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里,能不能得到一本秘籍,有沒有學到獨門絕技,通常是主角和嘍啰之間的差距。
這些神奇的絕技,就像是藏箱底的珍寶,旁人窺探不得。
就算是被西毒歐陽鋒這樣的人騙了去,他們也會因為不得要領,走火入魔。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道教謀圣鬼谷子,學一招處世絕學,應對身邊的「歐陽鋒」們。
01
有名無實的人
其實就是無能之輩
有一年,韓國的史疾去楚國出拜訪楚王,楚王問他:「妳最近讀什麼書?」
史疾說,他在讀道家列御寇的學問。楚王追問:「這是什麼學問?」
史疾答道: 「貴正。 」
楚王又問:「妳的‘貴正’可以幫妳處理好家國大事嗎?」
史疾回答:「當然可以!」
楚王想為難一下史疾,他笑著說:「我們楚國最近經常發生盜竊案。妳來給寡人說說,用妳的‘貴正’,該如何解決防盜問題呢?」
楚王這是在設局,明顯是在等著看這位使臣的笑話。
史疾很顯然看破了楚王的意思,他當然不會自己往陷阱里跳。
史疾不慌不忙,指著宮殿大梁上的喜鵲問:「大王,這是什麼?」楚王一頭霧水地答道:「就是只喜鵲啊。」
史疾追問:「我們能叫它烏鴉嗎?」楚王答道:「當然不行,這不是烏鴉,這是喜鵲。」
史疾說: : 「大王請看,妳們楚國有柱國、令尹、司馬、典令等等文武百官。您用俸祿養著他們,不就是讓他們做好治安,造福萬民嗎?
但是結果呢,楚國的盜賊橫行,百姓深受其害,他們卻禁止不了,還要讓勞煩大王來問我一個外人。 」
楚王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
02
學會正名
也是一種處世智慧
《道德經》里有一句話: 「名可名,非常名」。
這是一句關于名與實的格言。
他告誡我們,說出來的,不一定就是真的。我們說的「名」,一貫認知中肯定的「名」,未必就是事情的本質。
什麼叫貴正? 其實就是正名。
為什麼需要正名呢?這是世上有些人,就像楚國的那些王公大臣,個個都有名分,但是拿著工資不干正事,這就叫虛名。
這種有名無實的人,應該感到羞恥。
在其位謀其政的人,才叫名副其實。 那些沽名釣譽、尸位素餐的人,只是一群騙子。
所以道家才會強調要貴正之術。
而在我們身邊,到底有多少人,是名副其實的呢?
03
學會貴正之術
騙子原形畢露
鬼谷子曾經說過: 「循名而為貴,按實而定名。 名實相生,反相為情。 」
史疾說的「貴正」的概念比較抽象,相信很多朋友看不懂。而鬼谷子的這句話正好準確的詮釋了這個道家的概念。
鬼谷子的這段話看似冗長,其實也不難理解。
在遇到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遵循稱號考察此人的實際作風,再根據實際確定他的稱號。
名實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看似玄之又玄,其實百試百靈,這就是道家的處事絕學,貴正之道。
學會了這個技巧,生活中的騙子就無處遁形了。
什麼是騙子?其實就是有名無實之輩。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人際關系中,這種人比比皆是。
而檢驗一個人是不是騙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是否有名有實。
正如程頤所言:
「有實則有名,名實一物也。若夫好名者,則狗名為虛矣」。
只有在一個人有名有實的時候,這個人才是真正可靠的,否則,就要掂量掂量他的真實用意了。
就像金庸筆下的西毒歐陽鋒、歐陽克叔侄。他們借著向桃花島提親之名,卻在暗中盯上了《九陰真經》,計劃敗露,還要在別人船上放一把火。
這樣的「準親家」,和兩個主動找上門來的仇人有何區別呢?
小心身邊那些有名無實的人,不管他們看上去如何的笑容可掬,也只是一群騙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