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是劉備最輝煌的時刻,在這場戰役中,劉備第一次在戰場上戰勝曹操。在這場戰役中,雙方精銳盡出,上演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人間活劇。曹操本身的軍事能力要超過劉備,可是在這場戰役中表現卻不盡人意,最終認輸撤出漢中。
那麼,劉備為什麼能夠打敗曹操呢?
建安二十年四月,曹操率軍進攻漢中的張魯。七月,曹操攻克漢中,十一月,張魯投降。而幾乎與此同時,劉備于建安十九年夏占領益州,建安二十年五、六月間與孫權發生湘水之爭。正是因為曹操攻打漢中,劉備才匆匆忙忙和孫權議和,率領主力返回益州。但是曹操并沒有繼續攻打益州,而是留下夏侯淵防守漢中,自己率領主力返回關東。
曹操沒有繼續攻打益州,并不是他的失策。這是因為北方的叛亂勢力并沒有消除,而孫權的威脅更是迫在眉睫。在建安二十年八月,孫權與劉備議和后,馬上調集十萬大軍攻打合肥。多虧張遼等人奮力抵抗,才保證了合肥不失。曹操如果不把主力帶回關東,會對他的統治區的根本重地帶來更多的隱患。
駐守漢中的夏侯淵與益州的劉備由于統治區犬牙交錯,互相交戰不斷。劉備曾經派出多股蜀軍進攻漢中,都被夏侯淵擊敗,損失很大。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法正向劉備建議奪取漢中。他向劉備分析了雙方的優劣,認為奪取漢中勢在必行。劉備采納了法正的建議,親自率軍發動了對漢中的進攻。
法正在向劉備建議的時候,分析曹操當年奪取漢中后,不順勢對益州發動攻擊,而是留下夏侯淵、張郃防守,自己率領主力馬上撤回。這不是曹操兵力、智謀不足,而是在他的核心地域發生了重大的變故,需要他馬上回去處理。如今漢中的夏侯淵和張郃采取守勢,而且他們的能力比不上劉備陣營的將帥。如果去攻打他們,一定能夠奪取漢中。
法正對劉備的分析是十分正確的。曹操沒有攻打益州,正是由于他的統治區十分不穩造成的。就在他返回關東的時候,孫權就對合肥發動了強攻。如果不是曹操盡快將主力帶回關東,孫權是不會輕易收兵的。如果孫權突破了淮南防線,曹操的腹心地區就兇多吉少了。
但是,經過了近兩年的時間,曹操和孫權在經過多年交鋒,形勢已經漸趨穩定。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濡須口之戰中,孫權向曹操請降。自此,曹操暫時壓制住孫權,將會把矛頭轉向劉備。如果劉備不趁曹操主力還在關東的機會奪取漢中,將會對益州帶來嚴重不利的影響。因此,劉備搶先發動漢中之戰,正是抓住了天時的良機。
由于劉備搶先發動了漢中之戰,在戰略上搶占了先機,這使得漢中的曹軍陷入十分不利的態勢。在劉備親自率領下,曹軍步步敗退。由于曹操不能親自到漢中指揮,于是他向夏侯淵指示,采取防御為主的戰略。并且告誡夏侯淵不可專意恃勇,要不惜示弱防守。
但是,夏侯淵并沒有完全聽從曹操的勸告,他雖然采取了防御的戰術,卻依然對劉備采取了多次反擊,給劉備造成了可乘之機。建安二十四年一月,劉備聽從法正的謀劃,率領軍隊南渡沔水,緣山稍前,在定軍山扎營。夏侯淵率領軍隊前來爭奪,被黃忠在戰斗中斬ㄕㄚ。曹軍由于失去主帥,因而大敗,再也無力和劉備爭奪。
雖然曹軍推舉了張郃代替夏侯淵指揮軍隊,暫時穩定了陣腳。但是此時的曹軍已經落入下風,戰場的主動權操縱在劉備的手中。曹操在聞訊后,率領關東的主力前來救援。但是當曹操趕到時已經為時已晚,劉備已經占據了有利地勢與曹操對峙。
劉備在得知曹操到來的消息曾經說過,「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這是因為劉備已經對曹操占據了先機,他依托有利的地勢,對曹操堅守不戰。曹操一直找不到和劉備決戰的機會,自己的后勤又多次遭到劉備軍隊的襲擊。在無法打破僵局的情況下,曹操最終決定放棄漢中,將主力撤回關東。
在事后,曹操在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曾經把漢中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地形不利。他說南鄭如同一座天獄,而從關中到漢中的中斜谷道就是五百里的石穴。正是地形的不利,嚴重限制了曹操的軍事行動,使得他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來打敗劉備。
劉備打敗曹操的最后一個原因就是占據了人和。劉備占領益州之后,就開始對益州進行了治理。他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鎮守成都。在諸葛亮的治理下,益州很快擺脫了劉璋時期的混亂局面,為劉備繼續作戰奠定了基礎。史書記載,諸葛亮鎮守成都期間,足食足兵,為劉備解除了后顧之憂。
劉備在奪取成都后,將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團結起來。一時間,劉備陣營中人才濟濟,囊括了各方面的人才。這些人中,有劉備從北方帶來的老部下,有荊州的人員,有益州的人員。在劉備的領導下,這些人才團結一致,共同為劉備的事業效力。
在劉備爭奪漢中的時候,多次向諸葛亮寫信求援。諸葛亮接到信件后猶豫不定,當他詢問楊洪的時候,楊洪回答說,漢中與益州唇亡齒寒,這是家門之禍。應當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有什麼可疑問的。諸葛亮聽從了楊洪的建議,動員益州的人力、財力,保證了劉備的軍事行動。
益州的百姓之所以為劉備效力,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曹軍對當地百姓的殘暴對待。曹軍在關東的征戰中,就進行過無數次的屠城暴行。在進攻漢中和關中時,這些暴行依然沒有減少。對于那些膽敢不順從曹軍意志的百姓,曹軍不是屠ㄕㄚ就是遷移。這不但激起了當地百姓的反抗,還讓曹軍的暴行聲名遠播。
為了讓自己不落入曹軍的手中,益州上下團結一致,給予了劉備最大的支持。反觀曹軍方面,不但面臨著后勤的困難,還面臨著此起彼伏的叛亂。在夏侯淵與劉備決戰的關鍵時刻,曹操還在關東指揮部下平叛。正是劉備得到了人和之利,才增加了戰勝曹操的籌碼。
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打敗曹操,主要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在天時上,劉備抓住曹操身陷關東,無法顧及漢中之機,再加上漢中的曹軍將帥能力不敵劉備君臣。劉備果斷發動漢中之戰,使得曹軍陷入被動挨打的不利態勢,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在地利上,劉備聽從法正的獻策,在定軍山打敗曹軍,陣斬曹軍主帥夏侯淵。這樣劉備就占據了戰場的主動權,對隨后趕來的曹操有了先機之利。雖然曹操的軍事能力、兵力都超過劉備,可是受到地形的限制,無法打敗依托地利堅守不戰的劉備,最終只能認輸撤退。
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劉備占據了人和。由于曹軍對百姓的殘暴統治,使得百姓逃亡,惡名昭彰。益州的百姓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家園,對劉備進行了全力支援。這使得劉備在作戰中足食足兵,占據了優勢。而曹軍本身背靠秦嶺天險,后勤供應困難,再加上百姓的逃亡,更加重了后勤的負擔。在長期對峙中,曹軍不堪重負,只有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