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清史稿》評價恭王府
眾所周知,恭王府是我國歷史上的重點文物之一,從時間上來看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大貪官和珅,府邸的建筑風格基本都是仿照紫禁城建設的,可見其奢侈豪華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恭王府雖然是一座修建非常講究的府邸,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王府本身,而是其中的一塊福字碑。
這塊碑文最早是康熙皇帝獻給孝莊太后的,而后經歷雍正、乾隆一朝,被和珅偷到了自己的家里。
乾隆去世、嘉慶皇帝查抄和珅的家,發現了紫禁城中丟失的這一塊福字碑,然而當他想將福字碑重新挪到紫禁城中時卻發現動都不敢動,只能無奈放棄這個想法。
那麼,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福字碑。
康熙是我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君王之一,不過他的成功離不開一個人,那便是皇太極的妃子、順治皇帝的母親、康熙自己的祖母孝莊太后。
孝莊太后先后輔佐了清朝三代君王,其威望、影響力不言而喻,康熙擊殺鰲拜、平定三藩的背后皆有孝莊的影子,也是因為如此康熙皇帝對自己的這位祖母非常尊敬、孝敬。
人生晚年孝莊太后體弱多病,康熙皇帝出于孝心就仿照古人的做法,先是沐浴、齋戒三天,而后寫下了一個「福」字,只是這一個福字并不那麼簡單。
「福」字是仿照魏晉時期王羲之的筆法寫出來的,而且還加蓋了康熙皇帝自己的印璽,寓意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而且還帶有一定的、鎮天下所有妖邪的功效。
原本,孝莊太后的身體虛弱無比,說來也奇怪,自從收到孫子給自己寫的這一個「福」字之后,身體、精神都變得非常棒,康熙皇帝自己都覺得很詫異。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立刻讓工匠把這個福字雕刻成了一塊石碑,後來就成為了清朝皇室的一個寶貝,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字」,據悉被擺放在紫禁城中的御花園中。
那麼,這個福字碑到底有什麼特色呢?王羲之書法的特色僅僅只一其中之一,字體的本身以及字己的組成也蘊含著無窮的奧妙和無盡的祝福。
福字碑的福字首先有著宋徽宗瘦金體的外形,其字形狹長而形窄,寓意為「長瘦(壽)福」。另外,福字表面上看是一個福字,但是它看上去卻又有著壽字的輪廓,好似福、壽兩個字被綜合到了一起。
這還不是福字碑最讓人贊嘆的地方,福字碑中的福字包含了田、子和才等多個字體,意味著衣祿全、一口田、子孫滿堂的意思,可謂是截然不同的一副墨寶。
經過多年的演變,現代人把這一個福字碑理解為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此為五福,同時也有著福中有壽,壽中有福,福祿(才)壽三全的意思。
清朝時期還有「異體字」一說,異體字與現在的錯別字相同,可是異體字卻是為了某種寓意故意寫錯的,所以含義又與錯別字不同。福字碑中福字的「田」字部首,上面沒有封口,此一點寓意為鴻福無邊、無邊之福。
總的來說,這一個福字真正達到了一字千金的程度,孝莊去世后康熙將其放在了御花園,而后經歷了雍正時期、乾隆時期,最終被大貪官和珅看中。
和珅早年曾擔任過乾隆皇帝的內務府大臣,大致意思就是管理皇宮中的諸多事務,根據一些野史資料的記載,和珅某天剛好看見了福字碑便想要將其據為己有,學富五車的他也深知福字碑的源源。
然而,從皇宮之后把福字碑光明正大地搬出去自然不可能,于是他便借助修繕下水道的借口,把這一塊福字碑悄悄從小水道中運送了出去。
福字碑作為紫禁城里的至寶,和珅和不敢光明正大地把它擺放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于是便修建了一座假山,而后將福字碑鑲嵌到了假山之中,這樣其它人就很難發現福字碑的存在。
自從福字碑被和珅偷到了自己的家里,它便一直存在于假山之中,紫禁城雖然發現福字碑不見了,但卻找不到任何的線索將之尋找回來,此事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不了了之了。
乾隆皇帝退位后嘉慶繼位,但乾隆依然把控著朝堂大權,和珅作為他在朝堂上的話事人,每天都把軍政事務報給他,這一時期嘉慶迫于乾隆的壓力不敢動和珅。
大約在嘉慶四年初,乾隆皇帝駕崩,和珅開始被清算。
當時,滿朝文武羅列了和珅近20條罪狀,所有的罪行加起來幾乎可以將他抄家、凌遲,但嘉慶念及和珅的功勞以及公主的面子(和珅的兒子是駙馬)僅僅將其賜死。
話說,和珅被抄家的時候官員從其家中的假山之中發現了福字碑,位置大約就是在今天恭王府的太湖石假山上,假山內部有一個秘云洞,洞里面剛好就拜訪這康熙皇帝命人雕刻的福字碑。
嘉慶皇帝得知此事后,憤怒的同時便讓人把福字碑給重新搬遷到紫禁城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情始終沒有任何的進展,因為有人告訴嘉慶皇帝福字碑所在的位置不一般。
自魏晉之后,道家、玄學開始蓬勃發展,皇室之人對于風水學問更是深信不疑,嘉慶皇帝也是這樣一個人。當時,有人告訴他福字碑所在的區域為龍脈所在,而且還是北京城的龍脈。
從現在的地圖來看,恭王府、福字碑與門口的一條大路剛好就處于城池的中央,簡單來說就像是一條分界線一般,把整個北京城平均分為兩個部分。
擅自動搖龍脈就等于動搖一國的氣運,所以嘉慶皇帝即使再惱怒,也不敢拿大清朝的國運開玩笑,自此之后福字碑便一直留在了恭王府之之中。
後來,恭王府多次易主,但福字碑一直都沒有挪動,至今都還在恭王府假山中的密云洞內。值得一提的是,福字碑被發現之后,為了保障大清朝國運的穩定嘉慶曾讓人把整個假山封堵起來。
但在1962年的時候被周總理發現了假山造型的不凡,后經專業人員研究、探尋,最終將埋藏百年的福字碑挖掘了出來。作為恭王府的鎮園之寶,福字碑早已名傳天下,遠道而來的旅客也多是沖著福字碑的名頭。
幾百年的時間過去了,福字碑依然被國人稱之為「天下第一福」,可見這一個福字的不凡之處。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文獻:《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