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泰定五年(公元1328年),安徽濠州一戶姓朱的貧農之家迎來了兩件大喜事:這年七月,朱家的長子朱重四娶了一位姓王的女子為妻,朱家迎來了家里的第一位兒媳婦;兩個月后的九月十八日,朱家老夫妻又喜得一子,取名朱重八。
當時并沒有人會知道,這位名叫重八的朱家最小的一個兒子,會在日后鬧出那麼大動靜,居然改朝換代,建立了大明王朝。
由于家里太窮,所以朱重八的父親朱五四在給大兒子重四娶了這門親事后,再也沒有能力為老二和老三說媳婦了,所以這兩個兒子在長大后,只得分別入贅到了兩戶姓唐和姓劉的人家當了上門女婿。
朱五四的兩個女兒,也在很小的時候就嫁到了王七一和李貞兩家當了童養媳。
對于朱重八來說,王氏是唯一看著自己長大的嫂子。特別是在兩個哥哥和姐姐相繼離開朱家之后,朱重四和王氏可以說是看著自己長大的親人了。
雖然家里窮,但王氏嫁到朱家后,肚子還挺爭氣,分別為朱家產下了二子一女。兩個二子一名朱圣保,一名朱文正(小名驢兒),女兒就是后來被朱元璋追封的福成公主。
雖然是兄弟,但朱重八比大哥重四年齡上要小得多。所以大哥的兩個兒子,和朱重八年齡相差并不大,朱文正比朱重八只小那麼五、六歲左右,可以說就是光著屁股一塊長起來的。
在鳳陽流傳至今的關于朱元璋小時候干過的那些荒唐事里面,朱文正都是參與者之一。 所以我們可以想得到,這一對叔侄自小的關系應該是非常親密的。
大元至元五年,朱重八一家搬到了濠州一個名叫鐘離的地方生活。這一年,父親朱五四58歲,母親53歲。
在當時那個年代,可以說早已步入暮年,基本上喪失了勞動能力。而當時的朱元璋不過12歲,所以全家人生活的重擔,都落在大哥朱重四和大嫂王氏的肩上。
由于家庭負擔太重,朱重四再怎麼努力,全家人也吃不飽飯,所以脾氣也越來越暴燥。
當上皇帝后的朱元璋后來在《御制紀非錄》中回憶道:「朕幼因皇考惜之甚,及壯,無狀甚焉,其非奉父母之道,有不可勝言。」
就的就是大哥朱重四對父母和自己,有時候會有抱怨或者冷落,有不能對人說的地方。
不管朱重四的脾氣有多不好,他總算還是盡到了一個當哥哥的義務,把朱重八這個弟弟拉扯得慢慢長大了。
至正四年,濠州遇到了罕見的瘟疫和蝗災,地里幾乎顆粒無收。短短的二十多天中,朱五四夫妻和朱重四、朱圣保相繼歿去,王氏無奈之下,只得帶著朱文正和女兒回到娘家討食,再也沒有能力去管朱重八這個小叔子了。
此時的朱重八剛滿十七歲,卻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無人過問的孤兒。 走投無路之下,朱重八去了皇覺寺,當上了一名小和尚。
雖然他在廟里十分勤勞,可不久之后,廟里也沒吃的了,主持只好讓和尚們自己去化緣,自己給自己找吃的。朱重八也只好離開皇覺寺,四處討飯,
這種乞討的生活過了三年,雖然艱苦,但朱重八走遍了淮西各地,開闊了眼界,也鑄就了他堅毅、果敢的性格,可以說對朱重八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正在這時,朱重八收到兒時伙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朱重八經過慎重考慮,最后還是選擇了去投奔湯和,參加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一晃十年過去了。這十年中,朱重八因為作戰勇敢,機智靈活,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從郭子興身邊的「九夫長」干起,一步一步成長為郭子興的得力愛將。
郭子興十分器重精明能干的朱重八,不但將他升為「總管」,還把自己的義女馬氏朱重八,并給朱重八改了個正式名字叫「朱元璋」,字國瑞。
發達后的朱元璋,也沒有停止對失散的親人的尋找。他的大嫂王氏得知小叔子發達后,也帶著兒子朱驢兒和女兒來到滁州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后來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分離數年,擾攘中一見,眷屬復完,其不勝之喜復何言哉!」
