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英不僅是努爾哈赤至親骨肉,更是努爾哈赤創業過程中的得力助手、股肱之臣,努爾哈赤為何會狠心殺掉自己的兒子呢?很多人覺得是努爾哈赤的性格使然,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利益但,當褚英「焚表告天自訴」的時候,注定是不歸路。
遼陽東郊魯山上有一處皇家陵園,被稱為「東京陵」,青磚素瓦,看著比較素樸;這做皇家陵園葬著努爾哈赤同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等人,其中褚英的墳墓被后人稱為 「太子墓」;
但褚英的墳墓一點都沒有皇家陵寢的風光,面積只是舒爾哈齊陵寢的一半,而且連一塊正兒八經的墓碑都沒有。
可見作為努爾哈赤長子的褚英,結局并不好。
但,究竟是為何呢?
畢竟是開國功勛,又是大汗長子,議儲的皇嫡子。
年幼喪母,驍勇善戰,年僅29歲柄權
褚英的生母是佟佳氏,佟佳氏是努爾哈赤原配的妻子,努爾哈赤21歲的時候褚英出生;
4年后褚英年四歲,努爾哈赤起兵。
世人皆知努爾哈赤靠祖、父13副甲胄起兵,不知道的是努爾哈赤曾入贅佟家,而且佟家雖非遼東巨富,但也是算是很富有,家有良田萬頃、牛馬成群。
努爾哈赤雖入贅,但是佟佳氏.哈哈那扎青與努爾哈赤舉案齊眉,佟佳氏一族成為努爾哈赤創業初期很重要的一股力量,不僅出人而且出錢,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
不過佟佳氏.哈哈那扎青早逝,年幼的褚英跟隨父親過刀光劍影的生活。
努爾哈赤起兵初期,會有一些族人想要努爾哈赤的命,向明廷邀功;只要是有人來,努爾哈赤便將長子褚英、次子代善還有長女東果格格藏起來。
褚英年僅十幾歲便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再加上早早沒了母親庇護,造就了他堅毅的性格,但堅毅中又有一些躁烈,這也是為什麼褚英不能成為大汗的原因。
褚英因屢立戰功被封為「洪巴圖魯」,并晉封為貝勒;
褚英被稱為洪巴圖魯,意思是滿洲的民族英雄、勇士。
大清開國初期,顯赫的軍功讓褚英成為愛新覺羅家族炙手可熱的人物。
1607年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前去投奔努爾哈赤,希望努爾哈赤能派人護送自己的家人以及部眾;
努爾哈赤派出弟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以及次子代善前往,但是在半路上遇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一天晚上黑云密布,伸手都看不到五指,電閃雷鳴,很是刺眼;
舒爾哈齊很是驚慌,說這不是好的兆頭,希望能夠撤軍;
但是褚英以及代善堅決反對,接到蜚悠城500人啟程回去。
在經過一個叫烏碣巖的地方,被烏拉部士兵圍堵;舒爾哈齊見對方人多勢眾,便不敢往前,褚英與代善鼓勵將士們說:「烏拉部的首領布占泰原本曾被我們大汗俘虜,因他歸順與我們建州女真才將他放回去,以前能將他抓了放回去,現在就能再抓回來;他們雖人多,但我們又上天眷顧,大汗的威名,只要我們奮勇殺敵必定能戰勝他們。」
果然褚英與代善此戰戰果累累,斬殺烏拉兵就3000多人,烏碣巖之戰大大削弱了烏拉部的勢力,努爾哈赤自然為自己的兒子們高興,賜予褚英「阿爾哈圖圖門」的尊號,阿爾哈圖圖門是足智多謀的意思。
也是「廣略」的意思, 所以褚英被稱為廣略貝勒,
此后在多次戰役中,褚英表現得都非常不錯,可以說努爾哈赤能統一建州女真、建立后金,褚英的功勞是不可忽視的,而且是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的大功臣。
也正因為 褚英戰功赫赫,再加上努爾哈赤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想要嫡長子繼承汗位,所以在1612年將在軍中頗有威望的褚英立為皇太子,輔助努爾哈赤處理朝中事務,而這一年褚英才29歲。
