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的講,不是順治帝想選立庶子繼位,而是只能選擇庶子,也必須選擇庶子繼位,因為順治皇帝前后兩位皇后都沒有子嗣。中宮無子,也就注定了新帝一定是庶出。
順治皇帝在位時間雖然只有短短十八年,但是在這十八年期間順治帝曾先后有四位皇后,這四位皇后其實很有意思,前兩位都是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其中第一位因與順治帝情不投意不合而被廢為靜妃;第二位是孝惠章皇后,也因不合順治帝心意而險些被廢;第三位是孝獻皇后,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董鄂妃,她的皇后之位是在死后被追封的;第四位是孝康章皇后,也就是康熙帝的生母,她在順治帝時期只是一位沒有任何封號的庶妃,因其出身佟佳氏,所以宮中人稱其為「佟妃」。
佟妃從來沒有做過一天皇后,在康熙帝即位后她才母憑子貴被尊為圣母皇太后,她的皇后之名也是死后追封的。在順治一朝,佟妃其實并不受寵,皇三子玄燁也是非嫡非長,然而最后佟妃之子卻意外地登上了皇位,并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是為什麼呢?
雖然佟妃在順治的后宮中不受重視,但是這并不代表佟妃出身低微,恰恰相反,在清朝統治的前期,佟家的勢力非常之大,佟家的很多人都在朝中做官,佟氏一族,很多人都身居要職,在當時甚至有「佟半朝」的說法。順治帝去世之前只有二十四歲,他的存活下來的兒子只有六位,最大的不過十歲。
順治帝一旦撒手人寰,不論哪位年幼皇子繼位,都將是主少國疑,很多別有用心的人都可能趁機作亂,如果所選皇子的母家勢力低微,勢必造成孤兒寡母被欺凌的局面,相反,如果皇子的母家勢力強大,則足可以震懾不臣之人,當時的佟氏家族,顯然屬于后者,并且佟妃為人低調,既無政治才能,又無弄權野心,選她的兒子繼位無須擔心自少母壯,后宮專權的問題。
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問題,那就是孝莊太后的在立儲問題上的重要作用。雖然順治皇帝和自己的母親一度關系緊張,但是母子二人的關系并沒有決裂,順治皇帝在患病之后反而更加親近自己的母親。
順治帝的六個兒子之中,孝莊太后最為疼愛的是皇三子玄燁,但是順治皇帝最寵愛的卻是皇次子福全,但是孝莊太后不喜歡福全,因為福全的生母是董鄂妃(此董鄂妃非孝獻皇后董鄂氏,而是庶妃董鄂氏,其在康熙年間被晉封為寧愨妃,康熙三十三年去世)。
孝莊太后不喜歡董鄂妃,所以如果福全即位,想必不會對孝莊太后很好,于是孝莊太后極力推薦自己寵愛的皇三子玄燁。在當時,孝莊太后的分量其實很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勝敗。當然,皇三子玄燁還有其他的優勢。
在古代的中國,天花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而且沒有辦法醫治,清朝十二位皇帝中有兩位都是死于天花這種病,足以見其威力。但是天花并非得上就必死的疾病,有些人在得上天花之后也能活下來。并且已經得過天花的人,由于產生了抗體,便終身不會再得天花了。在順治皇帝的6個兒子中,只有皇三子玄燁得過天花。
為了保證大清的皇位不再出現混亂,玄燁得過天花的情況成了最大的優勢。最終,孝莊太后聯絡了貴族們進行商議,最終選擇了皇三子玄燁。玄燁被選為皇子的這個決定真的非常正確,因為在隨后幾年的時間里,玄燁的好幾個弟弟先后因為各種疾病去世。玄燁是順治帝所有皇子中,存活時間最長的一位,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順治這個人不是一個好皇帝,認真地說,他自己沒做明白皇帝,但是在臨死之前,卻給大清帝國選擇了一位好皇帝。或許選擇玄燁即位是順治帝一生之中對于大清王朝最重大的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