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官告老還鄉,拉上十幾箱子磚頭,乾隆派人截住:給他裝滿黃金

清官告老還鄉,拉上十幾箱子磚頭,乾隆派人截住:給他裝滿黃金
2022/08/28
2022/08/28

「孫嘉淦闖禍了,這回恐怕是要砍頭了!」

「是啊,姓孫的也太狂了,蹬鼻子上臉,竟敢妄議朝政,他以為他是誰?」

「就是,皇帝上任伊始,不拿他開刀就怪了,這個倒霉蛋,混到頭了!」

雍正元年的一天,早朝時分,皇上還沒有來,大臣議論紛紛。

孫嘉淦是誰?他是如何得罪皇上的?

孫嘉淦,山西興縣人,出生家境貧寒,窮得叮當響。但他非常有志氣,決心考取功名,出人頭地。

孫嘉淦學習非常刻苦,他白天給地主打工,晚上秉燭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康熙五十二年,30歲的孫嘉淦終于考取進士,從此踏入仕途。

中華封建王朝是官本位,能通過科舉考上進士,就等于是踏進了官場,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而孫嘉淦一家竟然出了三個進士,孫父揚眉吐氣,多年來被鄉親們津津樂道。

孫嘉淦還是進士中成績比較優異的,一般會被安排到翰林院任職。這里是清朝官員的后備庫,高官大多都是從這里誕生的。

后來他果然被安排到翰林院,不久改庶吉士,授檢討。庶吉士是個臨時職務,任期很短,屬于實習生性質。

打個比方,庶吉士就是個跳板,距離高官只有一步之遙。

清朝名臣年張廷玉、年羹堯、曾國藩、李鴻章都是從翰林院到庶吉士,一路走來,成為國家重臣。

曾國藩從庶吉士到主考官,只用了五年時間。

年羹堯也大抵如此,很快就受到重用。

然而,孫嘉淦的仕途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而是充滿坎坷,好事多磨。

也許是康熙晚年的名臣太多了,也許是康熙把孫嘉淦給忘了,又或許是孫嘉淦本人太老實不懂官場規則。總之,孫嘉淦兢兢業業工作,苦等了九年,沒有出頭之日,老是在原地踏步。

一直等到康熙歸天,孫嘉淦已經在庶吉士崗位上整整呆了九年,也沒有得到重用。年羹堯在第九個年頭上已經是四川巡撫,曾國藩熬到第九年的時候,已經是禮部侍郎。

都說板凳要坐十年冷,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中滋味確實不好受。想必是孫嘉淦等得著急了,急于受到重用,在雍正登基之后,向皇上遞交了一份很另類的奏折。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奏折寫得太鋒芒畢露,就像是丟了一顆重磅炸彈。

奏折的具體內容是: 「請親骨肉,停捐納,罷西兵」。

什麼意思?

請親骨肉——雍正上台之后對自己的兄弟們有點過分,要改變對他們的態度,給他們優厚待遇,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停捐納——清朝從順治時期開始公開賣官,只要家里有錢都可以捐官。不過捐到的官職大多是虛職,沒有太大實權,是一種榮譽職務,只是面子上好看而已。

清政府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解決財政困難,是增收的一種渠道。孫嘉淦認為這樣助長了歪風邪氣,損害了清朝官員的形象。

罷西兵——雍正即位后,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

青海局勢頓時大亂,西陲再起戰火。雍正為了維護大清統一,任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總督各軍,在西寧坐鎮指揮平叛。

雍正不看奏折倒還罷了,看了之后,氣得渾身發抖。

西部叛亂事關大清統一大業,寸步不讓,你卻讓我罷兵,完全是餿主意。

至于捐納制度更是先輩留下的寶貴經驗,廢除之后我大清的財政怎麼辦?你孫嘉淦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兩項也就罷了,最可氣的就是這第一條——請親骨肉。

民間都在議論,說朕的皇位是搶來的,得位不正。你讓和朕「請親骨肉」,這分明是坐實了這個傳言,說朕迫害朕的兄弟,用心何其ㄉㄨˊ辣?

