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年,司馬懿看著升任并州刺史的孫禮一臉不高興的樣子,便問他:是嫌官小嗎?
可孫禮卻回道:你說的這叫什麼話?我是這樣的人嗎?我覺得您作為托孤重臣,本應報答先帝的重托,建立萬世功勛!可您看看現在曹魏的社稷江山,都成了什麼樣子?
孫禮這番話是什麼意思?他要讓司馬懿干什麼?
孫禮,字德達,東漢末年出生于涿郡容城。
他年輕時因家鄉遭遇戰亂,不幸與母親走失,后來虧得一個叫馬台的同鄉救了他的母親。
孫禮為了馬台,直接把自己的所有財產,都給了馬台。
在曹操占據幽州,聽聞了孫禮的事跡后,便立即任命他為司空軍謀掾。
誰知不久,馬台因別人的事情被牽連,將要被處ㄙˇ。這時,孫禮利用職務之便,竟然放馬台逃跑。
之后,孫禮自己卻沒逃,他找到相關部門自首。
按照孫禮的罪行,本來應被處ㄙˇ,但案件傳到了曹操那里,一向愛惜人才的曹操,感念孫禮私放ㄙˇ囚的行為,是屬于報答救母恩人的義舉。
且孫禮事后并未逃跑,因此,曹操不但免了孫禮的罪,連馬台的罪也免了。
之后,曹操又令孫禮相繼擔任過河間郡丞、滎縣都尉等職務。
后來,魯國地界出了一伙山賊,憑借險要地勢禍害百姓。
這時,曹操便任命孫禮為魯國相,讓他剿滅那伙山賊,把魯國治理好。
孫禮上任后,一方面把府庫的錢糧全拿出來,發動官吏和百姓都去捉拿山賊,誰捉到山賊便得重賞。
另一方面,又對山賊實行懷柔政策,勸他們歸降納附,做個遵紀守法的好百姓。
在孫禮的治理下,那伙山賊有被擒的,有主動投降的,魯國的治安很快便得到了恢復。
228年,大司馬曹休率大軍攻打東吳,當時孫禮也隨軍出征,大軍行至夾石一帶時,孫禮勸諫曹休應偵察敵情,不可孤軍深入。
可惜,當時的曹休只想著立軍功,對孫禮的勸諫根本聽不進去,結果魏軍遭遇埋伏,狼狽逃回。
后來,孫禮又被曹叡調入朝廷,擔任了尚書。
就是在這段時間,有一次魏明帝曹叡組織人馬,出去打獵時,孫禮隨行。
可是這隊人馬正走著,不知從哪兒忽然跳出一只老虎,竟直接到了曹叡的車架旁。
孫禮見了,立即跳下馬來,執劍要與老虎搏斗,曹叡擔心孫禮的安危,趕緊令他上馬。
當然,曹叡身邊的隨從特別多,那只膽敢跑到他車駕旁的老虎,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但此事足可說明孫禮的膽識,以及對皇帝的忠誠。
239年,魏明帝曹叡臨終前,將年僅8歲的太子曹芳,托孤于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
為了曹爽能有良將輔佐,曹叡又任命孫禮為大將軍長史、散騎常侍。
大將軍長史是歸曹爽管理的官員,但散騎常侍一職屬于皇帝的侍從官,有著決斷朝政的權力。
曹叡對孫禮的任命,實際是為了加強曹爽的權力。
曹叡去世后,托孤大臣曹爽為了自己爽,便做出了讓許多人都不爽的事。
他先是將郭太后軟禁在永寧宮,又將一起奉命托孤的司馬懿逐漸架空。
而忠于曹魏、剛之不阿的孫禮,當然被曹爽看不慣,也就不能在朝廷了。曹爽很干脆利索地把他打發到揚州擔任刺史。
之后,曹爽不但照顧小皇帝曹芳,連魏明帝曹叡生前的幾個漂亮美妾,都一起照顧了。
后來,無人敢管的曹爽,無論飲食、車馬、甚至連著裝,基本都與皇帝類似。
面對曹爽的行為,多少人恨得直咬牙。
而此時擔任揚州刺史的孫禮,有一次竟遭遇了東吳數萬兵馬的突然進攻。
當時因為是農忙季節,留在大營的兵馬并不多,再加上那時通訊不便,兵馬不能迅速集結,孫禮就只能率領少量的兵力,以及自己的衛隊上了戰場。
面對數倍于己的兵力,孫禮毫不退縮,不顧命地奮勇沖ㄕㄚ。
戰斗中擂鼓手倒下了,孫禮干脆自己頂上去擂鼓,以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
