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亂世出英雄,但這一規則并不是對任何亂世都適用,比如五代十國。承接晚唐藩鎮亂局,那個時代盛產的是梟雄,即使偶爾出現一兩個頗具英雄氣息的人物,也往往是半吊子。
比如覆滅唐朝、建立后梁的朱溫,他幼年喪父、跟隨寡母寄人籬下,卻把握了時代機遇,征戰一生、擊敗無數強敵,再次創造了草根逆襲稱帝的奇跡。但他殘忍嗜ㄕㄚ、兇殘冷酷且荒淫無度,五年后就被兒子弒ㄕㄚ。
不過在隨后另一位開國皇帝面前,朱溫的奇葩程度就顯得相當小兒科。那就是后唐莊宗李存勖。
李存勖,晚唐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年幼時便體貌出眾、生性豁達,而且既精于騎射、又熟讀春秋,11歲便跟隨父親出征參戰,可謂文武全才。
他跟隨父親進京朝拜時,唐昭宗一見就對其驚為天人,并拍著他的背說:「你日后必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可記得要為我大唐盡忠!」
相傳,「亞子」這個字,就源于唐昭宗還說了句:「此子可亞其父‘’,也就是超過父親、使其變為亞軍的意思。事實證明,李存勖確實比他父親厲害得多。
公元908年,懷著無法戰勝老對手朱溫的憤恨,李克用病ㄙˇ,年僅24歲的李存勖接班。當時的局面可謂內憂外患:內部,李克用的養子李存顥、李存實等人手握軍權,試圖生事;外部,后梁軍隊長期圍攻潞州,軍事壓力極大。
年輕的李存勖沉著應對。首先,他設伏擒ㄕㄚ試圖挑戰自己地位的李克寧、李存顥等人,隨后親自率軍援救長期被后梁軍隊圍攻的潞州,一戰便大破對手,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
這兩手操作下來,李存勖利索地震住內外。隨后,他對晉國軍隊進行全方位整頓,尤其加強了軍紀的提升。比如他規定,分路進軍階段,各股部隊必須準時抵達目標地點,違者斬首;在戰斗中,必須按照部署保持嚴整的隊形,形成合力;此外,他還親自創作了一些戰歌,用在臨陣對敵時鼓舞士氣。通過這些措施,晉軍戰斗力上了個新台階。
同時,為了提升實力、挑戰后梁,李存勖在政治方面也有頗有作為,他撫恤孤寡、任用賢才、懲治貪腐、寬緩刑罰、打擊盜賊,晉國上下精神面貌為之一新。
接下來,他便走上了持續十余年、宛如開掛般的征伐之路。
公元910年底,朱溫親自北上,試圖奪取成德、義武兩大藩鎮。面對成德節度使王镕、義武節度使王處直的求救,李存勖力排眾議、親自出兵。
下年初,他首先設下埋伏,其后派300騎兵前去誘敵,緊接著在梁軍疲憊時突然調動騎兵發動突襲,送給了朱溫多年未有的慘敗。此戰中,后梁被斬首兩萬,尸體綿延數十里,被俘的各級將領多達二百八十五人,后梁最精銳的龍驤、神威、神捷等禁軍幾乎全軍覆沒。
經此一戰,李存勖的軍事才能讓天下為之震駭,橫行天下、以兇悍聞名的朱溫也發出哀嘆:「生子當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諸子乃豚犬爾!」
公元913-916年,李存勖揮師北上,先后攻破幽州、吞并魏博;公元917年,耶律阿保機親率五十萬大軍入寇幽州,李存勖派兵七萬,在幽州城外大敗契丹軍、俘斬以萬計。
接下來,李存勖便集中精力對付后梁。此時朱溫已ㄙˇ,面對李存勖虎狼般的攻勢,梁末帝朱友貞無力抵擋、節節敗退。
公元923年4月,李存勖稱帝,他沿用「唐」為國號,以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繼承人,史家稱之為后唐。同年10月,他率軍攻進汴州,后梁滅亡。
24歲掌權,隨后耗時十余年便推翻強大的后梁、入主中原,對于李存勖的軍事才華,古往今來無數史學大家、軍政人物贊不絕口。
當時的后梁重臣敬翔尤為懼怕李存勖的彪悍作風:「李亞子繼位以來,于今十年,攻城野戰,無不親當矢石,近者攻楊劉,身負束薪為士卒先,一鼓拔之。」
另一位對手——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對其心悅誠服:「吾聞晉王用兵,天下莫敵」;
大文豪歐陽修贊道:「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史學大家呂思勉認為:「后唐莊宗為人,頗似唐太宗,其用兵之剽悍,或且過之」;
作家柏楊也將他比作李世民:「他血戰二十年,無論哪方面表現,都是一個出類拔萃的英明首領,簡直跟李世民大帝一模一樣,包括身經百戰,沒有一根毫發受傷在內」。
然而,從進入汴州的那一刻起,李存勖的傳奇便已停止,接下來是無盡的荒誕與笑談。