總之,在雍正看來,孫嘉淦的奏折根本就是不自量力、瞎胡鬧,別有用心,目無君上,如果不嚴懲的話,朝廷就亂套了。

于是雍正召集文武百官,公布了孫嘉淦的罪行,打算嚴厲處置。大臣們有的幸災樂禍,有的落井下石,有的認為孫嘉淦是咎由自取。

即使內心同情的,也不敢發表意見。只有大學士朱軾硬著頭皮說了一句:「孫嘉淦確實是夠狂的,但他敢于直言進諫,為臣很佩服他的膽略,皇上應該鼓勵才是!」

朱軾之所以敢在大家沉默的時候,站出來仗義執言,是有一定底氣的。

主要是因為他大公無私,深受先皇帝康熙的重用。

朱軾在浙江督修海塘的時候,清正廉潔,不偷工減料,他修的堤防工程極其堅固,不是豆腐渣工程,洪水怎樣都沖不垮。

他擔任檢察院負責人(左都御史)的時候,執法如山,懲治貪官污吏毫不手軟。

他負責賑災時,把關很嚴,把皇糧一兩不少都發放到了百姓手中。

雍正對他極為賞識,剛登基就任命他為禮部尚書,還賜給他「朝堂良佐」匾額。不僅如此,還讓他擔任秘密儲君愛新覺羅·弘歷(乾隆)的師傅。

正因如此,朱軾才敢站出來,為孫嘉淦說句公道話。

雍正一想,自己剛剛登基,正是樹立良好形象的時候,如果懲罰了孫嘉淦,不是堵塞了言路,給敵對勢力提供口實嗎?于是他順坡下驢,說了句:「朕亦服其膽!」

就這樣,雍正不但沒有責罰孫嘉淦,反而提拔他為國子監司業。

由此看來,雍正還真是有點氣度。但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不久后,孫嘉淦又攤上事了,差點被砍頭。

原來孫嘉淦曾經向雍正推薦過一個人,說此人德才兼備,值得重用。可是后來他推薦的這個人犯了錯誤,孫嘉淦又改口說這人能力不行。雍正一聽就火了,說他行的是你,說他不行的也是你,你也太信口雌黃了,左右都是你的理。

一怒之下,雍正將孫嘉淦交給刑部治罪。刑部一看是皇上親自交代的案子,就討好皇上,給孫嘉淦定了個ㄙˇ罪。

這時,雍正卻出人意料地又對百官說:「孫嘉淦是有缺點,但是他有個難得的優點,那就是對錢不感興趣。」

雍正不但赦免了孫嘉淦,還讓他到戶部銀庫去上班。

一打一拉,本來是皇帝駕馭大臣的技巧,是入門級的,孫嘉淦卻感激涕零,更加努力表現,報答皇上的不ㄕㄚ之恩。

也許雍正剛登基,正是用人之際,他這樣折騰孫嘉淦也是一種考驗。要降大任于斯人,必須要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對其進行考驗。真金不怕火煉,孫嘉淦果然經得起考驗,把銀庫工作做得有條不紊,沒有出一點差錯。

皇上終于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任命他擔任河東鹽政。

鹽政是古代公認的肥差,無數人夢寐以求,也有很多人因此發家,曹雪芹的祖上曹寅就擔任過兩淮鹽政。

雍正讓孫嘉淦擔任這一要職,本身就是對他的信任,是一種莫大的榮耀。這時候的孫嘉淦已經51歲「高齡」,應該好好撈一把,然后退休,回家安享晚年。

朝中很多人也等著看孫嘉淦在這個高危崗位上如何腐敗,久在河邊走,就不信你不濕鞋。可是事實【啪☆啪】打臉,孫嘉淦擔任那麼久的肥差,硬是沒有以權謀私,沒貪污一兩銀子。

不久,當了13年皇帝的雍正駕崩了,孫嘉淦迎來了自己的新老板——乾隆皇帝。

乾隆登基上位的時候,孫嘉淦照例向乾隆上了一道奏折,語氣更狂。他在奏書中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告誡乾隆,千萬別養成「喜諛而惡直,喜柔而惡剛,喜從而惡違」這樣的壞毛病。

不過這時候沒有人為孫嘉淦的安全擔憂,也沒有人等著看他的笑話。因為前面交代過,孫嘉淦是乾隆皇帝的老師。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身為皇帝的乾隆雖然不會認孫嘉淦為父,但起碼的師道尊嚴還是要講的,如果他對老師不好,天下百姓怎麼看他?

因此,乾隆看到這3條告誡以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表示要聽從師傅的建議,兢兢業業,當一個好皇帝,把國家治理好。同時,乾隆還提拔孫嘉淦做了刑部尚書,以表彰他的清廉務實作風和勇于進諫的精神。

得到了新皇帝賞識和重用的孫嘉淦更加努力工作,更加大公無私、嫉惡如仇,再接再厲,又立新功。

孫嘉淦擔任刑部尚書不久,就有人到刑部大堂喊冤,他出門一看,是個40多歲的農婦。這名女子來自河南鄭州,親人被陷害,判處了ㄙˇ刑,就要秋后問斬。

她到多個部門喊冤,都被打了出去,官員官官相護,根本就不讓她開口訴說冤屈的機會。聽說刑部新上任的官員孫嘉淦公正廉明,她就擊鼓喊冤。

孫嘉淦仔細看了訴狀,覺得里面有蹊蹺,然后看了卷宗,果然里面漏洞百出。于是,孫嘉淦就決定親自前去調查審理。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孫嘉淦終于查清真相,為女子的親人洗脫冤情,將貪贓枉法的官員和陷害他人的小人繩之以法。

