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到了中期,就已經有了明顯的結果,主要變成了曹操、劉備和孫權三方的拉鋸。雖然我們在看三國時期這段歷史的時候,很多時候,曹操都是處于上方的,而劉備和孫權勢弱,所以要進行聯盟。
但 無論是幾方拉鋸,人馬的游走已成常態。今天,這個營的人轉瞬之間就成為了別人的人馬,而別人的也能轉瞬之間成為自己的。畢竟那個時代,去留自由,一般不會要人性命。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人馬游走就成了一門技術。而 當時劉備的參謀徐庶最后進入了曹營。眾所周知的原因是徐庶的母親在曹營,但是深扒就會發現,其實是因為徐庶發現了劉備的秘密,失望之余離開的。
在封建時代,再是強大的王朝,也如同自然界的新陳代謝一樣,最終都會走到滅亡的那一步。而歷史上的漢朝在諸多的朝代中是一個最特別的例子。在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建立了新朝。一般來說,只要朝廷的政權都被篡奪的話,這個王朝注定是要滅亡了,參考趙匡胤篡奪后周的政權。
但是漢朝注定是不會輕易滅亡,經過劉秀的打拼,繼承漢室遺風的東漢建立起來,雖然最后也還是沒有走過滅亡的結局,但是因為東漢的建立,讓當時的很多人以為大漢是注定不會滅的。所以在風云際會的東漢末年,即便是曹操和孫權都有自己的家族勢力,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政權,而劉備雖然販賣席履的,但因為是漢室后裔,所以還是有很多人來投奔他。
因為很多人篤定他就是那個讓漢室不滅的人,而且他當時本身也存在一些個人魅力,譬如為人仁厚,寬待下屬,又喊著「光復漢室」的口號,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他就是施行「仁政」的人。這中間就包括趙云和徐庶。不同的是,趙云從始至終都跟著劉備,而 徐庶則在半路上跟劉備分道揚鑣了。
當時,雖然曹操很多時候都處于上風,但也不是一直處于上風,自然也要處處斗智斗勇。當時劉備只有徐庶這個軍師參謀的時候,曹操便想擠走這個參謀,讓劉備當無頭蒼蠅。于是想來想去,便 發揮自己奸佞的屬性,將徐庶的母親「請」進了曹營。
而徐庶這邊正在為劉備效力呢,聽聞母親被曹操抓了,頓時很著急。因為他從小就十分不易,一直是母親拉扯著他長大,現在母親有危難,他自然要立馬去救。但問題是,母親在曹操的營賬之中,此番他若是去了,以后再回來可就難了,因為沒人相信他,認為他是曹營的臥底。
但是 思索再三,徐庶還是辭別了劉備前往曹營。到了曹營之后,其母親知道他是為了自己摒棄了忠,于是自戕在曹營。這一下,徐庶的母親ㄙˇ了,他沒有束縛了,但是也暫時走不了,所以就在曹營呆著,無論曹操向他打聽什麼,他都一言不發。
有的人認為他是忠心,還有的人認為他是因為恨曹操,所以什麼都不說。但是最后曹操也沒有把他怎麼樣,徐庶為何不回曹營呢?即便是可能會面對劉備不相信的情況,但是以其他陣營的人來投奔他的時候,劉備也是收了的,而他有前面的恩情,完全也是可以回去的。
其實,徐庶不回劉備陣營,不是因為他不能回去,而是因為他不想回去,即便是有機會。他之所以不想回去,是因為他發現了劉備的秘密,所以對劉備此人的忠心也出現了問題,而當初的母親問題只是他離開的一個借口。
那麼劉備的什麼秘密讓徐庶都非常忌憚呢? 那就是他發現劉備其實遠不像他表面所表現的那樣仁德,相反,甚至帶著點虛偽。為何這樣說呢?
第一個體現的事件就是劉備摔劉禪。當時曹操直穿荊州,ㄕㄚ向劉備,劉備抵擋不及,只能倉皇逃竄,連妻兒都顧不得。最后,還是趙云知道劉禪的重要性,立馬回去在長坂坡七近七出,才將劉禪,這個唯一的少主帶回來。
哪里知道,劉備當時看到劉禪被帶回來的時候,遠沒有兒子失而復得的喜悅,反而把劉禪摔到地上去,說自己差點就因為這孩子失去了一位大將。當然,這的確能體現劉備對趙云的看重,但同時何嘗不能體現他的殘酷。劉禪是他的兒子,虎毒尚且不食子,劉備這樣把劉禪差點摔ㄙˇ,跟食子的老虎有什麼區別?
對待自己的孩子都是這樣,要是將來真的有哪個觸到他的逆鱗,恐怕下場比在襁褓中的劉禪更慘。從這里,徐庶就看出來,劉備此人遠不是他想象中的那麼仁德,所以他遠離了。
再者就是徐庶也害怕回去,最后面臨的是不重用的情況。因為前面摔孩子的事情,他看出來劉備可能十分注重自己的仁君以及重視人才的名聲,所以 當徐庶回去的時候,他或許會收了他,但最后會不會好好重用他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畢竟徐庶不比關羽,跟劉備有一層結義的情分,所以劉備會認為他有二心,從而不重用他。后來的馬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徐庶想著自己與其回去面臨這樣的結局,不如就此不回去了。
一直以來,讀三國的歷史,曹操都是奸臣的代表,而劉備則是忠義仁德的代表。實際上,仔細剖析,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是藝術加工的效果。因為人無完人,劉備再怎麼仁德,但是他對于家人而言,有時候其實并不是仁德的,而曹操再怎麼奸佞,但是他有時候對人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他對關羽,就不是得不到這樣的神將,就要毀滅的心思。
徐庶作為一個謀臣,自然是希望自己跟隨的人能夠處處都好,可是劉備終究只是一個普通的人,他出身漢室,但到了他這一代,就是普通的平民,所以他即便是流著皇室的血,但終究不是掛在墻上的圣人,所以對于徐庶的要求自然難以滿足,在這種情況下,他認為劉備連一家都「掃不好」,如何「掃天下」,其實離開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