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主導思維,是領導用兵最忌諱的狀態。
情緒不僅包括一個人生氣發怒時的內心狀態,也包含了一個人的心胸淺薄,優柔寡斷,目光短淺等人格卑劣性。
兩軍交戰,比較的并不僅僅是雙方軍事實力的強弱,兩軍將帥的心理素質也極其重要,一個處事穩重成熟的將帥,一定會戰勝淺薄和偏激的統治者。
一個真正成熟穩重的人,在關鍵時刻會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而一個淺薄偏激之人,在關鍵時刻看見的只有情緒,只有當下看得見的利益,這就是最失敗的領導姿態。
古人云:窮天下者,天下仇之;危天下者,天下災之。
你想讓別人對你是什麼樣的態度,首先就要做到以相應的姿態真誠的對待別人。
愛財是人之天性,但是作為一個領導,如果想成就一番事業,就不要把眼前的小功小利看得那麼重,要給予別人想要的,別人才會滿足你所期待的。
呂布就犯過這樣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他被困下邳的時候,謀士陳宮對他說:「現在情況很不好,我們被大軍圍困,城里也無糧草,現在黃河水又猛漲,城破之日該怎麼辦呢?」
呂布說:「這不妨礙,我的赤兔馬能馱上千斤,過河如履平地,到時候我帶著妻子貂蟬騎著馬渡河而去,有什麼好愁的呢?」
呂布這樣不經意的一句話,卻讓他喪失了最后一絲生機。
他身旁有一個供差遣的小將,聽到這句話之后就覺得呂布太過自私,從來沒有考慮過其他人的安危,連貂蟬的性命都顧及了,卻從來沒有想到身邊這群為他賣命的的人,一氣之下便偷走了呂布的赤兔馬,投奔了關羽。
其他人知道了,隨即一哄而散,而呂布也被曹操擒獲,在白門斬首。
如果說一個人的憤怒是情緒上的錯誤,那一個人的淺薄就是格局上的愚蠢。
情緒可以控制,但是格局卻很難提升,若在一個人的潛意識之中失去了為別人著想的心思,給不到別人想要的,那麼你這一生終將碌碌無為。
《孫子兵法》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叫: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兇,命曰「費留」。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凡是作戰,進攻奪取了勝利,卻沒有能夠論功行賞的,必定會有危險,這種情況被稱作為「白費」。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績被重視,每一個人更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所以哪怕別人只是小小的付出,也應該給予大于他期望的結果,這樣在避免怨恨的同時更能征服人心,這是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認知。
在漢五年時,劉邦消滅了項羽,平定天下,坐穩了寶座,開始籌備一個很重要的善后工作,那就是論功行賞。
因為群臣功勞大大小小的太過于繁雜,用了一年多時間依然沒能決定,而高祖這個時候提出蕭何的功勞最顯赫,要封蕭何為侯。
很多人聽了頗為不服,尤其是那些身經百戰的功臣,他們說:「我們身披戰甲,手執兵器,冒著生命危險去戰斗,身經百戰,攻城略地,建過大大小小的戰功,哪一個不比蕭何的功勞大,而蕭何只是發表一下意見,為什麼功勞還在我們之上?」
劉邦這個時候就說:「諸位知道打獵嗎,打獵的時候,追咬野獸的是獵狗,但是發現野獸行蹤的卻是獵人,你們的功勞不過如獵狗一般,而蕭何就是發現敵人行蹤,角色如同獵人。再說諸位追隨我最多不過是一家兩三個人,而蕭何一家老小幾十口人全隨我打天下,功勞是不能忘懷的。」
群臣聽了之后心服口服。
正如《素書》之中說: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
不管是領導一個人還是和別人相處,想讓別人付出,就要讓別人看到付出的價值。
有一些領導經常有這樣的作風,那就是給員工畫大餅,以這樣的方式來鼓勵員工。
「大餅」是一個虛擬的回報,是精神價值的給予,其性質如同泡沫,泡沫存在的那一刻會讓人神往,別人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但是當泡沫破滅的那一刻,一切都會坍塌。
所以,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上的,給予的回報一定要是實質存在,并且讓別人看得到摸得著的,這樣的東西才有意義,才能發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