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岳家一脈,世世代代有著一條族規,那就是永遠不得與兩個姓氏的人通婚—— 一個是秦姓,一個是貢姓。
丹陽岳家,乃是岳飛的后人。
作為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岳飛最終卻被奸人秦儈所害。
秦家和岳家之間的關系可以用血海深仇來形容,岳家不愿與之通婚自然是十分合理。
那麼為何岳家也不愿與貢家通婚呢?
不同于和秦家之間的血海深仇,岳家和貢家之間的關系卻是世代和睦,甚至可以說,貢家對于岳家有著莫大的恩情。
貢家對岳家有何恩情?為何岳家不與貢家通婚?這一切的一切,都得從故事的開端——岳飛說起。
日后成為南宋大將的岳飛,其家庭條件卻是不怎麼優越,只是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
雖說家里貧窮,但是岳飛的父母從小就教育他國家大義,這也讓岳飛心中有了報效國家的意愿。
此外,岳飛的母親肚里有些筆墨,經常教岳飛認字,這也讓沒有機會上學的岳飛得到了文化方面的教育。
長大后,岳飛又在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名士周同,拜其為師之后習得了騎術;不久后周同去世,岳飛又拜陳廣為師,習得一身武藝,各式兵器也用得有模有樣。
文武兩方面都有人教學,加上岳飛天資聰穎且天生神力,這就使得他造詣非凡,成為了一位能文能武的人,為他日后成為南宋大將打下了實力基礎。
此時的北宋正遭受著內憂外患的局勢,北方有著遼,金兩個虎視眈眈的外族勢力,國家正需要上陣誅敵的人才,于是不滿二十歲的岳飛參軍了。
岳飛能力出眾,很快成為了隊長,在軍中表現也愈發亮眼。
岳飛僅用百騎便捉拿了作亂的賊寇陶俊、賈進勢力,立下功勞。可最終因為父親病故,岳飛選擇退軍守孝。
兩年后,因為生計困難,再加上國家局勢嚴重,岳飛再一次進入軍營。
此時局勢也發生了巨變,金國滅了遼國,實力更加強大,并把目光對準了岌岌可危的宋朝。
隨著金軍的入侵,太原等地很快失守,岳飛所在的軍隊也被擊潰,岳飛憑著自己的能力突圍回到了家鄉。
南宋局勢愈發嚴重,但是家中母親患病,岳飛不敢下定決心參軍。
得知岳飛想法的岳母為他講明了國家大義,并在他的后背刻下了「盡忠報國」四字,這就是著名的「岳母刺字」。
深知國家為重的岳飛下定決心,第三次投戎,立志前往前線抗擊金國軍隊。
這一次,岳飛進入了劉浩的部隊,而劉浩聽命于康王趙構。劉浩隊多次與金軍戰斗,岳飛也在戰斗中多次立功,并且受到了趙構的贊賞。
不久后岳飛又進入名將宗澤的部隊,之后和金軍的十三戰,每戰均勝,岳飛更是展露鋒芒,引得百姓們紛紛叫好。
而此時宋朝局勢再次巨變,金軍擄走了北宋皇帝和大量金銀珠寶,北宋滅亡;隨后趙構稱帝,建立了南宋。
之前還多次奮戰的趙構,稱帝后卻盡顯懦弱,選擇后撤揚州。
時年二十五歲的岳飛得知這個消息之后,立即上書勸說趙構不能后撤。
雖說岳飛頗受趙構賞識,可岳飛終究是臣,還是一個剛剛有些名氣的將軍,加上趙構剛當上皇帝,自然不容異議,于是駁回岳飛的上書,并且革除了他的官職。
于岳飛而言,革職是小事,抗金是大事。于是岳飛立刻找到抗金名將張所,請求和他一同抗金。
張所自然是知道岳飛的能耐的,于是欣然接受,并將他派遣到屬下王彥的部隊,與其一同領軍。
就在岳飛認為自己能夠再次有所作為的時候,朝中又發生了巨變——主戰派丞相李綱被罷職,這意味著趙構對金的態度愈發懦弱,岳飛上司張所也被調離了崗位。
岳飛和王彥就這樣成為了孤軍,不過好在二人能力出眾,多次擊退入犯的金軍。不過由于兩人理念不合,最終分道揚鑣。
四處流離的岳飛決定回到老上司宗澤的身邊。
對于岳飛的到來,宗澤自然是表示歡迎的,而宗澤也深知岳飛的能耐——軍事才能,以及出眾的練兵才能。
沒錯,岳飛帶兵打仗很強,但是更為出眾的則是他獨一無二的練兵方法,岳飛帶出來的兵,往往誅敵更多,實力更強。
可天不遂人意,宗澤年久病逝,新上任的杜充自私利己,不僅不積極抗金,反而把岳飛的軍隊當作自己的棋子,多次派遣岳飛帶兵攻打自己的政敵。
