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朱溫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朝廷。天祐元年(904年),朱溫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唐昭宗ㄕㄚㄙˇ,并冊立唐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后梁」。并且,朱溫還派人ㄕㄚ害了唐哀帝。不過,對于連唐朝皇帝都敢ㄕㄚ的朱溫,卻對兩個人十分敬畏,甚至被罵也不敢還口。
一、元貞皇后張惠
元貞皇后張惠,是后梁太祖朱溫的愛妻。張惠與朱溫是同鄉,出身富裕,其父張蕤曾是宋州刺史。朱溫還沒有起家的時候,就愛慕張惠的姿色。唐中和二年(882年),朱溫奪取同州的時候,與張惠相遇,遂結為連理。
文德元年(888年)九月十二日,張惠為朱溫生下兒子朱友貞。雖然朱溫的地位和權力與日俱增,但是,朱溫對這位結發妻子卻是十分尊重,甚至可以說是敬畏了。朱溫常年領兵在外,經常沾花惹草,但是因為畏懼張惠,他從不敢將那些人帶回開封。每當朱溫大動肝火要降罪無辜人等時,只有張惠敢于反對,繼而進言規勸,挽救無辜。
張惠不但內事做主,外事包括作戰也常讓朱溫心服口服。凡遇大事不能決斷時朱溫就向妻子詢問,而張惠所分析預料的又常常切中要害,讓朱溫茅塞頓開。因此,朱溫對張惠越加敬畏欽佩。并且,張惠的兒子朱友貞排行第三,但是,張惠卻對朱溫的其他兒子一視同仁。
朱溫的長子朱友裕奉命攻打朱瑾,但沒有追擊俘獲朱瑾。朱溫非常惱怒,懷疑他私通朱瑾,意欲謀反,嚇得朱友裕逃入深山藏到伯父家躲了起來。張惠為讓父子和好,就私下派人將朱友裕召了回來,向父親請罪。正是在張惠的努力下,朱溫、朱友裕之間的得到恢復。
天祐元年(904年),張惠去世。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張虎被追封賢妃。乾化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914年),追冊曰元貞皇后。對此,在筆者看來,張惠和朱溫的關系,可以類比之后的馬皇后和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同樣對馬皇后言聽計從,這不僅是畏懼,也是因為對方的能力值得尊重。
二、長兄朱全昱
朱全昱(?—916年),宋州碭山(今安徽省碭山縣)人。后梁太祖朱溫(又名朱全忠)的長兄。唐朝末年,朱溫與次兄朱存離開家鄉后,朱全昱與母親在劉崇家當傭工,并承擔了照顧母親的重任。朱溫成功后,立即將母親和兄長接到身邊。
根據《新五代史》等史料的記載,天祐四年(907年)朱溫正在接受唐哀帝禪讓。朱全昱看到后,對朱溫喊道:「朱三,爾碭山一百姓,遭逢天子用汝為四鎮節度使,于汝何負?而滅他唐家三百年社稷,吾將見汝赤其族矣,安用博為!」因為對唐朝的認同感,朱全昱難以接受朱溫取代唐朝的結果。所以,他直接將朱溫痛罵了一遍。
如果是其他人這麼做,不用朱溫動手,手下就會將其斬ㄕㄚ了。但是,長兄如父,不僅后梁的文武百官默不作聲,朱溫也只能老老實實聆聽兄長的教誨。后梁建立后,朱全昱也不愿住在京城,常常回到碭山故鄉居住。對此,朱溫將他的三個兒子都封王:朱友諒封衡王,朱友能封惠王,朱友誨封邵王。
乾化元年(911年),朱溫臥病,朱全昱來探病,二人拉著手痛哭。貞明二年(916年),朱全昱病逝,衡王朱友諒襲封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