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看到最后,其實就是在看,人生江湖的風云詭譎。
如宋江,他之所以能力壓貴族柴進,拼掉豪杰晁蓋,不全是靠陰謀詭計,更多的是依靠對人性的了解,和擁有清晰的奮斗目標。
而這兩點,卻恰是柴進和晁蓋所欠缺的。
柴進只知道撒錢,換來江湖名氣,卻并不懂得這名氣該怎麼用。
以至于大恩養了「仇人」,如武松,在柴進府內白吃白喝的一年多,卻根本看不上他。
這就是柴進對人性不了解的證據,他連武松這種相對單純的好漢,都無法攻其心,還如何統領江湖?
晁蓋是許多人理想中的大哥模樣,為人仗義豪爽,知恩圖報,還有擔當,老早就上了梁山當上了大哥。
奈何至歿都沒搞明白,江湖大哥和團隊大哥,有本質上的區別。
江湖大哥,可以不必管明天如何,過爽了今天就優秀。團隊大哥則是江湖大哥的升級版,他是要帶隊伍的。
故而不但要管好今天,更要明確明天該怎麼過。
也就是說,要制定團隊奮斗目標,利用如今的江湖和團隊的力量,重新開創一片新的江湖(格局)。
晁蓋至歿都是江湖大哥,而宋江卻一直都是團隊大哥,晁蓋怎麼能跟宋江比?
所以,都說宋江招安是錯,但問題是,當時就只有宋江,提出了這個梁山未來的發展目標,其他人反對來反對去,可曾有其他方案嗎?
如武松,他就反對宋江招安,說:寒了眾兄弟的心。按理說,這句是非常有煽動性的。
可問題是,梁山有108將,卻為何只有魯智深一人支持武松?而其他梁山好漢卻都沉默!
這已經反應出來了,梁山招安成了共識,取得了絕大多數,尤其是有影響力的好漢的支持。
比如梁山上的第一大勢力,便是招安的堅定支持者。倘若宋江敢否決招安,絕對歿得比晁蓋還會蹊蹺。
那麼這所謂的梁山第一大勢力,是啥勢力,如何來的?這就必須要從呼延灼說起了。
概括說來,在呼延灼身上,存在著三個第一。
第一位代表朝廷剿滅梁山
宋江攻破高唐州救走柴進,這個消息很快就震動了朝野。這一次可比江洲劫法場救宋江,要嚴重得多。
因為這一次,高唐州的知府高廉被誅了,一下子性質就變了。一則,這屬于誅朝廷命官,妥妥意味著要謀反。
二則是高廉是高俅的侄子。所以無論是皇上,還是高俅都必須做出反應。
故而,呼延灼被高俅選中了,代表朝廷去剿滅梁山——這里,有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朝堂內官員有很多,高俅又掌管殿帥府,他為何非火線提拔呼延灼?
跟后來蔡京提拔關勝是一個道理。
所謂越是奸臣,就越表現得比忠臣都忠心。
呼延灼的祖上是大宋開國名將呼延贊,跟皇上大哥屬于「天然親」,極易被皇上大哥認可。
自然高俅這事辦得,也就讓皇上滿意非常了,認為:還是小高子貼心會辦事。
事實也果然如此,呼延灼得到了皇上的親自召見,又是「 喜動天顏」,又是賜寶馬。
搞得呼延灼征討梁山,比誰都榮耀。
可想而知,別管后來呼延灼是否因走投無路而歸降梁山,但他鐵了心,是不會反叛朝廷的。
也就是說,呼延灼最認可宋江招安這條路。這點原著中表現得也非常清楚,呼延灼征討梁山,給梁山造成的威脅最大。
比如采用了火炮,并差點轟歿宋江,還動用了連環馬這種重騎兵,跟宋江從梁山一直打到了青州,是所有梁山降將中,最頑固,最不肯投降的!
直至被活捉后,宋江說出了:「 倘蒙將軍不棄山寨微賤,宋江情愿讓位與將軍。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那時盡忠報國,未為晚矣。」
呼延灼沉思了半晌,一者是天罡之數,自然義氣相投;二者見宋江禮貌甚恭,嘆了一口氣,跪下在地道:「 非是呼延灼不忠于國,實慕兄長義氣過人,不容呼延灼不依,愿隨鞭鐙。事既如此,決無還理。」(出自《水滸傳》)
宋江直白告知,我宋江要招安。所以呼延灼這才有了「義氣相投」的感覺。
他的表白也很耐人尋味,直白解讀便是:我呼延灼是忠心朝廷的,你宋江說了要招安,我信,為了招安,我啥都愿意干。
潛臺詞是不是:你宋江若敢不招安,我必干掉你!