岳飛不久后脫離杜充統治,決定轉至后方「打游擊」,并且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岳家軍」。
另一邊,由于杜充等人無能,加上朝廷內部主和的聲勢逐漸浩大,南宋軍隊一敗再敗,難求一勝。
就在趙構被金軍打得抱頭鼠竄之際,岳飛從后方站了出來,帶領自己的軍隊強勢收復了不久前失守的建康。
歷時半個多月的建康之戰,岳飛帶軍誅了七千多名敵軍。
這場勝利無疑給南宋吃了一顆「定心丸」。趙構親自接見岳飛,并授予重權。隨后岳飛越戰越勇,金軍也對岳家軍評價「撼岳家軍難」。
除了外擊金軍,岳飛還被委以重任掃除國內叛軍,以及新建立的偽齊政權。
岳飛可謂是百戰百勝,一舉擊潰了國內的叛軍勢力,為南宋政權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岳飛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十年之功,最終會落得一個怎麼樣的下場。
岳飛平定國內叛軍之后,又開始著手于對抗金軍。趙構也知道岳飛的能力,給了他最大程度的兵權, 可以看出,此時的趙構是期望岳飛為自己傳來捷報的。
岳飛的首要任務是收復被金軍攻占的失地,而他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揮師中原之后,岳飛屢戰屢勝,收復了大量的失地。
不過岳飛的兵力始終有限,隨著失地的收回,岳飛需要分出不少士兵去駐守,再加上其他部隊和金軍對峙,岳飛的兵力逐漸緊缺。
于是岳飛打算集結兵力與金軍決戰,他將面對的,是十萬金軍精兵,對方主帥也是金國名將完顏兀術。
可是岳家軍沒有半點退縮,岳飛以及岳家軍一眾將領開始歿戰金軍,其戰局激烈程度不可謂不驚險,即「手拽廝劈」,兩軍交戰,誅到了天昏地暗。
終了,勝利是屬于岳家軍的。
完顏兀術也駭然而逃,并且感慨:我從來沒遭遇過此等大敗。岳飛則是率隊乘勝追擊,并且相約:
不誅到黃龍府(今天吉林地界)不退軍。
就在岳飛越誅越勇之際,趙構卻給他發了詔令:退兵。
岳飛怎麼也想不到趙構會讓自己即將收復中原之際退兵,只能上述表明此刻不可退兵;
可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勒令其回朝,岳飛只得含淚退兵,并且大呼:十年功廢!
回朝后,岳飛失望透頂,雖然之后又參加了幾次抗金戰斗,但戰果并不理想。
而岳飛也逐漸遭受趙構猜忌,加之朝臣秦檜的讒言,岳飛的兵權被逐漸革除。
1142年1月27日,岳飛及其長子岳云等人被處刑,一代民族英雄,沒能戰歿沙場,竟歿于君臣猜忌。
消息一出,百姓們無不哭泣,而金國眾將則是大肆慶祝。
岳飛之歿,可謂是歷史上一大千古冤案。
僅憑「莫須有」的罪名,岳飛竟就此殞命。
當然,岳飛的歿,原因卻是十分復雜的。
其一,便是奸臣秦檜的讒言。
問題來了,秦檜為何要誅岳飛?
作為著名罪臣,秦檜雖說唯利是圖,可岳飛和他并無交集,為何要遭受他的誣陷?
秦檜當年也曾是主戰一派,可和皇帝一同被擄進金國之后,回來的秦檜仿佛就換了一個人。
秦檜謊稱自己誅歿看守自己的金軍逃回來的,可記載卻說秦檜那段時間還在金國當了官,所以秦檜很有可能已經叛國,甚至成為了金國派回來的奸細。
而岳飛一向清廉,這和唯利是圖的秦檜站在了對立面,加上秦檜極有可能受到金國人的指使,因此多次進讒言讓趙構多疑,最終導致了岳飛被誅。
第二點,秦檜等奸臣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趙構本人。
在岳飛出征前,曾告訴趙構,希望擊敗金軍后將被擄走的兩名前朝皇帝救回來。
這話乍一聽沒什麼問題,可趙構本人就是因為前皇帝被擄走后才當上的皇帝,岳飛此舉顯然威脅到了趙構的帝位。
再加上趙構本人態度傾向于求和,哪怕是岳飛百戰百勝,也沒能讓趙構扭轉心意。
這一前一后,最終讓趙構下了誅心,他當然知道岳飛是被誣陷的,但是他已經決定了要除去岳飛。
就這樣,因為岳飛本人不精與朝堂話術,秦檜的讒言,以及趙構本人的自私想法,最終導致了這一場千古奇冤。
岳飛歿后,那麼岳家人該何去何從?