親不親,一家人。失散多年的親人相見,朱元璋自然悲喜交加。雖然當年大哥對自己不是特別好,但這點小事,在親人團聚的喜悅面前,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看到大哥僅存的兒子朱驢兒,朱元璋決心一定要把朱家的這條「根」好好養大。從那以后,朱元璋為侄子改名為「朱文正」,將他帶在自己身邊撫養。
也許是由于遺傳,朱文正的長相與叔父朱元璋極為相似像(注意,朱元璋并不是你們想的那種鞋撥子臉),朱元璋對這個侄子也是疼愛得無以復加。
更加難得的是,17歲的朱文正打起仗來天生敢玩命,僅僅花了兩年時間,便從一個啥也不懂的「愣頭青」,成長為一位沖鋒陷陣、建功無數的青年將領。
至正十六年七月,朱元璋出動了幾乎兵力,圍攻常州,著名的「常州之役」正式打響。這場戰役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就是不滿二十歲的朱文正。
一開始,朱元璋部在徐達的指揮下,對常州進行強攻,但攻了一個來月,始終沒有太大進展。
朱元璋的嚴厲批評了徐達,說他「老師無功」,讓徐達將戰場的指揮權移交給朱文正。在朱文正的指揮下,常州守將呂珍棄城而走,朱元璋順利地奪取了常州城。
這一戰是朱元璋與張士誠交鋒的轉折點,此前張士誠勢力范圍橫跨長江南北,占盡浙東富饒之地,對朱元璋保持著較大的優勢。
而此戰過后朱元璋完成了對張士誠軍事的逆轉,戰略態勢上已形成對張士誠的壓制。作為主帥的朱文正,在這一戰役中的表現讓朱元璋十分滿意。
至正二十一年,朱文正升任朱元璋的「大都督」,成為朱元璋集團的高級將領之一,統領鄧愈、趙德勝、薛顯等人鎮守洪都。就是在這個地方,朱文正完成了古代軍事史上一個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奇跡。
朱文正到任后,先是加固了洪都的城墻,又招募了附近的許多地方武裝,奪取了陳友諒占據的吉安、永新等地。 洪都也成為了陳友諒的「眼中釘」,必欲奪之而后快。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陳友諒孤注一擲,率領六十萬大軍傾巢出動,抱著破釜沉舟、決一歿戰的心態,誅氣騰騰地誅向洪都城下,將洪都城圍困得像鐵桶一般。
面對強敵,朱文正鎮定自若,命鄧愈、趙德勝等人守好自己的守地,自己則率兩千精兵往來策應。
陳友諒的漢軍將洪都的撫州門攻破三十余丈,朱文正指揮人在此筑起木柵。漢軍上來搶奪木柵,朱文正與漢軍展開血戰,且戰且筑,一夜之間奇跡般地重新修好了城墻。
陳友諒見洪都城難以攻破,又派人準備從水關發動進攻。朱文正親率壯士以長槊從柵內刺之,又命人將鐵戟、鐵鉤用火燒熱,漢軍稍一觸碰便「手皆灼爛」,只得退兵。
洪都保衛戰中,發生過不少感人的故事。 在被陳友諒圍困的日子里,千戶張子明受朱文正派遣,乘小舟潛出敵營向朱元璋求援。
朱元璋要他回去告訴朱文正再堅守一個月。張子明在回程途中被陳友諒的手下抓住了,陳友諒要他勸降洪都城的朱文正,張子明佯裝答應。
等到了城下時,張子明卻朝著城內守軍高喊:「我已見主上,主上令你們堅守城池,救軍馬上就到!」
氣急敗壞的陳友諒用刀砍歿了張子明,但張子明用自己的生命,再次鼓起了城中將士們守城的勇氣。
就這樣,朱文正以區區兩萬人,抵擋住了陳友諒數十萬人馬長達八十五天的圍攻,成功取得了「洪都保衛戰」的勝利,為朱元璋進行鄱陽湖戰役贏得了時間,對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起到了關鍵作用。
「洪都保衛戰」是朱文正一生中最大的亮點,憑著這一戰,他足以進入古代名將的行列。
在接下來的鄱陽湖大戰中,朱文正再一次立下大功:他遣人焚毀了陳友諒的糧船,致使漢軍軍心大亂,為朱元璋贏下這次決戰奠定了基礎。
消滅陳友諒后,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出身寒微的朱元璋,最擔心的是手下那些以兄弟相稱的戰友們,能否以帝王之禮對待他。或者說在大業即將完成之即,手下這些悍將們,能不能遵守他即將推廣的綱常禮法?
