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經常在一些影視劇中,看到那些手持長刀的錦衣衛。他們武功高強、心思敏捷、又具有正義感。其實,錦衣衛不只是存在于影視劇中。錦衣衛在中華的歷史上聲名遠播。自從朱元璋建立錦衣衛,到明朝的滅亡,錦衣衛存在了290年之久。
錦衣衛的存在,曾讓大明朝的文武百官聞風喪膽。為何這麼說呢?其實,錦衣衛是一支直屬皇帝領導的軍隊,他們只聽命于皇帝。而錦衣衛大多數都隱藏于百官的身邊,讓人無從察覺。有的人當晚說了一句夢話,第二天就有可能傳到皇帝的耳朵里。因為有了錦衣衛,滿朝的文武百官幾乎沒有了任何的隱私可言。而最讓百官害怕的是,一旦得罪了錦衣衛,就有可能遭到滅頂之災。
可以說,錦衣衛位居萬人之上,一人之下。又因為皇帝沒有設置對錦衣衛管轄的機構,也就導致了錦衣衛發展到了后期,權力熏天,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沒有人不懼怕錦衣衛的。而錦衣衛也憑借手中巨大的權利,為非作歹,甚至還出現了亂誅忠良的現象。
由于錦衣衛是世襲制,經歷過數十年的發展,人數已經數倍的增長。從一開始的幾百人,到了嘉靖年間,已經壯大了15萬人。有了如此龐大的隊伍,可以說為皇帝的安全多了一層保障。但是,在崇禎帝自盡時,這支15萬人的錦衣衛卻沒有出來保護他們的主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可以肯定的是,在崇禎帝時期,錦衣衛的數量確實達到了15萬之多,甚至更多。而崇禎上吊自盡時,沒有一個錦衣衛前來救駕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錦衣衛首領的叛變。錦衣衛的首領指揮使是正三品的官職。崇禎上位以后,非常看重指揮使駱養性,不僅把他升任為正二品的左都督,還對他無比的信任。
然而,崇禎的信任換回來的卻是駱養性的背叛。在大明王朝落難之際,駱養性第一個跳出來當了叛徒。就在大明朝滅亡的前一年,為了能挽回自己的江山,崇禎帝曾命令駱養性率領著錦衣衛大軍大戰清軍。然而,駱養性率領的大軍不僅沒有和清軍廝誅。而且還在城門被攻破之時,直接跑到了城門口迎接清軍。通過出賣自己的主子,駱養性還混了個天津總督的大官。
其二,此時會有人說,錦衣衛可是15萬人呢。即使是駱養性做了叛徒,也不可能所有的錦衣衛都當了叛徒吧?其實,錦衣衛確實有很多人忠于大明王朝的。但是自從駱養性當了錦衣衛的首領以后,在他的帶領下,錦衣衛早就腐敗不堪。在錦衣衛的內部,更是出現了買官賣官的現象。這也導致了那些忠于明朝的錦衣衛要麼被擠兌出去,要麼就是生活在最底層,沒有任何的發言權。
其實,大明王朝滅亡了以后,錦衣衛還存在了一段時間。清軍入關以后,收編了錦衣衛并改名為鑾儀衛。錦衣衛也從上通天子的特務機構,變成了沒有實權的儀仗隊。因此,從那以后,錦衣衛變得越來越弱小,最后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縱觀錦衣衛的發展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不管是一個政權,還是一支隊伍。只要它們變得腐敗起來,最終都會走向滅亡。就像朱元璋建立的錦衣衛時,那時候的錦衣衛可是手握天下大權,天下之人沒有人不感到畏懼的。然而,到了明朝末期,由于錦衣衛的腐敗,最終走向了末路。這樣的結局真是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