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開宴會,群臣與諸子都參與,眾人脫鞋入殿,鞋子放在門外,少年胡亥卻「踐敗陳履」,踩著眾人的鞋子玩,胡亥為何如此輕佻?
胡亥繼位之后,為何隨即就將兄弟姐妹全部處歿,甚至將部分兄弟姐妹肢/解,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其實,上述問題與胡亥的身世有著密切的聯系。
關于胡亥的身世,盡管史書上只說他是秦始皇幼子,沒有提及他的母族,但「胡亥」這兩個字卻透露了重要信息,西漢竹簡揭開了其中的秘密。
關于「胡亥」,漢代大儒鄭玄認為是秦二世的名字,「胡亥,秦二世名也」,于是一度成為定論,但到底是不是名字,不妨先看一看秦始皇的正常稱呼。
《史記》中稱呼秦始皇為「秦王政」,「姓趙氏」,并未直稱「嬴政」。
《越絕書》記載:秦始皇「號曰趙政,政,趙外孫」,隨母姓。
西漢竹簡《趙正書》中,稱呼秦始皇為「趙正」,趙為姓、正為名,而不是「嬴政」。
其實,無論是秦漢的文獻,還是出土的竹簡,一般都稱呼秦始皇為「秦王政」、「趙正」、「秦王趙正」,鮮有稱呼「嬴政」的。
當然,漢代之后姓與氏合一,后來也有不少文獻直接稱呼秦始皇為嬴政。
同樣在《趙正書》中,稱呼秦二世為「秦王胡亥」,《史記》中稱為「公子胡亥」、「太子胡亥」。
既然秦始皇因為母親姓趙,于是被稱為「秦王趙正」,那麼「秦王胡亥」的稱呼必然也是遵循這一規則,秦二世的母親姓「胡」,即「胡為姓、亥為名」。
既然胡亥母親姓胡,那麼他的母親到底有什麼出身呢?
根據古書記載,先秦時中原胡姓主要有三大源頭。
首先是出自媯姓。
武王伐紂之后,冊封帝舜后代胡公滿在陳地,并將女兒嫁給了他。春秋末期,楚國滅掉了陳國,部分陳國后人以「胡」為姓。由于陳國一支遷徙到了齊國,后來代齊的田氏就出自陳國,齊宣王的弟弟胡母氏后裔,也以「胡」為姓。
其次是出自姬姓。
周朝在河南漯河東冊封過一個姬姓胡國,曾參與楚國攻打吳國,但后來被楚國滅掉。
第三是出自歸姓。
據說,歸姓出自上古少昊部族,周朝時在安徽阜陽建立歸姓胡國,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源于屠戶等職業,屬于職業演化為「胡」姓,社會地位不高。
秦始皇在攻滅六國過程中,收攏了一批六國美女,但楚國亡于公元前223年,齊國亡于公元前221年,而胡亥生于公元前230年,因此秦始皇應該沒有齊國、楚國的胡姓姬妾。
至于中原職業演化出胡姓的百姓家美女,秦始皇大概是不會收入后宮中的。
也就是說,胡亥的母親大機率不是來自中原地區。
胡亥的母親,有沒有可能是胡人呢?
其實,從秦國習俗、以及胡亥的異常舉動來看,可能性非常大。
秦國地處邊陲,一直就有與胡人通婚的習俗,包括秦朝貴族,后來甚至出台了相關的法律解答。
湖北云夢睡虎地秦簡《法律問答》:「何謂‘夏子’?臣邦父,秦母謂殹(也)。」
按照秦朝法律,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秦人,那麼他們的子女將擁有「夏子」身份。
因此,秦始皇后宮中是有可能存在一些胡人姬妾的。
文章開頭提到,秦始皇開宴會時,漢代劉向《新序·雜事》中說「詔置酒饗群臣,召諸子,諸子賜食」,宴會結束之后,胡亥卻「下皆視群臣,陳履狀善者,因行踐敗而去」,踩著眾人的鞋子離開。
當時,人進屋脫鞋,將之放在門外,然后跪坐或跽坐。
胡亥如此舉動, 極有可能與他母親的生活習俗有關。
當時,秦國的出嫁之女,很長時間內會保持自身的生活習俗,胡亥一直跟隨母親生活, 接受的是胡人生活方式,沒有太多接觸過中原生活方式。
由于胡亥是胡人子女,不太習慣遵守規矩,于是秦始皇才讓 「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
如果胡亥母親是胡人, 那麼就更能解釋本文開頭所提出的兩個問題了。
胡亥跟隨胡人母親生活,沒有接受太多的中原生活方式,可能頭一次出席這種宴會,沒有見過這麼多鞋子整齊地放在一起,感到新奇之下, 于是就做出踩踏鞋子的輕佻舉動。
在胡亥「踐敗陳履」之后,《新序·雜事》中接下來還提到 「諸子聞見之者,莫不太息」,換言之胡亥兄弟姐妹可能看不慣、乃至看不起胡亥。 聯系到胡亥繼位之后,就將兄弟姐妹全部殘誅,那麼原因極有可能是胡亥自尊心受到兄弟姐妹們的傷害,人性遭到扭曲,于是登基之后在趙高的挑撥下,就開始了殘忍的報復。
至于《秦始皇本紀》中,胡亥與趙高密謀說 「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奈何」,趙高建議誅人立威之類的話語,既然是密謀,司馬遷又如何得知的如此詳細? 況且,如果胡亥與兄弟姐妹們有正常交流,何至于將他們全部殘誅?唯一的解釋是胡亥從小與他們鮮有交流,甚至胡亥是被排擠在外的,所以才能下得了狠手。
總而言之,種種跡象表明, 「胡亥」不是秦二世的名字,而是秦二世的姓名,母親是胡人之女。
更重要的是,胡亥母親對他究竟造成了多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與他登基后的亂政行為、以及秦朝二世而亡又有多大的關系,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話題。
秦始皇滅亡六國之后,民間讖語傳聞 「亡秦者胡也」,本義是挑撥秦始皇重兵攻打胡人,讓秦始皇與胡人兩敗俱傷,從而讓六國有復國的機會。
然而秦始皇攻打匈奴卻取得了勝利,國力也并未受到什麼傷害, 反而胡亥亂政讓這一讖語歪打正著,即胡女之子滅亡了秦朝。
參考資料:《史記》、《秦漢族制與胡亥母族研究舉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