一日,朱元璋給手下的將領們說了一個小故事:三國時吳國大臣諸葛瑾的臉很長,孫權和他開玩笑,讓人在一只驢的臉上寫了諸葛瑾的名字。
諸葛瑾七歲的兒子諸葛恪看到后,拿起筆在父親的名字后面添了「之驢」兩字,變成了「諸葛瑾之驢」,在場者見了都哈哈大笑。
朱元璋見手下將領們聽得津津有味,于是借題發揮道:君臣間以禮為本。孫權與臣下戲耍失了君臣之道。諸葛恪雖有才,同樣失了君臣之道。所以才有了后來的滅門之禍。看來,君臣之間一言一行都不可不謹慎啊!
朱元璋說這些話的目的,是想告訴手下人:如今我們之間的關系已變為君臣關系,你們要知道收斂,對我應該采取莊重、嚴肅與敬畏的態度,否則諸葛恪的下場,就是你們的前車之鑒!
朱元璋沒有想一牟是,在他發出警告后,第一位撞到槍口上的,正是他的侄子朱文正。
這些年來,朱文正一直很順利,官職也是一路青云直上。加上他和朱元璋的特殊關系,所以也越來越狂妄。當看到徐達的功績一天天超過自己,風頭也蓋過自己時,朱文正的心理不平衡了。
至正十九年六月,朱文正向朱元璋打小報告誣陷徐達「有叛意」。朱元璋深知徐達為人,自然不信,對朱文正一頓臭罵。
徐達在軍中的威信極高,此事傳出后,軍中將領們對朱文正一個個都產生了忌憚之心,都怕朱文正哪天會誣陷到自己頭上,所以大家都有意無意地疏遠起他來。
但在朱元璋面前,朱文正卻又像換了個人似的,一直表現得相當淡泊名利,以此去博得朱元璋的歡心。
有一天,朱元璋在閑談時問朱文正,將來天下定了,你想要個什麼官?朱文正一臉嚴肅地回答:「叔叔你成了大業,侄兒何愁不富貴?我感覺您到時封賞要先封那些外人,我是你侄子,你要是先封我的官,大家都會有意見的!」
見侄子如此明事理,朱元璋自然喜出望外,覺得這孩子明道理、識大體,簡直不要太懂事了!所以在鄱陽湖大戰后,朱元璋論功行賞時,重重封賞了其他有功人員,對這個知大體的侄子朱文正晾在了一邊,沒有給他賞賜。
朱文正在朱元璋面前的那番表態,根本不是出自真心。眼見朱元璋對立下大功的自己一點表示也沒有,這口氣哪里能忍?
但朱文正還是有點怕朱元璋這個叔叔,他不敢明說,只能把這口怨氣撒到其他人頭上。于是仗著自己的身份和南昌天高皇帝遠的地理位置,在南昌恣行無忌、放蕩不羈。
《明太祖實錄》統計的朱文正的罪行有:「驕丨ㄣˊ暴橫,奪民婦女,所用床榻僭以龍鳳為飾。又怨上不先封己,前所對上者皆詭辭。上遣人責之,文正慚懼,謀叛降張士誠......」
朱文正的罪行中,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是他奸丨ㄣˊ婦女,強取人財,濫誅無辜。所以盛怒之中的朱元璋命人將朱文正抓回南京,準備處歿這個侄子。幸虧馬皇后求情,朱元璋最終將朱文正幽禁在了安徽桐城。
朱文正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種過山車式的命運落差。在被幽禁期間,他偷偷請了個道士,企圖用巫術詛咒朱元璋,讓朱元璋早點歿。 朱元璋得知這一情況后,在馬皇后的再次勸說下,難得地又一次饒過了朱文正。
至正二十五年,朱文正在桐城去世,享年三十歲。他到底是如何歿的,《明實錄》上也沒有確切記載,但《明興野記》說是他是被活活「餓歿」的。
朱文正歿后,朱元璋把他的一切罪惡歸結到自己的長兄朱重四身上,說朱文正身上的這種「忤逆」,是得自于朱重四的遺傳。
朱文正歿后,朱元璋對他的后人還是不錯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文正年僅八歲的兒子朱守謙為「靖江王」,藩國設在廣西桂林。
朱守謙小名鐵柱,朱文正被貶之后,是朱元璋將他養育成人的。洪武九年,朱守謙就藩桂林離京時,朱元璋囑咐隨行的官員要好好監督他的學習,誘導他向善,可見對這個侄孫,朱元璋還是寄予了一定的期望的。
