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魏延的根本矛盾,在于北伐究竟是該出祁山入隴右,還是出子午谷攻長安。這是兩個戰略目的完全不同的選擇,所謂隴右就是涼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一帶。涼州土地貧瘠、人口稀少,但西涼鐵騎聞名天下,能有效補全蜀軍騎兵不足的短板。且距離中原腹地較遠,攻克難度更小。
而關中以舊都長安為中心,屬于曹魏雍州之地,也就是如今的陜西大部。關中平原沃野千里,人口稠密且有舊都長安,是天下最繁華的州郡之一。攻下長安不僅能收獲大義,且能使得蜀漢國力翻倍,如昔日強秦一般虎視魏、吳兩國。但長安門戶潼關,距離洛陽不足300里,魏軍主力5日便可支援而來,這就是子午谷奇謀險要之處。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三國志》
關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三國志》和《魏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三國志》中,魏延是請求與諸葛亮分兵,帶一萬人出子午谷奇襲潼關,封鎖關中門戶,阻擋曹魏東部援軍。而后諸葛亮率蜀軍主力,吞下長安在內的整個關中。
而《魏略》卻說,魏延是要率5000精銳,帶十日糧草穿越子午谷。然后嚇走曹魏駙馬夏侯楙,一舉攻克人心惶惶的長安城。而后諸葛亮帶領蜀軍主力,二十天內趕至長安,共同抵御曹魏大軍。
那麼哪個更可信呢?很顯然《三國志》的說法,更符合常理。魏延帶萬人,出子午谷奔襲的是潼關而不是長安,意圖也是阻擋中原曹魏援軍,而不是占領長安城。
首先,從難度來說,長安城駐軍何其之多?五千人或一萬人穿過子午谷,沒有攻城器械,根本不可能攻克長安城防。其次,對蜀軍來說攻克潼關,能夠依靠有利地形阻擋曹魏中原主力。可攻克長安并守城,要同時面對中原大軍、隴西魏軍、武關北上的南陽軍合圍,這會將蜀軍陷入一個全方位的包圍圈。
從難度來說,5000步兵攻擊長安,根本沒有可行性;從利益來說,潼關地勢險要,借此阻擋中原魏軍,換取蠶食關中的時間,遠比ㄙˇ守一座長安要好。因此,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應當是《三國志》中的分兵一萬攻擊潼關,換取諸葛亮蠶食關中所需要的時間。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拒絕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呢?因為,洛陽距離潼關不足300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兩個要點。第一,曹魏必須忽視子午谷的防御,讓魏延順利穿過。第二,潼關守軍必須一擊即潰,否則長安、洛陽的魏軍,三日之內便能合圍魏延一萬蜀軍。
這就是子午谷奇謀的巨大風險,后續還有魏延1萬蜀軍,必須擋住曹魏十數萬中原大軍的支援;諸葛亮必須盡快,攻克、安定關中各城;以及曹魏騎兵不能效仿曹操討伐馬超之際,繞道黃河渡口入關中等問題。
綜合來說,諸葛亮不同意魏延效仿韓信,子午谷奇謀的根本原因是——韓信面對的是一群松散的諸侯王,漢軍勢力強于失去秦人信賴的章邯;而蜀軍面對的是鐵板一塊的魏國,且魏國中原大軍勢力遠強于蜀國。
子午谷只是戰爭的前奏,而非戰爭的結束。這并不是一個5000士兵或1萬士兵的賭注,而是要整個蜀軍主力必須壓進關中的豪賭。入關中的蜀軍,要同時承受關中魏軍的抵抗,隴西魏軍的襲擾以及中原魏軍的支援。這就是諸葛亮無法接受,魏延子午谷奇謀的原因。
那麼諸葛亮的選擇是什麼呢?以趙云出斜谷為誘餌,自率主力封鎖街亭,攻克整個隴右之地。諸葛亮選擇隴右,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遠,離中原足夠遠,從洛陽到潼關不足300里,但洛陽到隴右門戶街亭足足有上千里。足夠的空間距離,就意味著諸葛亮有足夠時間攻克整個涼州。
二是巧,隴右的位置能用巧計,趙云帶偏師出斜谷,吸引走了曹真的主力。這就意味著隴右魏軍,在短時間內是沒有任何援軍的。諸葛亮自祁山入隴右,距離趙云的斜谷偏師,直線距離接近500里。就算魏軍反應過來中計,至少也要十多天才能趕到街亭。
而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則不行,這里東邊離洛陽不到300里,西邊就是整個涼州。坐落于中部的關中,無論如何行軍都打不了時間差,反而要面對各個方向魏軍的合圍。這就是諸葛亮選擇兵出祁山,直取涼州的原因。
事實上第一次北伐,也正如諸葛亮部署一般:斜谷的趙云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祁山的諸葛亮連破天水三郡之地;但唯一的缺失是駐守街亭的馬謖,沒有擋住張郃的援軍。馬謖的街亭之失,并非一個城池的淪陷,而是在諸葛亮即將吞下整個隴右的時候,把魏國援軍放了進來。
就像一個氣球,吹得完全飽了,扎好口就大功告成之際,有人松開了口一般。這就是馬謖失街亭之后,諸葛亮火速撤軍的原因。魏國援軍沒被擋住,諸葛亮喪失了消化隴右的時間,隨著魏軍不斷進入隴右,這只會成為一場毫無意義的拉鋸戰。
趙云在斜谷的拼ㄕㄚ,諸葛亮的時間差謀算,都因為馬謖街亭之失,喪失了吞掉涼州的機會。這就是非ㄙˇ不可的原因,也是諸葛亮自貶三級的緣由。一州之地將要大功告成之時,因為錯用一個街亭守將功虧一簣,這就是第一次北伐崩盤的關鍵點。
兩相對比,我們不難發現:諸葛亮的守住街亭,阻擋曹魏援軍,吞下整個涼州的策略;與魏延兵出子午谷,用潼關阻擋曹魏援軍,吞下整個關中;并沒有實質性區別,只是目標是隴右和關中不同而已。
打關中最大的問題是,離洛陽等中原腹地太近,又被隴右夾雜中間。蜀軍在軍力弱勢情況下,無法利用空間打時間差,形成局部有優勢來獲取勝利,這就是魏延子午谷奇謀不可取的地方。
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三國志》
而魏延卻忽略了打涼州的空間優勢,只是偏執地認為諸葛亮怯弱,不能讓他盡情施展才華,這就是魏延的性格缺陷。事實證明,面對鐵板一塊的敵人時,出子午谷打長安并非上策。因為這會同時遭到長安的阻擊、隴右的騷擾,和中原的支援。
諸葛亮北伐1400年后,「闖王」高迎祥率領6萬精銳義軍,自子午谷北上。為孫傳庭2萬民團新兵阻擊,最終兵敗身ㄙˇ,以絕對優勢的兵力而敗亡,就是證明了魏延子午谷奇謀的致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