「我生者」和「生我者」,其余無不可。
那麼,曹操為何不娶蔡文姬呢?
曹操不娶蔡文姬的真正理由
曹操是個愛色之人,能阻止他將蔡文姬納入后院的,只有更大的利益。
簡單來說,把蔡文姬嫁給別人,對曹操最有利。
其一,曹操欣賞蔡文姬的才華,不想埋沒她
曹操喜歡美女,雖然蔡文姬才貌雙全,可在匈奴12年,她的美貌應該打了不少折扣。
所謂相由心生。
蔡文姬經歷喪夫又喪父,后被匈奴擄走,在痛苦中掙扎12年,再跟隨匈奴部落遷徙,風吹日曬,皮膚早已受摧殘。
此時,她至少30歲,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朝氣蓬勃、靈氣逼人的小女孩了。
在曹操眼中,蔡文姬的容貌吸引力很低,但他欣賞她的才華。
因為經歷過磨難,蔡文姬的文學作品,可以吸引很多文化人的共鳴。
當時,北方初定,曹操正想著要搞文化建設,蔡文姬說最好的助力之一。
如果把蔡文姬收入后院,勢必會埋沒她的才華。
其二,曹操花重金贖回蔡文姬,是為了扭轉自己的形象
曹操,是個懂得權衡利弊的亂世梟雄。
在巨大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面前,他可以毫無顧忌地放棄美色。
曹操和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好友。
在《后漢書》的記載中,曹操花重金贖回蔡文姬,是 不忍好友僅剩的血脈受苦。
《后漢書·列女傳》: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于祀。
后來,曹丕也肯定了父親的這個意圖,即,贖回蔡文姬,是因為曹操和蔡邕的感情很好,不忍心他的女兒在匈奴受苦。
「家公與蔡伯喈有管、鮑之好,乃令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贖其女韙……」(取自《蔡伯喈女賦序》)
表面上來看,曹操救蔡文姬,是因為顧念舊情。
但實際上,曹操還有其他目的。
當年,蔡邕在獄中ㄙˇ亡后, 「縉紳之儒莫不流涕」,蔡邕家鄉的人也紛紛為他畫像,主動祭祀。
某種程度上說,蔡邕是當時文化人的風向標。
當年起兵時,曹操為樹立威信,ㄕㄚ了不少文化名人,孔融就是其中之一。
這樣的ㄕㄚ戮,讓曹操的名聲極差。
此時,曹操統一了北方,還想繼續擴張統一,必須要搞文化事業,也要挽救自己的名聲。
贖回蔡文姬,利用蔡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是曹操的算盤。
此時,他若將蔡文姬納入后院,「顧念舊情」「愛才惜才」的名聲,極有可能演變為「好色」「昏庸」。
因此,不管曹操有多欣賞蔡文姬,也不會將她納入后院。
其三,蔡文姬是聰明人,不會愿意嫁曹操
雖然曹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在蔡文姬面前,但蔡文姬內心深處,并不愿意嫁給曹操。
蔡文姬少有才名,骨子里藏著倔強,她非常清楚曹操的算盤。
而嫁給曹操,對她而言,不過是從狼窩換到虎口,依然是奴隸一般的日子。
當時,曹操的女人一大堆,卞夫人更是牢牢掌握了正妻的地位。
嫁給曹操,蔡文姬只能當妾,而在那個年代,妾的地位,和奴隸沒什麼區別。
蔡文姬舍棄了匈奴的2個孩子,為的,絕不是換個地方寄人籬下。
蔡文姬和曹操的博弈
曹操很識趣地給蔡文姬選了董祀。
董祀是個管著幾百人的屯田官,為人也不太上進,但老實穩定。這算不上一個很好的歸宿,但滿足了蔡文姬的全部要求—— 穩定、正妻。
這是聰明人打交道的默契。
當然,蔡文姬結婚后,和曹操的博弈并沒有結束。
后來,董祀犯下了ㄙˇ罪,蔡文姬去找曹操求情,曹操的做法耐人尋味。
第一步,面對蔡文姬的求情,曹操沒有請她去里屋談,反而召集眾人,在大庭廣眾下商議。
《后漢書》: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焱皆為改客。
按照常理,求情枉法,都要暗箱操作。
但曹操偏不,他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看見,自己是如何善待蔡邕之女的。
第二步,在交談過程中,曹操強調自己愛惜賢才,可以免掉董祀的ㄙˇ罪。
然后,他發現蔡文姬沒有穿鞋子襪子,又來了一番長輩的噓寒問暖,給了她鞋襪、頭巾保暖,表現自己的長者關懷。
《后漢書》:擐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時且末.賜咀頭巾履襪。
第三步,兩人開始了明確的博弈。
曹操問:「你家里是不是有很多失傳的典籍,你還能回憶起來麼?」
蔡文姬回答:「亡父確實有四千多卷書,但是已經全部失散找不到了。我腦子里記得不少,大約有400多篇!」
曹操:「那我就派十個人記錄,幫助你回憶時寫下來。」
蔡文姬:「男女有別,給我紙筆,我可以自己寫下來。」
《后漢書》: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日:「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涂炭。罔有存者。夸所誦憶,裁四百余篇耳。」操留:「夸當健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日:「妾閉男士之飄。禮不素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
就這樣,曹操免除了董祀的ㄙˇ罪。
在這個過程中,曹操在眾卿面前,表現了自己愛才惜才、關愛晚輩,然后傳達恢復文化建設的決心。
而蔡文姬,是他最好的工具人。
這種價值,是曹操將她納入后院,所沒有的。
蔡文姬也是聰明人,她知道自己的價值,換來了丈夫的回歸。
在《三國演義》中,蔡文姬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
她只出場了一次,還是在別人的口述中,只有不到200字,概括了她的一生。
但就是這樣不起眼的蔡文姬,在正史中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她的一生,傳奇且凄慘:
作為女人,一生三嫁,生活不如意;
作為母親,與親子生離……
或許,正因為經歷磨難,她才能寫出一系列著名作品。
有句話說得好: 上帝關了你的一扇門,一定會在另一個地方,為你打開一扇窗。
如果此時你正在經歷磨難,別放棄希望,也許命運的禮物,就在下一個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