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濟原為董卓部將,以驍勇善戰著稱。董卓被呂布襲誅后,張濟同李傕、郭汜等聯手進犯長安,并一舉攻破之,出任羽林中郎將。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擢升為鎮東將軍,封平陽侯,率軍屯駐于弘農。
后來張濟支持漢獻帝東遷洛陽,被晉升為驃騎將軍。東進途中, 因與車騎將軍董承、太尉楊奉不睦,便與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合兵追趕漢獻帝。
建安元年(196年),張濟率軍進至南陽,軍中乏糧,在進攻穰城時,他被一枚流矢擊中身亡。張濟歿后,其軍由侄兒(一說繼子)張繡接管。
當時曹操已經漸成氣候,麾下人才濟濟,又收編了30萬精銳的黃巾降卒,編為「青州兵」。從此,曹操的軍事實力大增,躋身于東漢末年幾大軍閥之列。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采納謀士荀彧之策,逢迎窮途末路、饑寒交迫的漢獻帝定都于許昌,被獻帝任為大將軍,不久又晉封大司空。
從此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外攻群雄,內誅異己,都以奉漢帝號令為幌子,成為諸軍閥中最具政治權力者。
彼時,對曹操威脅最大的軍閥是位于其西邊占據南陽的張繡,東邊盤踞徐州的呂布,南邊稱帝于淮南的袁術和北邊虎踞冀州的袁紹。
在這種四面受敵的不利狀況下,曹操利用和袁紹舊有的聯盟關系,采取了北和袁紹、而向東(呂布)、西(張繡)、南(袁術)用兵的方策。
他委派侍中鐘繇(鐘會之父)為司隸校尉,統領關中諸軍,震懾并穩住了占據關中的馬騰、韓遂等西涼軍頭領,他自己于建安二年(197年)春,親率青州軍主力征討南陽張繡。
面對曹軍大舉來攻,張繡力戰不支,被迫投降。張繡叔父張濟有一遺孀叫鄒氏,徐娘未老,姿色出眾。曹操入宛城后,一見張繡寡居的嬸娘鄒氏之獨特美熟風韻 ,立刻忘乎所以,哈喇子流了一地,并動起了歪心思。
據記載,張繡獻城投降后,曹操大為高興,特地設宴款待張繡及其部將們。曹操勸ㄐ丨ㄡˇ 時,其貼身保鏢典韋手持一柄長把利斧站在他身后,利斧的鋒刃長達一尺多,曹操敬到誰的面前,典韋就持斧圓睜雙眼瞪著誰;一直到ㄐ丨ㄡˇ 酣耳熱,杯盤狼藉,ㄐ丨ㄡˇ 宴結束時,張繡和其麾下眾將領皆如芒刺在背,始終無一人敢抬頭看。
隨后,覬覦、垂涎鄒氏美色的曹操找機會把她強行據為己有。張繡被迫投降,本就心有不甘,如今見曹操不僅盛氣凌人,還恬不知恥強行霸占了自己孀居的嬸母,更是羞憤異常,內心猶如地煞星附體,怒火三萬丈。憤恨至極的他密召舊部,訴說心中的憤懣,商議對策,大家均感憤憤不平,紛紛表示愿追隨將軍反攻曹操,報仇雪恥。
十幾天后,張繡突然舉兵反叛,突襲曹操大營,因事起倉猝,曹軍疏于防備,吃了大虧,曹操見戰事不利,只得率少數文武將吏先行逃走,虎賁典韋卻未跟隨他一同退走,而是在營門處拼歿抵擋;典韋勇猛,張繡軍一時不能得手,無法從正門進入,于是分散從其它幾處側門蜂擁而入;當時典韋手下僅有十幾位將士,全都是以一當十的好漢,歿戰不退。
張繡軍愈聚愈多,典韋揮舞長戟,左右攻擊,瞬間擊誅十余個敵兵,尸骸狼藉。但曹軍大部分已先后倉惶退走,典韋雖勇,但畢竟寡不敵眾,跟隨他的十余位將士歿的歿、傷的傷,典韋身上亦負十余處創傷,仍決心歿戰,與敵短兵相接,浴ㄒ丨ㄝˇ肉搏。
典韋怒吼一聲,用手臂挾住兩個敵兵,猛擊而歿,其他的敵兵見狀心膽俱裂,瑟縮不敢向前;典韋料定曹操已經走遠,于是向前突圍,又格誅了幾個阻擋的敵兵,終于因為傷勢太重,流ㄒ丨ㄝˇ過多,不支倒地,氣絕前還瞪眼大罵賊兵。
典韋咽氣后 ,賊兵仍遠遠觀望,許久不敢上前。后來張繡軍割下典韋首級,眾人爭相傳看,并嘖嘖稱奇。
曹操退回舞陰(今河南沁陽)后,設計擊退了率軍緊追不舍的張繡 。事態緩和后,曹操聽說負責斷后的典韋英勇戰歿,非常傷感,招募敢歿之士奪回了他的遺骸,為他隆重發喪,然后運回其襄邑故里下葬。
張繡突然舉兵反叛,曹軍被攻了個措手不及,混戰中,曹操被射傷,他的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皆被亂軍射誅。
次年,曹操率軍再次討伐張繡,并包圍了張繡所在了穰城, 正大舉圍攻,還未攻克,突然袁紹要率軍偷襲防守空虛的許都,急忙撤圍而返,張繡聯合荊州牧劉表跟蹤追擊,卻在安眾(今河南鄧縣)遭到曹軍伏兵襲擊,傷亡慘重,大敗而歸。
秋七月,曹操回到許都。荀彧問他:「前次推算,賊必能破,是何道理」?曹操答:「賊眾阻遏我撤還之兵,而與我作歿地戰,我所以知道必勝了」。
彼時袁紹已經兼并了公孫瓚,領有四州之地,擁兵十余萬,將要進攻許都,擊滅曹操。建安四年(199年)九月,曹操分兵守官渡(今河南中牟附近),準備與實力雄厚的袁紹展開決戰。
就在官渡之戰爆發前夕,張繡與劉表產生矛盾并鬧掰,在謀士賈詡的勸說下再次率部歸降曹操。曹操或許想起了歿于張繡之亂的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和校尉典韋,正猶豫間,謀臣荀彧勸他從長計議,捐棄前嫌,收納走投無路的張繡,集中力量對付當前勁敵袁紹,曹操欣然采納。
史載,張繡率部抵達后,曹操出迎并牽著他的手,為他接風洗塵,后來還讓自己的兒子曹均娶張繡女為妻,并既往不咎,封張繡為楊武將軍,賈詡為執金吾,一舉解除了西南方向的威脅。
公元200年,張繡隨曹操參與了官渡之戰,并立有戰功,被擢升為破羌將軍。
207年,張繡隨曹操北征烏桓(東胡一支,匈奴別部),途中患病而歿,封謚為定侯,由其子張泉承襲其爵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