岳飛歿后,岳家人被流放至嶺南。
而作為害歿岳飛的兇手之一, 秦檜顯然不會就這麼放過岳飛一家人,于是暗中派人誅害岳家人。
而就在流放的路上,岳飛的妻子李氏知道此行兇多吉少,于是暗中將岳飛三子岳霖送出去。
秦檜發現不見了岳霖,于是下令各地捉拿逃亡的岳霖。
但是直到最后,秦檜都沒能找到岳霖,加上岳霖年僅十二歲,秦檜便認為其早已身亡于野外,便不再尋找。
可他不知道的是,岳霖已經被貢祖文救下。
貢祖文是何人?曾與岳飛一同參軍抗金,在岳飛屢立戰功之時,貢祖文也憑借自己的高超武藝被趙構賞識,并且一直保護趙構。
其后又和韓世忠一起領軍抗金,給金軍給予了重大打擊,并且靠著戰功被賜予重官職位。
由于貢祖文和岳飛惺惺相惜,兩人成為了知己。
在得知岳飛遇害后,傷心不已的貢祖文決定要找到岳飛的三子,將其保護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貢祖文也終于在一處湖邊找到了高燒暈倒的岳霖。
岳霖腰間有一封書信,上面寫著:祖文兄如面,霖兒托據,來時當報。
貢祖文讀完后淚如雨下,不禁感慨岳家命運曲折。
貢祖文將岳霖帶回自己府中,用心照料。
不過,當時秦檜權傾朝野,一旦知道貢祖文私藏岳霖,必會禍害之。
可見貢祖文是冒著生命危險救了岳霖。
這還不夠,貢祖文知道秦檜朝中耳目眾多,于是決定辭官回鄉,這樣才能保證岳霖的安全。
于是上朝辭官,隨后帶著一家老小回到老家柳塘村。
貢祖文對待岳霖如親子,教其文武,使岳霖也成為了一個能文能武的人才。
貢祖文還一手包辦了岳霖的婚姻,為他找到了一個美麗的紅顏。
1162年,此時南宋皇帝已經換成了趙構兒子宋孝宗。
宋孝宗登基后,便決定為岳飛平反,并且召見了岳霖,并且賜官。喊冤去世的岳飛,終于得到了平反!
岳霖也終于能夠以岳飛之子示人,而對于自己的救命恩人貢祖文,岳霖更是感激涕零。
世人也感嘆于貢祖文的情義,宋孝宗更是夸贊: 忠君愛友。
此后,岳貢兩家人認為,雙方雖然姓氏不一樣,但早已成為了一家人,因此后代永世不得通婚。
岳飛共有五子,三子岳霖被貢祖文所救,那麼其他四子呢?
長子岳云,是岳家軍的一員猛將,在戰場上也屢立奇功,最終和岳飛一同被處歿;
二子岳雷,在被流放至云南地界后,不久便飲恨去世。
而四子岳震和五子岳霆則是隱姓埋名,隨同家仆逃到了黃梅大河處。
在岳飛被平反后,兩人得以用本名,之后入朝為官。
在岳飛被平反后,三子岳霖被授予兵部侍郎一職。
不過岳霖卻沒有滿足于朝堂官職,而是開始游歷各地,搜集父親岳飛的遺書事跡。
當年岳飛被害后,秦檜和趙構為了避免世人的罵名,將許多記載岳飛的書籍統統燒毀,只為了掩蓋岳飛的功勞。
岳霖擔憂父親的名聲,即便是岳飛被平反,岳霖依舊打算搜集現存的岳飛遺書遺跡和相關記載,并且打算編撰為書籍。
而岳霖為官清廉愛民,在后世也留下了一片美名。
岳霖曾在欽州為官。
欽州作為邊界地帶,十分貧困,于是岳霖打算興建學校,做好當地的文化教育,并用自己一般的俸祿請來了學者周知非進行教學。
岳霖也在欽州地帶留下了自己和欽州百姓告別的詩《過靈山述懷》
折腰為米本憂貧,流落天南瘴海濱。
千里江山空別悵,十年萍梗可傷神。
拊膺但覺丹心壯,攬鏡難窺白髮新。
歸去恩深知感激,只慚無德愧斯民。
可見岳霖作為岳飛后人,依舊清廉愛民。
貢祖文去世后,岳霖下令在岳家宗祠內修建了貢祖文的令牌和像,放在岳飛令牌旁邊, 此舉無異于將貢祖文作為自己父親對待。
因此,岳貢兩家也親如一家人,后世傳人既是一家,自然不能通婚。
岳家貢家之間的交情也令無數人感慨。
一個是屢建奇功收復中原的民族英雄,一個是武藝高強身居高位的朝中重臣,岳飛和貢祖文的友誼甚似高山流水。
而在岳飛受害之后,貢祖文能夠不懼權臣秦檜的迫害,毅然救出岳飛三子岳霖,并且待其如親子,無愧于忠君愛友之稱。
岳家貢家永遠不得通婚, 只因雙方是一家人,更是被后人傳為佳話。
參考文獻:
武宜瑾.貢祖文舍身護岳霖[J].民間傳奇故事(A卷),2021,(第3期)
李恒濱.南宋·岳飛[J].視野,2019,(第8期)
史泠歌.論岳飛與杜充的關系[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第1期)
趙健.岳飛之歿的政治解讀[J].領導文萃,2015,(第5期)
李偉紅.淺析岳飛之歿[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