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傳承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東西方的發展是相互隔絕的,值得驕傲的是, 在那段時間里,東方一直處于領跑狀態。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歷史沒有間斷,這就是一種民族自豪感的由來,而作為五千年分界點的大秦帝國,在華夏歷史上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
可惜的是秦帝國太過短命,但大秦的歷史卻一點也不短,甚至可以追溯至商周時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已經是雄踞一方的諸侯了。
但誰也不會想到,秦國會成為春秋戰國的亂世終結者,而這一切都得益于秦國有一群能征善戰的勇士。
當我們把秦帝國崛起的時間橫向拉伸, 會發現同時期的西方也出現了一股強橫的勢力,亞歷山大的遠征軍。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雙方相遇,亞歷山大遠征軍能否打敗大秦勇士,外國學者表示:雙方根本不是同等級。
我們一起來看。
秦國在崛起和東出的路上,打過數百場戰爭,其中也有失敗,但大多數戰役都是勝利的。
在這些戰爭的背后不少人只看到了指揮戰爭的將軍們,覺得是他們優秀的軍事才能才使得秦國所向披靡。
拿下蜀地的司馬錯、戰無不勝的白起、橫掃山東諸侯的王翦、打垮匈奴的蒙恬等等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將,他們也書寫了屬于自己的篇章。
但是冷兵器時代,如果只有將軍是根本打不了大仗,沖鋒陷陣自然也離不開那些底層的士兵,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大秦勇士。
大秦勇士在戰場上是可以不要命的,只要能斬誅敵人的頭顱,他們就可以舍棄一切,用現在的話來說, 大秦勇士各個都能稱得上敢歿隊的成員。
而在這背后是秦國特殊的軍功制度。
在商鞅變法前,秦國是疲軟的,也是偏居一隅的蠻夷,但是商鞅變法之后,秦國走向了富強,尤其是頒行了新的軍功制度,讓秦國士兵一躍成為諸侯中戰斗力最強的存在。
在歿亡面前,人人都會產生畏懼,大秦勇士也不例外,但是在軍功制度的刺激下,他們的恐懼會轉變成勇往直前的力量。
或許有小伙伴會說,軍功制度到底是什麼?
說來也簡單,那就是以敵人的人頭來換取軍功,軍功積攢多了,不僅能換田換宅,還能換取爵位,當自己在戰場犧牲了,軍功還能惠及家人。
在這種制度之下,大秦勇士所向披靡,而山東諸侯見到褲腰帶上經常別著人頭的秦國士兵,自然會產生一種畏懼。
在大秦勇士拿著武器向山東諸侯亮劍時,西方也出現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即亞歷山大遠征軍。
腓力二世在位時便確立了對全希臘的霸權,并且建立了以他為盟主的泛希臘同盟,腓力二世去世之后,他的兒子亞歷山大接掌了權柄。
亞歷山大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即位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叛了內亂和鎮壓了希臘人的反叛。
之后,意氣風發的亞歷山大便調兵遣將,發起了東征,而他所帶領的軍隊也被稱之為亞歷山大遠征軍。
這支軍隊以馬其頓軍為主,雇傭兵和盟軍為輔助, 兵力有30000步兵、5000騎兵和160艘艦船。
在此后的十余年,亞歷山大帶領這支部隊持續東進,行程數萬里,建立起了西起巴爾干半島,東至印度河的龐大帝國,而遠征軍也成為令西方聞風喪膽的軍隊。
這支部隊最大的優勢是馬其頓方陣,其隊形是手持6米長槍的16人縱隊,周圍有騎兵和排成松散隊形的輕步兵掩護,可以說是各兵種有機結合成原始的多兵種混成部隊。
亞歷山大依照馬其頓方陣的優勢,又結合了陸軍和海軍的協同作戰,進而成為了世界軍事史上的頗具色彩的強勁部隊。
只不過在亞歷山大去世之后,馬其頓方陣面臨著武器裝備老化,戰術停滯不前,機動能力下降等問題,使得這支部隊逐漸走向了消亡,最終被羅馬人所打敗。
歷史進程上的同一時期,東西雙方各出現了兩支強大軍隊,只是可惜,亞歷山大沒能帶著他的遠征軍與大秦勇士打一仗。
但是如果兩軍相遇,亞歷山大遠征軍也只有挨打的份,西方學者更是直言: 雙方根本不是同一等級,當然是大秦勇士的作戰能力遠超遠征軍。
這樣下結論的依據有三點:
其一,士兵數量上沒有可比性。
我們上文已經說了亞歷山大遠征只有數萬人,這對西方來說是人員龐大的軍隊,但是同一時期里,秦軍發動戰爭所能動用的士兵,動輒幾十萬。
不說秦國,即便是其他山東諸侯,拉扯起幾十萬的大軍也不困難,比如說秦國和趙國進行的長平之戰,雙方參與戰爭的士兵總數已經接近了百萬之眾,所以遠征軍的數萬士兵,根本翻不起浪花。
其二,武器裝備上沒有可比性。
亞歷山大遠征軍的王牌馬其頓軍所依仗的是六米長矛,這乍一看確實夠唬人,但相比較秦軍來說,他們只是移動的活靶子。
當時中原大地上射程遠,誅傷力強的巨型弩箭已經非常常見了,面對這些長矛,秦軍完全可以選擇用遠程武器壓制并殲滅他們。
其三,單兵作戰能力上沒有可比性。
亞歷山大遠征軍特別依賴指揮官的指揮藝術,但是一旦指揮官能力不行,作戰能力便會大打折扣,這也是為何亞歷山大去世后,這支部隊走向消亡的一大原因。
但是大秦勇士依靠的軍功制度,即便換了指揮官,單兵作戰能力上依然很優秀,還是一樣可以不要命沖鋒。
由此可見, 冷兵器時代決定戰爭勝負的幾種因素,亞歷山大遠征軍都不如大秦勇士,這也是為何西方學者說雙方不在同一等級的原因所在。
有這麼一個段子,說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后,如果給他一張世界地圖,他甚至可以征服全世界,這雖然看似像笑話,但也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亞歷山大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