如此一來,「孫青天」的名聲傳揚出去,百姓紛紛訴冤,孫嘉淦現場辦公,洗脫了十幾個人的冤情。

在這之后,孫嘉淦更加敬業,仕途也是越來越順,屢屢被提拔。1738年,孫嘉淦已經做到了直隸總督的位置。

他一上任就做了一件好事,受到好評。

什麼好事?——放開ㄐ丨ㄡˇ禁。

ㄐ丨ㄡˇ是糧食的精華,遇到災年的時候釀ㄐ丨ㄡˇ是個極大的浪費。朱門ㄐ丨ㄡˇ肉臭,路有凍ㄙˇ骨。為了節約糧食,朝廷推出禁ㄐ丨ㄡˇ令。

然而災荒過后,禁ㄐ丨ㄡˇ令還沒有取消。所以禁ㄐ丨ㄡˇ令就形同虛設,釀ㄐ丨ㄡˇ行為屢禁不絕。

孫嘉淦上任后,就給皇帝上書,闡述實情。他說釀ㄐ丨ㄡˇ的原料是豆皮、大麥、谷糠等,這些東西在災年確實可以食用。但是在豐收年,這些黍谷之類老百姓都扔了,非常可惜。

還不如用來釀ㄐ丨ㄡˇ,創造附加價值,ㄐ丨ㄡˇ糟還可以喂豬,有百利無一害。

孫嘉淦還說,因為皇上禁ㄐ丨ㄡˇ,導致ㄐ丨ㄡˇ價上漲,吃虧的還是普通消費者,還不如放開ㄐ丨ㄡˇ禁,這樣ㄐ丨ㄡˇ價肯定下跌,能讓百姓受惠。

乾隆一看老師說得有理,當即對禁令作了修改。

其實這并不是說滿朝官員就孫嘉淦一個人獨具慧眼,看到了禁ㄐ丨ㄡˇ的弊端,而是他心系國家。其他官員都看出來了,但是誰都不愿意說,有官員是怕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哲保身。

有官員則是從禁ㄐ丨ㄡˇ令中可以牟利,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

總之,孫嘉淦愛國愛民是發自內心的,不是掛在嘴上的,只有利國利民的事,自己就不顧一切說出來,不怕得罪人。真正做到了—— 茍利國家生ㄙˇ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可是這樣一個好官員,在退休回家的時候因為做了一件事,給自己再次惹事,驚動了乾隆,搞得滿城風雨。

孫嘉淦退休返鄉時,他突發奇想,找來十幾口箱子,在里面裝滿磚頭,雇了十幾個農夫挑著箱子上路招搖過市(這一幕似曾相識吧,在某清宮劇中被采用過,不過主角卻被換成了劉羅鍋)。

如此一來,引起坊間轟動,因為滿箱子的磚頭沉甸甸的,把挑夫累得滿頭大汗。過往的百姓看了,用腳趾頭想想也認為里面是寶貝,不是金錠就是銀錠,或者是元寶,總之是值錢的東西。

因為箱子的主人身份不一般,曾經在朝中擔任要職多年。「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嘛。

孫嘉淦為什麼要這樣炫富?難道是虛榮心嗎?有那麼一點。常言道衣錦還鄉,當官是為了什麼,就是用來光宗耀祖的。

但是孫嘉淦是個清官,廉潔奉公,兩袖清風。就這樣回家,確實沒面子。同時孫嘉淦也怕乾隆沒面子,給朝廷帶來負面影響。

自己是皇帝老師,在朝政當官多年,結果像個乞丐一樣灰頭土臉地回家了,傳出去的話誰還愿意當官?大家肯定會說知識分子待遇差,乾隆不愛惜人才。

很快就激起了洶涌輿情,百姓紛紛斥責孫嘉淦是偽君子,假青天,廉潔是裝出來的。被孫嘉淦得罪的官員也紛紛起哄,說孫嘉淦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應該調查清楚,嚴懲貪官,以正官場風氣。

乾隆一聽也滿腹狐疑:知人知面不知心,搞半天,我老師是個戲精?于是乾隆專門派騎兵騎著快馬追了過去,打算來個人贓俱獲。

結果大跌眼鏡,大箱子里面全是磚頭。問清緣由之后,乾隆感慨萬千,被孫嘉淦的優良質量所震撼。

乾隆隨即命令騎兵攔住孫嘉淦,不讓他走,讓和珅從國庫里取出金錠和元寶,將磚頭替換掉箱子里的磚頭。孫嘉淦推辭不掉,只好沿途向孤寡老人發放。

走一路發一路,到家還是空空如也。

史家在為孫嘉淦作傳時,對他一生的為人處事作了這樣的總結:

「嘉淦居官為八約,曰:‘事君篤而不顯,與人共而不驕,勢避其所爭,功藏于無名,事止于能去,言刪其無用,以守獨避人,以清費廉收。’用以自戒。」

大意是說:

孫嘉淦雖然跟乾隆關系特殊,但為人低調,不咄咄逼人,不恃寵而驕。他非常務實,淡泊名利,不夸夸其談,不好大喜功。不交朋友,以免以權謀私,受到連累,壞了一生清名。

同是乾隆身邊的紅人,孫嘉淦與和珅一個青史留名,得以善終;一個聲名遠揚,身敗名裂,這種強烈的反差,愈發讓人對孫嘉淦更加敬仰。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