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之夜,光緒帝突然撲到隆裕的懷里,大哭不止,并對隆裕說道:
「姐姐,我永遠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為難啊!」
堂堂一個皇帝,為何要做出如此有悖身份的舉動?背后原因難以啟齒。
光緒帝
同治帝駕崩后,因為沒有留下皇子,經過一番思慮后,慈禧選定醇親王之子載湉繼承皇位,是為光緒帝。
慈禧選擇載湉,并非因為他生母是她的胞妹,主要因為,這一年載湉才四歲,如此一來,她便可以順理成章再次「垂簾聽政」,獨攬大權。
光緒十三年(1887年),光緒帝已經長到17歲,本來,按慣例,幼帝長到十四歲,就可以婚配,譬如之前的順治帝、康熙帝便是如此,可是慈禧卻以各種理由將光緒帝婚事后延,只因為幼帝大婚后,也意味著可以親政了,屆時慈禧必須撤簾歸政,對于權欲極盛的她而言,實在難以接受。
如今光緒帝已經拖到了17歲,也不好再拖了,只好著手為其挑選后、妃。
從一個妃子爬到一個王朝最高統治者,慈禧非常清楚地知道,后妃對皇帝的思想、政務活動的重要性,所以想要繼續把控光緒帝,繼續專權,她必須讓未來的皇后唯自己馬首是瞻,對自己言聽計從。
于是,她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親侄女——葉赫那拉·靜芬。
經過一番篩選,最終有五名秀女得到后位待選機會。選后儀式在體和殿舉行,慈禧太后上座,光緒帝站在一邊,他面前的小桌上,擺放著一把金鑲玉的如意,外加一對紅色繡花的荷包。按清宮慣例,若皇帝中意哪位秀女為皇后,便賜其金鑲玉如意,至于紅色繡花荷包,則賜予妃子人選。
隆裕皇后
五位秀女依次排列在殿中,都統桂祥之女葉赫那拉·靜芬站在第一位,下面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最后是禮部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
以多年的經驗,光緒帝知道這不過也是一場作秀,慈禧絕對早就有了中意的皇后人選,所以當慈禧命人將如意遞給他時,他低聲說道:
「此事應由皇爸爸作主,兒臣不敢自作主張。」
雖然一向獨斷專行,都是在眾人面前,慈禧還是要把戲做足,而且她很貪心,不僅要結果滿足她的要求,過程也同樣重要。所以她堅持讓光緒帝自己選定中意的后妃。
光緒帝一時有些恍惚,以為這是自己即將親政,慈禧也要尊重他的選擇了,所以他非常得意地拿起如意走到了德馨長女的面前,然而剛要遞出如意,只聽慈禧大叫一聲:
「皇帝!」
光緒帝條件反射般縮回手,驚恐地回頭看著慈禧。只見慈禧已經閉著眼睛,話也不說,卻將嘴努向了第一位秀女。
慈禧太后
光緒帝不敢有半刻遲疑,趕緊將身子踅回,走到葉赫那拉·靜芬的面前,將如意往其身上重重一塞,回到原來的位置。
待到后面選妃時,慈禧看到光緒帝一開始中意的是德馨的女兒,為了避免將來有爭寵情況發生,連戲也懶得讓光緒帝去做了,直接命公主將兩個荷包賜給了長敘的兩位女兒,她們就是后來的瑾妃和珍妃姐妹。
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月,十九歲的光緒帝迎來了他的大婚典禮,葉赫那拉·靜芬被冊封為皇后。
光緒帝是慈禧胞妹所出,隆裕皇后則是慈禧弟弟的女兒,所以光緒帝和隆裕皇后,實則是姑舅表親,隆裕皇后比光緒帝大三歲,是他的表姐。這在今天看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在古代,姑表結親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隆裕這個人,雖然出身顯赫,但姿色卻極其平庸,其姿態更是令人無法恭維,從其留下的照片來看,她經常是駝著背的,因此有人戲稱其為「羅鍋皇后」。
除了外形平庸,她也沒有才華可言,據當時的親貴所言,她是「貌不出眾,言不驚人」,人們認為若非她的出身,這種條件連初選都無法通過。
