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鏡,是雍正心腹,和鄂爾泰和李衛兩個人一起稱作雍正最受重用的大臣,乾隆卻對他非常厭惡。 田文鏡在康熙元年出身,和其他人不一樣,田文鏡并不是進士出身,他捐了個官,這才正式步入仕途。
田文鏡家里比較富裕,可官場有鄙視鏈,他一不是進士出身,二家里沒有什麼權勢,所以他升官非常緩慢。一直過了22年,他才從從七品縣丞做到了正五品知州,這時,別人可能已經想著如何終老了,田文鏡的風光才剛剛開始。
這一年,田文鏡平級調動,入京任職,出任吏部員外郎,他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終于獲得安慰獎,往上提了一級,升任從四品內閣學士。后來,康熙去世,雍正即位,田文鏡迎來了新巔峰,他曾經被雍正譽為天下第一巡撫,為什麼卻遭到乾隆的厭惡?
這一切,都要從一場「公費旅游」開始說起。雍正剛登基時,派內閣學士田文鏡巡視華山。 當時,田文鏡因為年紀大了,家里又窮,所以就被禮部派去巡查,順便還能收點錢。
可田文鏡在路上就發現不對勁了,他途經山西時,驚訝地發現當地災情嚴重。而主政山西的巡撫德音為了不被雍正處罰,居然隱瞞不報。
當時也不是沒有官員發現了這一點,年羹堯就是其中之一,他向雍正上書要求賑災。德音卻表示山西好得很。雍正一時拿不定主意,只好去找了途經山西的田文鏡。
田文鏡一五一十說明了這一切,雍正皇帝大喜,感覺他很有能力。就讓田文鏡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一把手。田文鏡成功處理了災情。雍正皇帝將他調任河南省一把手。
可就在主政河南期間,田文鏡做了錯事。當時,河南地區爆發災情,身為一把手,田文鏡第一時間報災,雍正皇帝看到災情匯報,表示要減免河南今年的賦稅。
這對老百姓來說,原本是大好事,可田文鏡為了不毀掉自己在雍正心里的形象,居然和雍正說河南災情還可以,自己能應付,不用減免賦稅。雍正信任田文鏡,自然就答應了。
實際上,河南災情挺嚴重,田文鏡為了不減免賦稅,就開始逼河南民眾交稅,河南人交不了稅,最后甚至要把自己兒女賣掉來抵扣稅金。
這下,事情鬧大了,雍正再也無法坐視不理,于是,他立刻派官員到河南賑災。當時,很多人都彈劾田文鏡,可雍正皇帝頂著巨大壓力保住了他,說他只是年紀大了,并不是故意。
這件事之后,田文鏡兩次祈求退休,雍正皇帝答應了他。不久之后,田文鏡就病逝了。 雍正下令為他專門設置了一座祠堂,后來又命令讓他入賢良祠。
田文鏡備受雍正寵愛,到了乾隆一朝卻被乾隆皇帝厭惡。
田文鏡被乾隆皇帝厭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田文鏡在為官期間推出的措施都非常嚴厲,比如他曾經幫助雍正皇帝清查虧空,為了確保官員們都會把虧空的錢財給補上,他把官員們集中到一個地方。
然后分開審問,命令官員們必須如實報出自己的虧空數目,很多人的家產并不足以抵扣虧空的數額,所以最終田文鏡直接將他們的家產抄沒。這一行為惹怒了很多人,讓田文靜在官場上的名聲非常不好。
田文鏡還宣布降低火耗。所謂火耗就是百姓繳納稅銀時,通常用的是散碎銀兩,需要熔鑄成銀淀,在熔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損耗。
這個損耗通常很低,可在征收賦稅時,會把損耗算進去,而且這個損耗大于實際損耗。至于中間的差額歸官員,所以火耗是官員斂財的重要手段,在康熙年間火耗非常高,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百姓的賦稅被大大加重了。
田文鏡要求減少火耗。所有銀兩都是當著面熔鑄的。 這樣的情況下,官員就不能隨意增加火耗。
田文鏡還幫助雍正皇帝推起了談兵入貿的政策攤丁入畝期會出人頭稅將人頭稅平均攤到田地當中,這樣避免了老百姓在沒有田地的情況下,還要支付很重的賦稅,而貴族也無法通過瞞報來減少賦稅。
這些行為看上去都是正確的,可這也讓田文鏡得罪了很多人,再加上他在河南年間辦得錯事,導致上到官員老百姓都對他怨聲載道。
雍正皇帝在位的時候,有皇帝護著自然不會有什麼后果,可是乾隆皇帝氣味對于田文靜這種嚴厲的作風非常不滿,于是田文鏡在ㄙˇ后還經常挨批評。
乾隆皇帝看不上田文鏡第二點是因為他認為雍正皇帝偏袒田文鏡,處事不公。 當時河南出現狀況,很多官員都彈劾甜味劑,可是雍正皇帝把田文鏡給保了下來。
這也不是雍正皇帝第一次偏袒田文鏡,在這之前,有人彈劾田文鏡,結果彈劾的人都被雍正皇帝給處罰了,乾隆皇帝認為田文鏡蒙蔽了雍正。
第三點是因為乾隆皇帝和雍正不同,他任用別人都必須要科班出身,沒有考上進士,在乾隆皇帝這里幾乎不可能得到重用,所以乾隆皇帝認為,田文鏡出生不正。是靠砸錢才進入仕途,這一點不僅僅針對挺文靜,也針對同樣沒有考上進士的李衛。
因為乾隆皇帝討厭田文鏡,所以在他即位之后就有很多人彈劾田文鏡。最終,田文鏡被乾隆皇帝屢次批駁,甚至有人認為,田文鏡該不應該待在賢良祠當中,奏請將田文鏡移出賢良祠。最終乾隆皇帝,因為田文鏡是雍正皇帝的老臣,不好對他太過分。
所以駁回了對于田文鏡移出賢良祠奏疏,但是他卻把當初提議田文鏡進入賢良祠的官員給免官了,這也算是一種態度。
乾隆皇帝之所以不喜歡田文鏡,其實主要是因為他和雍正皇帝的治國理念有所不同。雍正皇帝是一位比較嚴厲的皇帝,對待屬下的官員也堪稱嚴厲,堅決不允許有謀私利的情況出現。他還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
所以他需要有人幫助他去推行他的改革措施,去震懾下面的官員,田文靜恰好符合這個要求。
雍正時期,國庫存銀并不多,雍正皇帝需要想辦法充盈國庫,所以對虧空查的比較嚴厲。乾隆皇帝不用面對這些,恰恰相反,他在位期間國家是很富有的。
田文靜雖然是個清官可是在施政期間所用的措施很殘酷,再加上在河南讓人賣兒賣女。乾隆皇帝認為這非常有省帝王的名聲,所以自然也就看不上田文鏡。
田文鏡雖然晚年有一些錯事,但是總體來看他的嚴厲還是有效果,他對于大清王朝也是功大于過的,并不能因為乾隆皇帝的否認就否認他的功績,只不過他的人生經歷非常有傳奇色彩,可能在雍正之后, 再也沒有一個帝王會這樣破格任用一個大臣,并且全心全意地信任他了,這大概也是一場君臣相得的佳話。
田文鏡不得乾隆皇帝喜歡,并不是因為他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乾隆皇帝不喜歡他的風格。除了河南那件事以外,田文鏡做官,可以算得上是無愧于心了。他也并不在意后世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