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歷史上,有一個叫秦大士的人,這個人非常有才華,而且還是一個狀元。在歷史記載中,他的詩文、書法和繪畫三項本事,在當時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
秦大士因為才華橫溢,非常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因為在清朝文藝崗位上,干的有聲有色,而且官運亨通,所以晚年也是很逍遙自在。
他的最高官職是侍讀學士,這個職位,起源于唐朝,在清朝時,為從四品官職,看起來不是很高,也沒有太多實權,但名額實在是有限的很,在清朝時規定,侍讀學士滿漢各三人,到了乾隆年間,變成滿人兩人,漢人三人,總共也就是五個人的名額而已。
所以說,能當上侍讀學士,甚至比當上軍機大臣還要困難。對于這樣一個文藝青年來說,已經算是光宗耀祖了。
但這個秦大士,也遇到過一些比較尷尬的問題,那就是他的姓氏問題。他姓秦,秦瓊的秦,可是,當時人自然而然的想到的,卻不是秦瓊這個大英雄,而是另外一個大奸臣秦檜。秦大士也是相當無語,也很無辜。
在秦大士的族譜中記載,他祖上和秦檜,倒也是能攀上關系,他的祖上,叫做秦梓,是秦檜的哥哥,這個人在宋朝時,那可是出了名的清官,當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從一個抗金的主戰派,退化成了賣國求榮的奸臣,恥于與秦檜為伍,所以隱居山林。因此,秦梓在歷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
秦大士的祖上,就是這個十分有名的清官,可很多人卻依然以為他的祖上就是奸臣秦檜。最讓秦大士尷尬,甚至感覺到危險的是,在他考上狀元,面見乾隆皇帝之時,乾隆皇帝問了一個讓他十分難堪的問題,那就是秦大士的祖上是秦檜問題。
這個問題,問的相當兇險惡D。對于一個狀元,乾隆皇帝一定會派人把秦大士祖宗十八代全都翻出來查一遍,就相當于現在的政審一樣,只有這樣,才能非常放心的給秦大士官職。
所以,乾隆皇帝其實已經知道秦大士的底細,但依舊這樣問。顯然是要看看這人除了才華橫溢以外,應變能力和政治立場如何。
首先,秦大士絕對不能說自己不是秦檜的后人,而是秦梓的后人,雖然這是事實,因為,如果秦大士這麼說,就等于說乾隆皇帝錯了,可是皇帝怎麼可能錯,又怎麼敢在大殿之上揭露皇帝的錯呢。所以,他一定不能說自己是秦梓的后人。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如果他不承認自己是秦梓的后人,那就是欺君,可是要誅滅九族的。他剛剛當上狀元,還沒有來的及享受榮耀,就因為這麼一個危險的問題,搞得家破人亡,顯然很不合適。
所以,秦大士腦筋飛快的轉動,想出了一個極為笨的回答方式,那就是和稀泥,而和稀泥,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有人說,和稀泥有什麼難的,不就是兩不得罪嗎?圓滑一點不就可以了,大不了歌功頌德一下。事實上,最難的事情就是兩不得罪,因為兩不得罪意味著要符合雙方想要的結果。就這個問題來說,秦大士首先要明白,乾隆皇帝想要什麼答案。
乾隆皇帝為什麼偏偏提到秦檜,除了和他祖上有關系以外,還在于他是一個大奸臣。可這個奸臣,他輔佐的是宋朝,也就是宋朝的奸臣。
但對于金朝而言,卻成了金國的老朋友,清朝剛開始,也自稱后金,民族也是以女真族為主體。這是一個相當巧妙的兩頭堵問題,所以,秦大士不能對秦檜作任何評價。
經過飛快的思考,秦大士終于想出了一個非常巧妙的回答,答案只有七個字,「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得不承認,這個答案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教科書式的和稀泥。誰都沒得罪,而且還證明了自己的忠心。更主要的是,這七個字,讓乾隆皇帝抓不到任何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