這樣一位女子,又怎麼可能被光緒帝所中意?然而在慈禧的淫威下,他也只好接受。與此同時,他對專橫跋扈的慈禧也越發怨恨,這種怨恨也成為了后來帝后不睦的部分因由。
龍隆裕皇后
而大婚當夜,隆裕便因一句話徹底得罪了光緒帝,從此被冷落。
洞房之夜,慈禧派了四個王妃命婦在喜賬后聽房,卻不想聽到隆裕嘆氣說道:
「這也是你們家的德行。」
據隆裕的侄孫女回憶,當時光緒聽到這句話后,一頭撲倒在隆裕的懷里,嚎啕大哭起來,說道:
「姐姐,我永遠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為難啊!」
新婚之夜本該琴瑟和鳴,隆裕和光緒帝為何又是唉聲嘆氣又是號啕大哭的?說起來和光緒帝的一個隱疾有關。
據說,光緒帝有「天閹」之癥,即生來沒有男性方面的能力,這一點光緒帝亦有坦白過。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去世的前一年,光緒帝寫下他的病原:
「遺精之病將二十年,前數年每月必發十數次,近數年每月不過二三次,且有無夢不舉即自遺泄之時,冬天較甚……」
光緒帝生于1871年,寫下這些病原時,他才36歲,按照他所說,二十年前他身體就出現了毛病,即男性疾病。算下來當時也就十六七歲。
所以,在結婚前,光緒帝就已經沒有了男性方面的能力。在新婚之夜,隆裕見到這種情況,當然會感到絕望,唉聲嘆氣在所難免,而光緒帝呢,本來就因為皇后并非心中所愛,婚姻被人擺布而心有怨憤,如今洞房中被迫揭開傷疤,也要又惱又羞。
少年光緒帝
不過,縱然光緒帝當時撲到隆裕懷里痛哭了一場,但她這句話也大大地傷害了一個男人的自尊,她也為自己這句話付出了沉痛的代價——被光緒帝冷落一生。
大婚之后,隆裕便開始被光緒帝冷落,而十三歲的珍妃因為天真聰穎、志趣廣泛和思想開闊,逐漸被光緒帝所寵愛。這讓隆裕非常憤怒,她將自己不得寵的原因歸咎于珍妃,經常在慈禧面前詆毀珍妃,而慈禧本來就厭惡珍妃,經她一挑撥,便火冒三丈,有一次甚至當眾命人掌摑珍妃,將其從妃位降為貴人。
顯然,在慈禧和光緒帝之間,隆裕選擇了慈禧,她也越發被光緒帝所憎惡。
戊戌之變后,光緒帝被囚于瀛臺,后妃不得隨意接觸,只有皇后每月逢初一、十五方可到瀛臺,身邊還須有許多人監視著,所以一般都是皇后說了幾句話就回來了,而光緒帝有時候連一句話都沒有,光緒帝知道,隆裕的到來并非為了探望,而是奉慈禧之命前來監視他的言行和生活。
隆裕太后
據一位宮女回憶,某次隆裕覲見完后,光緒帝命其跪安,可隆裕卻假裝聽不見,一直處于被監視的憤怒中的光緒帝被激怒,將隆裕的發簪狠狠摔碎于地,那是乾隆時留下來的珍寶,隆裕跑去和慈禧訴苦時,慈禧沒有說話,而是讓她移居別室。此后,隆裕便和光緒帝徹底分居了,時間有十年之久。
為了打發幾十年如一日的孤寂生活,隆裕一度學會了養蠶,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相繼去世后,她成了皇太后,攝取了清朝大權。
只是較之乃姑母慈禧,她實在太過平庸無能,在政治上并無建樹,凡遇不順之事只會大哭。三年后,在袁世凱等人的威逼利誘下,她以宣統皇帝名義頒發清廷退位詔書,統治中國長達兩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就此滅亡。
或許出于自責,雖然清廷退位后,皇室仍能養尊處優,但隆裕卻終日郁郁寡歡,尤其得知娘家被劫后更是痛哭流涕,長期下來身子便支撐不住了,一年后,她結束了自己凄慘、孤寂的一生。
隆裕靈堂
隆裕的婚姻,是很不幸的,而這不幸的原因,除了極少數源于她本人:慈禧和光緒,一個是姑母一個是表哥,一個是太后一個是皇帝,這兩人的斗爭,一般人本就很難處理,而她本性優柔寡斷、才能平庸,結局便只有悲劇。
此外,更多是因為此樁婚姻含有著濃厚的政治色彩,從一開始,慈禧便將她作為監視、轄制光緒帝的棋子,她和光緒帝,同樣是慈禧太后的傀儡,這注定了她和光緒帝,不可能有自己的權利,不可能有自由,愛情更是奢侈。
可憐隆裕,但凡隨便嫁一個小子,都不用被擺弄一生、孤寂一生,因為一個野心勃勃的姑母,葬送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