稱帝后,李存勖曾短暫地作勢要好好當皇帝,采取了不少利國惠民的措施,儼然有當初李世民那種「下馬治天下」的架勢。
但好景不長,沒多久李存勖就暴露了自己真實的愛好:不是治國,而是唱戲。
上文提到過,李存勖曾經親自譜寫戰歌,這不是附庸風雅,而是他的另一項特長——精通音律。作為沙陀人,李存勖像大部分同胞一樣能歌善舞,而且在戲曲、音樂上頗有造詣。《新五代史》記載,直到宋朝時,汾、晉兩州(山西)的許多老百姓還能傳唱由李存勖所作的曲子。由此可見,他是一位在音樂上極有造詣的行家里手。
然而,身為帝王的最大忌諱,就是毫不掩飾地體現自己的愛好,并把其帶進政治領域。
李存勖喜歡譜曲、唱戲,經常身穿戲服、面涂粉墨,跟一群伶官縱情嬉笑歌唱。為此還鬧出了不少笑話。
李存勖給自己取了一個藝名:「李天下」。有一天,他正帶著一群伶人親自演戲,演到興頭上,他連呼兩聲自己的名字「李天下」;誰也沒想到,伶人敬新磨上來就給了他一記耳光。
李存勖一下子被驚住了,其他人也十分驚恐。敬新磨卻嬉皮笑臉地解釋道:「理(李)天下的,只有你一個人;剛才你叫了兩聲,另一個是誰呢!」眾人哄堂大笑,而李存勖本人不僅不惱,反而重重賞賜了敬新磨。
還有一次,李存勖在中牟縣打獵時策馬踐踏了莊稼,縣令苦苦勸阻,惹得他勃然大怒。敬新磨再次上場,他板起臉訓斥縣令:「你身為縣令,難道不知道天子好獵嗎?為啥要讓老百姓種糧食交稅?何不讓你們縣的老百姓餓著肚子、空出這片地,以便天子游獵?你可罪該萬ㄙˇ啊!」李存勖又是一番大笑,繞過了縣令。
李存勖多次任由敬新磨胡鬧、開玩笑,及說明他本人性格豪放、不拘小節,也側面證明了他對伶人的信任。但若只是和伶人胡鬧開心也就罷了,他進而模糊了愛好與政治的界限,也許是愛屋及烏,竟讓身邊的藝人們參與國家朝政大事。
有一位深受其寵信的伶人周匝,曾經被后梁扣押,但得益于兩個人的幫助逃出生天。為了感謝二人對周匝的救命之恩,李存勗竟然力排眾議,讓他們擔任刺史!這一舉動,讓許多浴血沙場、用性命博戰功的將士深感不滿;
李存勖還信任一位名為景進的伶人,經常派他出訪民間,并且事無大小、都可以向自己直接匯報。于是此景進得以手握大權、參與朝政,并且借機排除異己、謀取私利。他曾以宮中鬧鬼為名,誣告、害ㄙˇ了皇弟李存乂,自己卻毫發無損、官運亨通,「軍機國政皆與參絕」。
對于這種現象,有史家分析,李存勖是希望借由自己信任的伶人來鞏固統治。然而,他沒有發現這群人身上的自帶的巨大缺陷:由于沒受過系統教育,他們素質低下、缺乏政治才干,難堪治國重任;同時,這些人目光短淺,毫無政治抱負,只知在皇帝面前爭寵,不惜互相傾軋、陷害朝臣,進而在權利的沖擊下頭腦發昏,淪為顛倒是非、賣官鬻爵、貪贓枉法、無惡不作的混亂局面。(上文提到的敬新磨算是有正義感的例外)
對于當時的狀況,史書稱用了則幾個詞來描繪:「權臣愎戾,伶官用事,大失人心」。至于李存勖本人,則一步步體現出了自己的荒淫無度,終日尋歡作樂、縱欲無度;手下的伶人們也投其所好,各處搜刮美女進獻。
同時,通過敬新磨多次拿李存勖開涮來看,這位出身沙陀族的皇帝雖然早已漢化,但對中原政治倫理中的禮儀、規則并沒有吃透,特別是不明白君主所應該具備的威儀不容侵犯這一道理。這種現象多了,后唐朝廷哪還有規則可言?
并且,李存勖還有一大毛病:重新宦官、放任皇后劉氏參政,但這些人比那些伶人還要不堪。
劉皇后極度貪財。有一年中原大旱,將士們淪落到挖草根養家;經人勸告下,李存勖準備「借」一些財物給軍人渡過難關,但劉皇后卻勃然大怒、堅決不同意,此事不了了之。然而,她卻扭頭砸錢去供養寺廟,軍民聞訊,無不心寒徹骨。
劉皇后還與宦官沆瀣一氣,還發展到與朝廷大臣爭權、對立的地步。在這些人的挑撥下,李存勖對自己的開國頭號功臣郭崇韜極為不滿。
公元926年,郭崇韜率領后唐軍隊攻滅前蜀,但卻遭到宦官李從襲、馬彥珪和皇后劉氏的聯手構陷。在李存勖的默許下,郭崇韜在毫無罪過的情況下被人用鐵錘打ㄙˇ,五個兒子也隨之全部遇難。隨后,李存勖又親信伶人一面之詞,ㄕㄚ害了功臣朱友謙一家。
這兩件事成了壓垮李存勖威信的最后一根稻草。河北兵變,大將李嗣源前去平亂,結果被叛軍脅迫一同造反。
李存勖這才知道著急,他對將士們宣稱,自己馬上頒發賞賜,讓他們跟著自己平亂。但將士們已經心灰意冷:「我們的父母妻兒早都餓ㄙˇ了,現在要你的錢有啥用?」
最終,叛軍兵臨城下,李存勖被流矢射中面門而ㄙˇ。此時,他的部下們早已作鳥獸散,一個伶人拿樂器蓋在他的尸首上、點起一把火,曾經縱橫沙無敵手、被譽為又一位太宗的李存勖就此灰飛煙滅。
因不加節制的個人愛好而導致局面覆水難收的,李存勖并不是唯一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