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兒子動了一個人,朱元璋:我23年都沒敢動他,你是活夠了?
2022/10/14

眾所周知,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雄主,他在有天下之后,對那些功臣們展開了屠ㄕㄚ,最后跟著他天下的那些老兄弟們大多ㄙˇ的ㄙˇ逃的逃,沒有幾個人能得到好下場。

和朱元璋對功臣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對兒子們的寵,朱元璋一生一共有二十多個兒子,他們都被封為王爵,享了榮華富貴。

尤其是他和馬皇后所生的第三子晉王朱棡,不僅擁有大片的封地,還是他除了太子朱標之外最喜歡的兒子。但就是這麼一個受寵的王爺,曾也惹得朱元璋大動肝火。

他不過是動了一個人,朱元璋就對他訓,甚至還放了話:「 我23年都沒敢動他,你這是在找ㄙˇ!」這個人是誰呢?為什麼朱元璋都不敢動他呢?

跟隨多年

要說起朱元璋,他也算是歷史上最苦的皇帝之一了,他出生不好,只不過是一個普通農戶家的孩子,更糟的是還在年少的時候就經歷了一場大荒,全家的人因為病和荒都沒的差不多了。

他為了爭一條活路,只能去皇覺寺當和尚。不過在亂世之中,廟也不是真正的凈土,很快朱元璋就沒了寺廟,只能到外面去討飯,受了無數的難。

要不是他生來就高大,又有著一身的好武,加入了紅巾之后大放異彩,那他可能就只能像無數的平民一樣活活沒了。所以在好了之后,朱元璋對每一頓的飯菜都珍惜。

但是以他的出身來講,那些擺盤精致分量又少的飯菜簡直讓他不行, 他想要的是濃油赤醬讓他吃得舒心的家常飯菜,可不是這些貴族發明出來的精致小食。

每天的飯都吃不好,朱元璋愁容滿面,他身邊的人了解到他不高興的原因之后,瞬間就起了精神,這可是個討好上司的好機會呀,于是他們四處尋找,終于在一家家常飯館里找到了一個廚藝出眾的廚子。

這個廚子名叫徐興祖,小小年紀就一人開了一家飯館,還有著不少的招牌菜,讓附近的村民都流連忘返,更難得的是,這些菜都是家常菜,味道卻十分不錯,而且還分量很足,正是朱元璋所夢想的那種好飯菜。

大喜過望之下,他們立刻將徐興祖推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吃了徐興祖做的飯菜之后,淚流了,這麼多年他終于又吃上了自己家鄉的味道,而且分量這麼多的飯菜足夠讓他每頓都飯足,滿意不已。

這才是真正的好廚子啊,朱元璋對徐興祖極為贊嘆,徐興祖掌著他的飲食大權,在朱元璋眼中也算是個人物了。

所以朱元璋時常年將他帶在身邊,動不動就是一通金銀財寶的賞,讓徐興祖對這個老大忠心,誓是要為他端一輩子的飯碗。

吃好喝好睡好,朱元璋的心情自然也是大好,并且帶著手底下的兄弟們一路到了京城,把元朝的那些蒙古人都趕出了中原,還建立了明朝,成為了一國之君,像他這樣草根出身的皇帝,能夠成為世間之主,那可真是祖上燒了高香。

朱元璋極為得意,對著他的兒子們也開始封賞,他這個做老子的小時候吃了數不盡的苦,他的兒子們就要一生富貴,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最好還取上十七八房,為他生上一群孫子,讓老朱家千秋萬代。

在這些兒子之中,他除了太子朱標之外,最喜歡的就是他和老婆馬皇后所生的第三子晉王朱棡,晉王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已很成氣候了,所以靖王從小就養尊處優。

朱元璋第一次把他放到遠方為王,深思熟慮之后就把自己用慣的廚子徐興祖給了他。

徐興祖可是朱元璋這麼多年以來的廚子,他的菜向來很得朱元璋的喜愛,所以其他人無論心里怎麼想的,對徐興祖的廚藝都是只有贊賞,多年以來徐興祖的廚藝始終不變,就是朱元璋喜歡吃的那個家常味。

但是晉王從小就處優,他可不是沒吃過幾頓飽飯的父親,對徐興祖的手藝并不感冒,可是徐興祖是父親賜下來的人,他也不好換。但吃了那麼多天的家常菜之后,晉王的達到了極點。

他先是旁敲地讓徐星祖換個口味,但是徐興祖卻堅持朱元璋的口味不搖, 晉王實在是毛了,直接抄起旁邊的大杖對著徐興祖就是一下。

大加訓斥

徐興祖跟隨朱元璋多年,就算是朱元璋也沒對他這樣,所以徐興祖對于晉王,立刻就請人上京,向朱元璋請求調回京城,他再也管不了晉王了。

朱元璋聽說了這件事之后,立刻就派人將晉王提到了京城,對他斥了一頓:「 徐興祖跟隨我23年了,我都沒動過他一根手指頭,你小子敢對他這樣,簡直是不知ㄙˇ活!

晉王十分不服,只不過是個廚子,父親何至于對自己如此?朱元璋對晉王解釋:

「廚子每天都準備你的飯菜,如果你把他惹急了,他給飯菜里加點料,那你小子恐就保不住了,自古以來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是ㄙˇ在這些小人物手里,你怎麼能夠輕易對他如此呢?」

朱元璋說的這話倒也沒錯,東魏的權臣高澄就是個例子,他本來已把皇帝掀了,第二天就要接受禪讓。

可是他平常的時候對下屬十分烈,他的廚子對他相當不滿,在他接禪位之前,就趁著上菜的機會把他給辦了,王圖就此一空。

晉王聽了朱元璋的解釋之后這才知道,只好向徐興祖表歉,并且賜給了他大批的金銀財寶,又有朱元璋在一旁調停,徐興祖這才滿意,重新回到了晉王身邊。

晉王自小就是天之驕子,所以對于徐興祖這樣出生的廚子并沒有什麼尊重。

但是他不明白,這世上許多英雄人物往往就歿小人物之手,朱元璋正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才對他訓啊!

AD
文章
圖集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