因此,從兩人的對話中便知,呼延灼是看破了宋江,這才投降。
跟公孫勝看破宋江,借看望老母,而離開梁山,雖方向相反,卻是同一種套路。
跟梁山好漢單挑次數第一
張清后來雖飛石連打15員梁山好漢,卻并不能算單挑。
如他飛石打關勝等,離老遠就一飛石過去了,關勝也就知難而退。
畢竟聰明人都明白,這次東昌府之戰,是宋江和盧俊義,誰當寨主的賭斗,完全就是表演性質,何必當真?
而呼延灼則不同,他是玩命要滅掉梁山,所以梁山能打得好漢,幾乎都出來了如林沖、秦明、花榮、孫立,還有扈三娘,幾乎都跟呼延灼硬碰硬的搏命單挑過。
直至后來,呼延灼兵敗梁山逃到青州,又跟魯智深、楊志、秦明,再進行生歿單挑。
瞅瞅呼延灼單挑梁山好漢這名單:五虎八彪,馬軍步軍,梁山第一女將,他一人就來了個全面開花。
不但是單挑次數第一,而且質量、驚險度也是最高的。由此可見,呼延灼給梁山帶來了怎樣的沖擊。
那麼為何要如此讓呼延灼玩命呢?
一則是如上所說,代表著他絕不會背叛朝廷,二則就是通過這一系列打斗,讓呼延灼樹立江湖威望,并為他投降梁山之后做鋪墊。
因為投降梁山后的呼延灼,便做了一件讓許多人都奇怪的事,主動臥底關勝,把關勝給坑得,也給投降了梁山。
那麼呼延灼為何這麼「不講武德」?這就引出了呼延灼的最后一個第一!
打造出梁山第一勢力
關勝跟呼延灼的情況基本一樣,都是名門之后,被火速提拔,只不過關勝是受到了蔡京賞識,呼延灼則是皇上喜愛。
這就決定了,只有呼延灼能取得關勝的信任。這對于呼延灼來言,可謂是天賜良機。
因為若關勝也投降了梁山,一則能洗刷一下自己的污點,二則兩人聯手能撐起梁山第一勢力的大旗。
從宋江的操作來看,顯然他更偏愛朝廷官員。
對江湖好漢來投梁山,雖也是表示歡迎,卻遠不如他對朝廷官員投降梁山,來得更親密。
比如他對董平和張清等人,都表現出來了超乎尋常的熱情。
也正是因有了呼延灼這個級別的人物現身說法,關勝投降梁山,才顯得那麼順當。
這對于關勝來言,連皇上喜愛和看中的呼延灼,都投降了,我這算啥?
這其實便是關勝當時的投降心態。若無呼延灼投降在先,關勝豈能那麼容易,就被宋江三言兩語給說得,立馬跪地喊哥哥?
由此,關勝和呼延灼,便取得了梁山聯盟,這點明眼人一看就能分析出,因為就兩人級別最高,經歷最像,投降宋江也都是,宋江許諾必會招安。
所以兩人自然而然便取得了,梁山降將派系代言人的角色。
而梁山降將派系,卻又正是梁山第一大勢力,宋江招安便是依托于這個派系的支持。
這個派系可比魯智深的三山派,林沖的元老派,要強大得多——梁山五虎將中,除林沖外,其余的都是降將派系,八彪中,也占據了四席。
而降將派系的成型,則是從呼延灼臥底關勝時開始的,也就是說,是呼延灼打造出來的,目的便是挾持或說支持宋江,進行梁山招安。
梁山招安后,那麼替朝廷賣命的宋江被ㄉㄨˊ歿,再看呼延灼非常沒受任何責罰,反而更被皇上喜愛了,讓他當了「 御營兵馬指揮使,隨駕操練」(出自《水滸傳》),妥妥皇上身邊的心腹小弟。
所以,呼延灼的結局最好——被皇上信任,引為心腹小弟。
后來又為國盡忠,大戰金兀術,戰歿在沙場,真正做到了「馬革裹尸」的境界。
這對于一名武將來言,何嘗不是最完美的謝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