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表面點燈為續命,實則暗藏兩大絕妙之計,真無愧于軍師二字

表面點燈為續命,實則暗藏兩大絕妙之計,真無愧于軍師二字
2022/10/17
2022/10/17

想必三國迷們,對孔明的認識多半是真神人也,同時也會對孔明的身ㄙˇ表示痛惜和遺憾,倘若孔明不ㄙˇ,蜀漢的結局定將有所不同。他在年輕時師從水鏡先生,出師后被劉備于隆中三顧寒舍而請出輔佐。在他的一生中,運用了諸多的計謀幫助劉備一步一步地披荊斬棘,成為三國林立的其中一國,蜀漢的第一任皇帝。

但在后來,隨著劉備的身ㄙˇ,孔明多次上表出師,向北伐魏,結果可以說是差一些就憑借著自己的力量殲滅了魏方西線的大軍,可令人惋惜的是,最終因勞累過度,回天乏術終病逝,但卻難掩此生震主功。三國演義中寫了諸葛亮在最后時期還是想為蜀國繼續獻出自己的力量,奈何天命如此,就欲以天燈續命為餌,暗藏ㄕㄚ機。也就是說,雖然諸葛亮點燈在表面上是為了續命,其實暗藏著兩大絕妙的計策。那這所謂的計策究竟是什麼呢?

1. 釣魚

諸葛亮自己十分的清楚,他跟隨劉備的這麼多年中肯定是得罪了眾多的人,所以就打算借以點燈續命為由,欲釣出幾條有著不臣之心的大魚,誰有謀反之心,一試便可知。因為在他生龍活虎之時,沒有人敢與之作對,陽奉而陰違。若當他在即將身ㄙˇ之際,假裝點燈續命,若有人存在二心,定會出現打破他的施法和陣局。

諸葛亮在點燈施法之前,已經和眾位將領和士兵們提及過,其當年學過某些奇門遁甲之術,欲將點起七七四十九盞天燈并且施法后即可向天再借數年的壽命,并且反復的強調過不能有任何人過來打擾,否則必將前功盡棄。他特意的重復了多次后句,目的當然就是要拋出誘餌,引大魚上鉤,因為大魚可不知此乃引蛇出洞之術,所以百分之百會有所收獲,若抓出奸臣,則可以幫蜀國去一內患,若無人打攪也可有諸多收獲,此乃一石多鳥之策,堪稱智多而近妖。

正當他拾起劍準備施法之時,不料竟是魏延匆匆跑來說有急報,而且誤打誤撞的碰掉了主天燈。此時的諸葛亮已心如明鏡,既不聲張也不怪罪魏延,只道:「天不救我」。隨即聽了急報后就讓魏延離去了。他喚來楊儀和得意門生說:「吾逝世后,緊盯魏延,莫要掉以輕心。」他們領命出去了,之后的事想必大家也清楚,諸葛亮逝世后魏延果然有異動,但姜維等人早有準備,當場便將其誅ㄕㄚ了。

2. 迷惑

孔明想要借以天燈續命來迷惑司馬懿,因為只要他還在世上數年,司馬懿就不敢率軍來犯。因為在前不久,諸葛亮就設計把司馬懿的大軍往上方谷引,隨后一把火幾乎把司馬懿父子和眾多精銳的士兵吞噬殆盡,可是偏偏在這時下了一場及時雨救了司馬懿一命。

自此司馬懿就對他更加的忌憚了,此戰過后就一直以防御為主,任由諸葛亮派人在關前謾罵,甚至諷刺司馬懿是婦道人家,但他絲毫沒有出兵的念頭,高高掛起免戰令牌,并且以妙計平息了眾將士的怒氣。其實司馬懿早就看出敵方的急功近利、想要速戰速決,所以司馬懿就堅持持久戰,等待一個成熟的機會,一舉而破敵。

在諸葛亮逝世后,蜀軍也是封鎖了所有的消息,秘密的開始撤軍了,當司馬懿接到斥候的報告說蜀軍已經開始撤軍了,但他覺得是諸葛亮的又一個計謀,因此就把這個消息給忽略了。隨后又多次的接收到了蜀軍撤軍的情報,此時的他就懷疑不對勁了,親自上關前一看,果真的撤軍了,急忙就率兵前往追趕。正在撤退的蜀軍看到敵方大軍正在火速近前,便將孔明的蠟像推了出來,司馬懿看到后大驚失色,立即鳴金退兵。

過后許久,司馬懿都不敢進軍,怕又吃了孔明的計策。司馬懿不禁想,難道諸葛亮還撐得住?還是另有原因?其實司馬懿在敵方謾罵之時也不是什麼都沒做,他了解到了諸葛亮的飲食習慣,借此判斷出諸葛亮已然命不久矣。只需等上數天或者數個月,諸葛亮必然比他早逝,屆時必然無人能擋得住他司馬懿的大軍。

歷史上的謀士大多都是三步一計,而孔明則是一步三計,難怪被世人稱為智多近乎妖。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