這一戰,從早上一直打到夜晚,孫禮的兵馬損失慘重,但由于孫禮兵馬的激烈抵御,東吳無奈選擇了撤兵。
戰后,魏帝曹芳為了慰勞孫禮,便賞賜他七百匹絹。
面對這些賞賜,孫禮一點沒要,他全部賞給了陣亡將士的家屬。
不久,孫禮又被調任冀州牧。他上任之初,便遇到了一件前面兩任刺史,歷經8年之久,都沒解決的問題。
原來,平原、清河兩郡因為一塊土地,弄得矛盾很大。
雖然都是曹魏的土地,雖然都是冀州的土地,但平原、清河兩郡的大臣各執一詞,誰也不讓誰。
為此,孫禮專門找到了已被曹爽架空的司馬懿商談。
當司馬懿問孫禮想怎麼解決時,孫禮答道:一方以荒廢的墳墓為依據,一方以老者的話為依據,但我認為,墳墓有可能搬移過,而老者說的話也未必是真話。先帝(曹叡)曾被封為平原王,只要找到那時的地圖做依據,這件事就可以解決了。如果要往更早的年代追溯,那就只會糾纏不清。
司馬懿聽了孫禮的話,表示支持,必定,先帝曹叡為平原王時的地圖具有權威性,誰也不會再爭議。
然而,就在孫禮以地圖為依據,將爭議土地劃給平原郡時,曹爽又不爽了。
原來,曹爽偏向清河郡,因此他專門致信孫禮:那份地圖早就作廢了,你再仔細調查一下。
曹爽真夠肆無忌憚,竟敢說曹叡的地圖作廢,曹叡若活著,真不知得賞他多少板子。
孫禮收到曹爽的信后,心里很清楚:你不就是想讓我把那塊土地劃給清河郡嗎?可這沒有依據的事情,我是不會做的!
于是,孫禮在回信給曹爽時,先把古代圣賢,做事有理有據的事情說了幾件,最后表明:此事我是依據圣朝的地圖解決,如果執行不下去,就只能證明我太軟弱,不能勝任冀州牧一職!
信發出去后,孫禮就穿戴好衣服,等著被撤職了。
當曹爽看到孫禮的回信后,氣得都跳了起來:你竟敢明目張膽地反對我!
于是,孫禮以誹謗朝廷大臣之罪,被判刑5年,但由于孫禮的身份,沒有入獄服刑,而是撤職后閑居家中。
后來因有許多大臣為孫禮求情,朝廷便任命他為城門校尉。
過了一段時間,鮮卑族屢次犯邊,曹爽雖看不慣孫禮,但心里清楚,孫禮帶兵打仗還是很有一套的。
于是,便任命孫禮為并州刺史、振威將軍,持節。
赴任臨行時,孫禮再次來向被架空的司馬懿辭行,見了司馬懿以后,孫禮面露忿色,一言不發。
司馬懿見后不禁問道:你已經是并州刺史了,難道還不滿意嗎?要不就是還再為那塊地的事情不高興,事情都過去了,你又何必呢?
其實要說怨氣,被架空的司馬懿不知要比孫禮大多少,只不過,司馬懿沒有將憤怒寫在臉上,否則,曹爽早讓他腦袋搬家了。
聽到司馬懿的問話后,憤怒的孫禮答道:你說的這叫什麼話,我雖不是什麼有大德的人,但官位的高低和陳年舊事,還不足以讓我憤怒,我以為您作為托孤重臣,能像伊尹、呂望一樣匡扶魏室,報答先帝重托,建立萬世功勛。您看看現在,朝廷都成了什麼樣子,我是為此感到憤怒!
說罷,孫禮涕泣橫流。
此番話足可證明,忠于曹魏的孫禮,真心地希望司馬懿能剿滅橫行朝野的曹爽,匡扶社稷。
司馬懿聽了孫禮的話后,趕緊安慰他,勸他多加忍耐。
孫禮辭行不久,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就發動了高平陵事變,將曹爽一舉擊潰,并夷其三族。
曹爽被誅后,司馬懿立即將孫禮調回朝廷,任命他為司隸校尉,后又遷任司空,封大利亭侯。
高平陵事件僅一年后,調回朝廷的孫禮便去世了。
孫禮希望司馬懿活成伊尹、呂望一樣的賢臣,可司馬懿終究活成了董卓、曹操、曹爽一樣的權臣。
也許是孫禮被調回朝廷后,發現了司馬懿的狐貍尾巴,為此他再一次憤怒。
但是,司馬懿為朝廷誅滅了曹爽,可誰又能為朝廷剿誅滅司馬懿呢?
此時的孫禮感到的是絕望、無助。
可憐孫禮雖有忠于曹魏之心,卻沒有與司馬懿抗衡的能力,也因此,他只能含恨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