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乾隆讓劉墉跳河自盡,為何劉墉先回家洗了個澡才跳河?事后才知其高明

乾隆讓劉墉跳河自盡,為何劉墉先回家洗了個澡才跳河?事后才知其高明
2022/07/08
2022/07/08

1996年由知名演員張國立,王剛,李保田主演的歷史題材古裝劇《宰相劉羅鍋》在國內的播出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這是一部講述清朝乾隆年間知名的政治家劉墉和權臣和珅之間在朝、在民間,于公于私的各種明爭暗斗。 電視劇借鑒了大量的民間故事傳聞展開細節情節描寫。

這部電視劇較之以往的歷史正劇的嚴肅性有很大的區別。劇組一開始就以戲說歷史的目的進行劇本創作,秉持這一理念在劇本中融合了大量的歷史、野史、民間傳說甚至還有傳統單口相聲的文化形式, 使得整個劇作呈現了一種輕松詼諧的喜劇風格。

但《宰相劉羅鍋》意義非凡的是,它不僅是一種趣話歷史,更著重傳遞出了一種歷史感,還原了一副生動而少為人知的歷史畫卷。 劇作塑造了劉墉和和珅兩個主要歷史人物,同時一開始就代表了兩種水火不容的朝廷勢力。

羅鍋起源

劉墉的剛正不阿,嫉惡如仇,自然是會受到和珅這類奸臣所排擠、打壓。《宰相劉羅鍋》中塑造的主人公劉墉是一個足智多謀,剛正不阿,治國理政的賢良之才。 劉墉之所以叫劉羅鍋是因為民間傳說劉庸背部弓曲神似背著一口大羅鍋,所以給他取名叫羅鍋。

然而歷史上卻沒有明確的記載劉墉是一個羅鍋,據史料記載,嘉慶皇帝曾經叫過劉墉作「劉坨子」,這極有可能是劉羅鍋外號的起源。但要知道劉庸主要在朝為官,是在乾隆年間。 而嘉慶時期的劉墉已經是年逾80的老頭,有一點駝背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所以顯然這也不能作為他外號的來源。由此或許可以推測民間百姓因為劉墉為官清廉公正,所以為其取了一個親切的外號也說不準。

但《宰相劉羅鍋》將歷史上的劉墉的機智和強大的臨場應變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可以說是生動還原了劉墉作為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從奉旨跳河這一歷史趣聞就能體會到劉墉的機智和非凡膽識。

奉旨跳河

一天乾隆在宮內和和珅下棋,因為一些朝政的事情,劉墉進宮直言進諫。劉墉素來不事諂媚,對任何事都是直言不諱,秉公守法,所以說了一些話,讓乾隆皇帝不高興了。更何況是當著和珅的面,乾隆自然感到觸犯了皇權威嚴。

向來最能察言觀色的和珅自然也是一下就看明白了皇上的不高興,于是為了逢迎皇上說劉墉屢屢冒犯圣上,該當處罰。

乾隆當然也知道,劉墉向來如此,沒有二心,而劉墉和珅二人素來不和。他只是想借機打壓劉墉,但出于皇權威嚴,而且和珅已經把話說到這份上了,身為天子的他也不能什麼都不做。

于是他心生一計,假意勃然大怒,隨后當場擬旨: 劉墉觸犯皇權威嚴,著令即刻跳河自盡。

乾隆自然只是想戲弄一下劉墉,和珅本就指望皇上能給他一個小小的懲罰,當時劉庸也可謂是朝中重臣,皇上怎麼可能這麼輕易就賜ㄙˇ他。 所以和珅也看出了是皇上在戲弄劉墉,只是想看劉墉跪地求饒就行。然而劉墉看起來可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玩笑啊, 只見劉墉聽完皇上宣旨之后平靜地謝恩,就好像慷慨赴ㄙˇ一般退了出去。

這可給乾隆和和珅看呆了,他們都沒想到劉墉能剛正不阿到這種地步,皇上看到他這個樣子,馬上后悔了,覺得自己不該這麼沖動,作為一代賢帝的乾隆自然是不會昏聵到不識賢臣小人,他也深知失去劉墉的后果有多嚴重。

但作為皇上現在出爾反爾又覺得于皇權威嚴有失,于是暗中派人悄悄跟著劉墉,隨時匯報他的情況。

而反觀劉墉呢,接完圣旨之后,他做了些什麼呢?往哪里去了?打算做些什麼?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機智化解困境

只見劉墉平靜地返回家中坐在椅子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全家人。家里人當然急壞了,紛紛說要找人求情。

劉墉卻說不用,還吩咐讓人準備洗澡水,他要沐浴更衣。 他的妻子心里十分疑惑,這都要被處ㄙˇ了,怎麼還有閑情洗澡啊?

可是她看丈夫那麼平靜的表情就以為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了,所以悲痛地去按吩咐做了。沒成想,劉墉的這一舉動,人們事后才知道他的高明之處。

再說劉墉在家中徹徹底底洗了一個大澡之后,就頂著一頭濕發又出門了,剛好遇見了正急著要出宮的乾隆和和珅一行人。 原來乾隆吩咐的仆人只見劉墉在家中久久沒有出來,于是就來回復。

皇上也是怕他真的自ㄕㄚ,馬上要出宮阻攔,不成想剛好碰見了頂著一頭濕發的他。

見到他沒有真的去自盡,乾隆心里一陣慶幸。但表面上還是沒有表現出來。只是乾隆這時候也弄不懂劉墉到底是什麼意思,按理說沒有去跳河就是抗旨了,于是乾隆就問他:「 你怎麼沒有奉旨去自ㄕㄚ呀?

只見那頭的劉墉倒頭便拜: 「回皇上,臣確實是去跳河了,您看臣的濕發就可以作證。只是臣在水中將要氣絕之時,忽見屈原前輩,前輩告訴臣說當今圣上乃是一代明君,你們這些臣子怎麼能以一己清白身ㄙˇ之事而使皇上面臨天下臣民的口誅筆伐呢,這是不忠不臣之舉啊!

臣聽到這些話頓覺有理,深感羞愧,辭別先輩之后馬上從水中爬起來,出來回復皇上了。」

乾隆聽到這話自然是龍顏大悅,內心也是對劉墉的應變能力贊嘆有加,直接扶起劉墉起駕回宮了。

一旁的和珅聽完那些話也是會心一笑,他和皇上一樣,當然知道這都是劉墉瞎編的,但本就無意處ㄙˇ劉墉的乾隆不正是想要這樣的回答嗎?

于是他也自然是跟著皇上,表面對劉墉道賀,至于內心是不是對劉墉沒有ㄙˇ成恨得牙癢癢,誰又知道呢。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一代明君乾隆大帝尚且有這種時候,那千百年以來無數帝王身邊的忠義將相之臣因為直言進諫而觸犯龍顏招來ㄕㄚ身之禍,身ㄙˇ朝野的情況也一定也是數不勝數。

然而正如劉庸假借屈原之口說的,當世得遇明君自然要盡力輔佐,以開創盛世王朝;當時如若昏君在立,那以身ㄙˇ國就是一種悲壯行為,一定會為后世所銘記的。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