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擁有上下5000年的歷史,而在這漫長歷史的長河之中涌現了許多人難以揣摩的智慧。這些智慧以不同的方式遺留至今,給現代人留下了許多人生道理以及前進的明燈。距離人們生活最近的便是老一輩人口中的俗語,雖然這些俗語大多數與現代人們的生活觀念不符,但在細細揣摩之下還是具有一定的人生道理的。
例如「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就值得人們去深思熟慮。而不少歷史學家認為這兩句話的后兩句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這兩句話究竟是什麼,又暗藏著怎樣的哲理呢?
誠然,一個人家境富有,就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向其他人炫耀自己的財富,從而獲得一種攀登上人生巔峰的錯覺。然而這樣招搖的做法卻很容易惹到其他人的不滿,一旦他人心懷不軌之心,就很有可能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
換而言之,如果想要永遠的幸福美滿,就要遵守「悶聲發大財」的道理。然而可惜的是,這樣的道理并非是人人都能遵守的,明朝首富沈萬三就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遭了殃。
據史料記載,沈萬三是一個性情極為痛快之人,明朝在建立之初,朱元璋準備犒勞三軍。家境富有的沈萬三來到家中堆放銀兩的倉庫當中,看著琳瑯滿目的金銀珠寶,覺得自己一定要為國家做些什麼。于是沈萬三立刻向朱元璋表示自己愿意出資為他犒勞三軍。
朱元璋覺得甚是疑惑,詢問其為何會這樣做,然而沈萬三卻略有諷刺地說,如果讓朱元璋犒勞百萬大軍的話,他真的有那麼多錢嗎?朱元璋聽了這話心中非常不痛快,于是想都不想便拒絕了沈萬三的好意。然而沈萬三未曾作罷,在朱元璋要修筑南京城的時候,沈萬三表示自己可以拿錢幫他,朱元璋十分惱火,于是沒過多久,就隨便找了一個理由將沈萬三流放,直接沒收了他的千萬家產。
總的來說,富不住大屋,并不是說一個人家境富有,不能住寬敞的屋子,而是在警告世人做事留三分,切不可過于囂張,一有什麼好事就隨意向外泄露或者是炫耀,否則很有可能會遭到他人的嫉妒,不僅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會付出性命的代價。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中華古代之時,無論是經濟亦或是政治都無法與現代所比擬,雖然城市當中的大街小巷看起來熱鬧非凡,但在遠離城市的深山老林當中,不僅有野獸出沒,甚至還偏僻難行。
此外,中華古代之時,人們出行的方式要麼是騎馬,要麼是步行,而這樣一來就存在著諸多風險。首先,出行之時難免會走偏僻難行的山路,這些山路險峻,而且還有山匪、野獸出沒。其次,在路上一旦遇到什麼難題和困難,就很容易喪命。
要知道,中華古代的窮人就算實在落魄,也不會將家安放在深山老林當中,所以一個人如果家境不富有,還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話,那就很有可能會將命搭在旅途之中。
而且就算是一個人帶了足夠的糧食以及銀兩的話,也會有山窮水盡之時,等到那時想要向他人求助,簡直比登天還要難。而在中華歷史當中就有許多窮人家的子弟,因為外出而餓ㄙˇ在路上的,不僅不能落葉歸根,還暴尸于荒野,實在是可憐可悲。
除了上文提到的「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之外,其中的最后一句乃是「老不泄殘精」。這里的精指的是精力。在中華古代,因為醫學條件過于落后,人們對于疾病的治療手段也不如現在這般先進,所以就有了「人到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人在老了之后,無論是體力還是精神,都會經歷斷崖式的下降。
而且,中華古代乃是農業社會,普通人家便是通過種田耕地來換取銀兩,平安度日的。而老人因為年齡上的原因,不能夠從事體力勞動,所以大多數都會留在家中,幫助兒女看家護院,老人身體不好,如若再耗費大部分的精力為兒女操持家務的話,那就會使他的身體越發虧空得厲害,從而無法擁有一個健康強健的身體。
現如今的諸多老人整天待在家里,便時常會擔心子女們的生活,完全不為自己而考慮。甚至部分老人認為自己老了便是沒有用了,如若不為兒女盡心盡力,那活著也沒有什麼意義。但其實對于兒女們來說,父母身體康健才是他們想要的,只有父母健康長壽,子女才能安心地外出工作,好好生活。所以老人在年老之時應該多為自己而考慮,自己的開心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這句俗語最后的一句話便是「少不食壯火」。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在現如今社會,許多走出大學的年輕人都感到壓力頗大,有時為了能夠節約時間,在飲食方面也極為馬虎。許多父母因為擔心自己孩子的身體,經常會給他們買許多滋養的補品,例如人參、燕窩、鹿茸等等。但其實,這一類的補品對年輕人的身體沒有過多的好處。
首先,年輕人的身體程度明顯要好于中年人以及老年人,他們之所以會處于亞健康狀態,其主要原因便是作息不規律以及缺乏運動所導致的。只要能夠健康地飲食,加強鍛煉,好好休息,便可以將身體當中虧空的部分補全。
相反,如果通過吃補品的方式來「強身健體」的話,反倒會造成危害性的作用,不僅會降低年輕人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長此以往下去,身體還會提前進入衰老的狀態。換而言之,年輕人是不需要吃過多補品的,當然,年輕人也不能因為一己私欲就肆無忌憚地耗費自己的身體以及精力,否則到了無法悔改的地步之時,將會承受莫大的痛苦。
結語:
在中華歷史當中發生過許多值得現代人借鑒的歷史小故事,而在這些小故事當中則更能夠獲得人生前進的道理。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不泄殘精,少不食壯火,便是在許多小故事當中總結出的一系列人生哲理。在借鑒前輩所總結的一系列規則之后,就能夠更容易的成功,更容易成為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