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在統治期間的一個舉動,對于明朝后期整個防御政策的轉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就是遷都北京。
然而,朱棣在遷都之后也給自己的子孫留了一條路,危急時刻可以保住大明,為何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禎帝卻沒有選擇這條路呢?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公元1644年農歷3月18日,在紫禁城里的崇禎皇帝終于認清了現實,明朝大勢已去。
當天晚上崇禎將自己的三位皇子叫到面前,看到三位皇子仍然衣著光鮮不知愁滋味,他命人給這三位皇子換上老百姓的衣服。
這時崇禎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向天下所有的普通父親一樣叮囑三個孩子「在這種亂世里,一定要低調,不要告訴別人你們真實的姓名」。
就在同一時間,崇禎皇帝的妻子周皇后在紫禁城各處勸告宮人如果有門路趕緊離開。
處理完這些事之后周皇后以身殉國,崇禎含淚親手將兩個女兒殺掉,一夜之間崇禎皇帝家破人亡。
第二天晨曦微露,大明帝國迎來的最后一個黎明。
崇禎皇帝仍然出現在皇宮前殿,他命令內官敲響鐘聲召集文武百官上朝,讓崇禎皇帝沒想到的是當天沒有一個大臣出現。
紫禁城外,闖王李自成帶著兵馬受到了明朝臣子和百姓的歡迎。最終崇禎皇帝在煤山壽皇亭的一棵樹上自縊,陪在他身邊的太監王承恩也自盡了,明朝滅亡。
其實明朝遷都北京之后朱棣給子孫后代留了一條退路,但是崇禎皇帝卻沒有選擇走這條路。
朱棣給子孫留的后路可謂是煞費苦心。朱棣當上皇帝之后就已經隱隱約約有了遷都的想法,普通人搬個家都需要好幾天的時間,更何況這是國家都城的搬遷。
為了遷都順利朱棣做了非常多的準備,其中有一條就是在南京和北京都設立了兩個朝廷、建立兩套班底,這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兩京制度」。
「兩京制度」又稱做「陪都制度」,指的是一個王朝擁有兩個都城,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兩京制度」。
當時周朝國都在西安周邊,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地區統治者又將洛陽設為都城,後來中國封建時代的不少大一統王朝也都實施「兩京制度」。
朱元璋起兵的時候基本盤是在南方,長江流域是他主要的勢力范圍。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宣布將應天府,也就是南京作為都城。
明朝初年,將南京作為都城也是無奈之下的選擇。
長江流域以南對于明朝的威脅勢力基本上已經肅清,最大的威脅就是來自于北邊的草原部落。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多次透露出想要遷都的想法,但他并沒有考慮北京,而是考慮河南開封以及陜西長安。
後來由于各種原因這一想法并未得到落實,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炆繼位遷都的事情不了了之。
朱棣通過靖難之變從侄子手中搶過皇位之后,明朝遷都的事情又提上了日程,永樂19年朱棣下詔書宣布正式遷都。
此時北京仍被稱為「行在」,後來明英宗下令將設立在北京機構之前的「行在」二字去掉,北京作為明朝都城的地位才被正式確定下來。
此后南京就改成了「留都」,南京的行政機構幾乎是與北京一模一樣,也可以說南京就是北京的備份。
南京作為留都,其行政人員的數量和權利都不如北京,但是南京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由于明朝我國的經濟重心已經完成了南移,南京的經濟遠遠比北京發達。
如果崇禎皇帝放棄北京轉而去南京,很可能會避免明朝滅亡的命運。那崇禎皇帝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崇禎皇帝只要能逃到南京還有翻盤的機會。清軍作為馬背上的民族對于水戰并不熟悉,南京以長江為天塹,易守難攻。
此外李自成已經到了北京,遲早會與清軍對上,屆時兩敗俱傷又讓明朝多了幾分翻盤的機會。
崇禎皇帝之所以沒有選擇跑到南京的原因也很簡單,他已經跑不掉了,崇禎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悲情的皇帝,
每次提起明朝人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這樣一句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君王死社稷」就是后人對于崇禎皇帝的哀嘆。
一般來說,末代皇帝似乎都不太值得同情,比如秦二世胡亥、隋煬帝楊廣,然而崇禎在位17年兢兢業業。
此時的明朝已是強弩之末,國庫空虛,為了省錢崇禎皇帝讓妻子每天織布做飯,堂堂一國皇后變成了家庭婦女。
崇禎皇帝有野心,遺憾的是他的能力不夠。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類似于魏忠賢這種宦官專權的情況,崇禎皇帝大力清除閹黨,沒想到東林黨卻趁機崛起。
崇禎也缺乏作為皇帝的領導能力。當時朝堂上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景象,官員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
由于官員不穩定令崇禎皇帝的許多政策也無法實施,後來直接導致皇帝與官員之間彼此猜忌,互不信任。
外部形勢對于崇禎皇帝也不利,陜西王二掀起了明朝末年農民起義的序幕,此后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紛紛揭竿而起,做大做強。
北方的女真部落也已經崛起,兵強馬壯的皇太極對于中原政權虎視眈眈。
崇禎17年3月,闖王李自成帶著兵馬直取北京。崇禎得知這條消息的時候京城已經被圍成了鐵桶。清軍也已經到達山海關之外,一旦入關自然也是直奔京城。
皇帝已經成為了困獸,崇禎突然發現自己成為了孤家寡人。
因為他的猜忌,殺掉了許多有才華的將領,關鍵時刻沒有任何官員愿意帶兵與李自成作戰,甚至有一些人還私下投靠了李自成。
李自成圍困京城期間,崇禎皇帝不僅想過逃跑,也逃跑過,他先后試圖從東華門、齊化門、安定門逃跑,結果發現這些城門都有重兵把守自己根本無法逃跑。
自縊的前一天崇禎皇帝命人將自己的三個兒子易容化妝送出城,這是他為延續明朝皇室血脈做的最后一件事。
自盡的前一天晚上崇禎皇帝吃了妻子給自己做得最后一頓飯,第二天他帶著身邊的太監王承恩來到了煤山。
大明帝國最后一位皇帝將頭髮披散下來遮在面部自縊身亡,「鐵血大明」就以這樣慘烈的方式落幕。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