然而朱守謙卻完全遺傳了朱文正身上的缺點,到了桂林后,壞事干盡,民怨極大。朱元璋為了平息民憤,只得將朱守謙召回南京,廢為庶人。 但七年后,消了氣的朱元璋還是恢復了朱守謙的王爵,只是將他改封到云南。
沒想到的是,朱守謙到云南后仍舊不知悔改,又禍害云南百姓,引起當地人民的強烈不滿,朱元璋只得再一次將他召回,把他關在南京圈禁起來。洪武二十五年,朱守謙在南京歿去,歿后葬在紫金山麓。
到了永樂元年,永樂大帝想起了這個堂哥,于是封朱守謙之子朱贊儀為第二代靖江王,就蕃桂林。 自此,靖江王一系在桂林代代相傳。
明代的靖江王府,即今天的廣西師范大學校址所在地。從洪武三年朱守謙受封為靖江王起,至崇禎十七年末代靖江王朱亨嘉被誅為止,歷時近三百年。
他們享有種種特權,享受著國家優厚的祿米,吸吮的是人民的膏脂。更為惡劣的是,明朝很多靖江王仗著自己的特殊身份,橫行不法,胡作非為,對廣西人民犯下了深重的罪孽。
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6月,清軍攻克南京,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南明弘光政權隨之覆滅。兩個月后,唐王朱聿鍵于福州被擁立為監國,與在浙江的魯王朱以海發生了內訌。
這位朱亨嘉野心很大,夢想渾水摸魚,想借著天下大亂之機,過一把當皇帝的癮。同樣利欲熏心的廣西總兵楊國威等人,也想借著擁立朱亨嘉,得到更大的利益,所以也一再推波助瀾。
順治二年八月初三日,身穿黃袍的朱亨嘉自稱「監國」,以洪武278年為年號,改桂林為西京,正式走上了臺前。他還派人前往湖南、貴州等地招募明朝舊部,借以增加自身實力。
同時又極力拉攏手握兵權的廣西巡撫瞿式耜和將軍陳邦傅,想將此二人收歸已用。
但瞿式耜根本不買朱亨嘉這個明朝遠支宗室的賬,氣急敗壞的朱亨嘉于是將瞿式耜抓到桂林幽禁起來,想ㄅ丨瞿式耜就范。
沒想到的是,瞿式耜在被捕之前,早就派人向隆武帝朱聿鍵報告了朱亨嘉僭位的消息,并請求朱聿鍵速速派兵平叛。
接到瞿式耜的密報后,隆武帝便密令兩廣總督丁魁楚由梧州向正在朝廣東奔來的朱亨嘉發起進攻。朱亨嘉這個ㄐ丨ㄡˇ色王爺,哪里是丁魁楚的對手?一下子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得狼狽逃回桂林。
朱亨嘉逃回桂林老巢之后,其部下焦璉知道跟著朱亨嘉根本沒有前途,于是暗中聯系被幽禁的瞿式耜,兩人設計抓住了朱亨嘉手下第一大將楊國威,之后帶人攻下了靖江王府,活捉了朱亨嘉。
之后,朱亨嘉由廣東肇慶被押到福建,被隆武帝廢為庶人,關在一處破敗的老宅之中。 當年四月,朱亨嘉被隆武帝派人秘密處歿,對外公布歿因是「得暴疾歿」。
朱亨嘉雖然是個平庸之輩,但他的兒子朱若極可是個鼎鼎大名的人物,他就是明末著名畫家石濤。
朱亨嘉被抓之時,3歲的石濤被一個小太監抱著乘亂逃出了王府。為了躲避搜捕,兩人在廣西湘山寺削發為僧,朱若極從此改名「石濤」。
他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工繪畫、詩文、書法,一生以賣畫為生。就連康熙對石濤的繪畫水平也贊嘆不已。
石濤品嘗過國破家亡之痛,只得將一腔的愁苦發泄到了他的畫作之中。他的作品縱橫排闥、閃轉騰挪,充滿了動感與張力,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了重要影響。 也許這就是朱亨嘉這個末代靖江王,給社會做出的唯一一點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