沙場上驍勇善戰的皇太子,真不會處理與大臣、弟弟們的關系,導致矛盾激化
褚英確實在戰場上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但能征善戰的將軍真不一定能做一位明君;
再加上褚英從小失去母親的庇護,跟隨父親過刀光劍影的生活,導致他的性格躁烈。
在褚英柄權以后,因為沒有處理朝政的經驗、年紀輕、心胸狹隘、操之過急,很快便遭到了四大貝勒與五大臣的一致反對,不滿褚英處理朝政的方式還有地位。
四大貝勒指的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與皇太極,除了阿敏是舒爾哈齊的兒子,其他三位都是褚英的弟弟們,而代善還是褚英一母同胞的親弟弟;
四大貝勒是各位旗主貝勒,有自己的軍隊,有權勢有地位有軍工,還有自己的部民, 建州向來沒有立嫡長子為太子的制度,他們不滿褚英為嗣子、處理朝政。
五大臣指的是與努爾哈赤創業初期一起南征北戰的心腹大臣,包括費英東、安費揚古、額亦都、扈爾漢與何和禮;這五位大臣因戰功卓著威望極高,而且深得努爾哈赤的重用與信任。
在褚英還在襁褓之中時,他們就已經立下戰功,自然不滿褚英這位乳臭未干剛上位的皇太子如此無禮還有跋扈。
褚英對這些開國功臣們并沒有保持謙恭的態度,而是想要趁著父汗努爾哈赤不在的時候趁機削弱他們的財富還有權利,以便來鞏固自己的位置,估計褚英也擔心等努爾哈赤去世后自己控制不了這些老臣。
正因為褚英對五大臣的態度如此,也促成了他們采取內外夾擊的策略與四大貝勒聯合一起對付褚英,褚英一時間便成為孤家寡人。
四大貝勒與五大臣秘密商議說「褚英說父汗死以后他便不養我們了,我們的生路就要斷絕,還要殺掉我們」,一番商議后他們也不怕褚英報復,便聯合向努爾哈赤一起告發褚英。
努爾哈赤聽了他們的話,說:「口說無憑,你們說了我也記不住,都寫在紙上送上來。」
他們每個人都寫一份文書呈上來,來控告褚英的罪狀:
第一大罪狀:讓四大貝勒與五大臣之間不和睦;
第二大罪狀:索要弟弟們的財物
褚英確實很是小氣貪婪,作為兄長,他原本分到的人口、馬匹還有布帛就是最多的,慢慢地隨著弟弟們長大,褚英竟然讓弟弟們發誓:以后不準再分財產,弟弟們自然人人自危。
第三大罪狀:褚英曾宣稱「凡是對自己不友善的弟弟還有大臣,等到我登上汗位以后,就會先將他們處死」。
為了能夠妥善地處理,努爾哈赤召見了褚英,將四大貝勒與五大臣寫的狀紙給雛鷹看,對褚英說:「這是你的弟弟們以及五大臣對你罪行的控訴,你看看,有什麼需要申辯的嗎?」
褚英直接說:「沒什麼可說的」,褚英敢作敢當,絲毫沒有辯解,努爾哈赤很是生氣便將褚英訓斥了一頓,并且不再信任長子褚英。此后兩次進攻烏拉部,努爾哈赤都沒有派褚英前往。
努爾哈赤綜合權衡嫡長子與五大臣、四大貝勒的力量,再加上褚英本身確實有問題,決定廢掉褚英,褚英便很快失去了父汗努爾哈赤的寵愛。
褚英很顯然沒有反省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對,對努爾哈赤很不服氣,便對自己的四個仆人說:「跟弟弟們平分財產,我寧死不從,你們愿意跟我一起死嗎?」
四位仆從對褚英說:「貝勒你若是死了我們一定跟隨。」
從這以后, 褚英不再關心努爾哈赤征戰的勝敗,反而詛咒父汗、弟弟還有五大臣。
其中有一位仆從自從跟著褚英這樣干了以后誠惶誠恐,一直心里害怕,生怕被發現了以后被處死,便寫下遺書自縊而死。
第一位仆從自縊以后,其他三位仆從很是害怕,便一同向努爾哈赤告發褚英的所作所為。
努爾哈赤得知,很是生氣,恨不得立馬殺了這個不肖的兒子,但是考慮到影響不好,便在 1613年,將褚英幽禁起來。
說到最后
兩年以后,努爾哈赤考慮到褚英的存在對諸位弟弟、大臣都有威脅,為了不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威脅到大家,便下定決心將褚英處死。
作為努爾哈赤嫡長子,又戰功赫赫,即便是不能繼位為大汗,也能榮華富貴后半輩子,但褚英性格的缺陷導致他不可能善終,只能說褚英是自己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