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歿前為何無視趙云,把兵權給了李嚴?一年后諸葛亮給出答案
2022/05/07

趙云來了,劉備為何不走?

公元223年,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生命進入到了最后時刻。但夷陵之敗,卻依然猶如一塊大石頭,壓得劉備一直喘不過氣來。

自劉備逃到永安后,按理說隨著趙云率兵趕來護駕,迫使陸遜撤兵罷戰后 (先主失利于秭歸,(趙)云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劉備就應該回成都去修養了。畢竟這里已經有了趙云,足以抵擋吳兵。

但哪料劉備卻堅決不走,就是強悍駐扎在了永安,那麼劉備為何這麼執拗?筆者認為有兩點原因。

其一,無顏回江東!夷陵之戰,是劉備頂著諸多反對聲音,強悍開戰的。哪料卻幾乎全軍覆沒。遭此慘敗后的劉備,如何面對成都諸位臣子?越是雄主,就越在乎顏面,劉備已不再是織履販席的小商販,而是開國君主了。

萬一真有不開眼的臣子,非要對夷陵之敗進行追責,劉備是誅了人家,還是坦誠自我檢討?

誅了人家?憑啥?且此例一開,就絕非誅一人可免,必會引發內部震動。自我檢討?更不可能!蜀漢經此大敗,已經產生了嚴重的生存危機,就算劉備要自我檢討,也必須等度過此危機后,才可進行。

其二,情況不允許!陸遜雖暫時退兵了,但孫權卻顯然沒想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不斷調整部署,意圖吞并蜀漢。劉備若此刻敢回成都,就意味著示弱。孫權必定會發動攻擊。

因此劉備強悍駐守在永安,這個抵抗東吳的前線,就是表示:夷陵之戰還沒完,我老劉這一輩子怕過誰?敗得多了!果然,劉備這一強悍表態,讓孫權產生了恐懼感,派遣使臣來求和,卻遭劉備斷然拒絕!

且劉備還給陸遜寫信表示:如今你們東吳的壓力大不大啊?我可知道了,曹丕已經南征孫權了,要干掉你們。 「 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到時候我自永安出兵,來個兩面夾擊,小陸啊,別得意,看我老劉怎麼收拾你!

陸遜也看穿了劉備的意圖,回信道:嚇唬誰啊?你還老劉呢?都被我燒焦了,嘴卻挺硬。有種你就來,「 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讓你有來無回,看你還敢嘴硬!

雙方嘴炮打得這叫「波瀾壯闊」,誰也沒騙了誰。劉備果然是無力東出,東吳也是不敢貿然西取,是「麻稈打狼兩頭都怕」!

這其實便是劉備強悍駐守永安,最想得到的結果。無論是他自己的顏面問題,還是當時的情況導致,都是為了解決夷陵兵敗后的蜀漢生存危機——劉備的心里,比誰都苦。

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隨著曹丕和孫權,開始掐架。蜀漢嚴峻的局面,算是得到了緩解,劉備也終于可以把心放下來了。皆知這人,若猛然從高強度的狀態中放松下來,往往身體上都會產生不適。劉備卻比這情況嚴重得多!

他已經嚴重透支,且年歲已高,之前完全是靠毅力,咬牙挺到了曹丕和孫權開戰。故而劉備這一放松,就意味著生命進入最后的時刻了。劉備也清楚意識到了這點,于是連忙讓諸葛亮,從成都趕緊過來。

就這樣,歷史上著名的劉備托孤事件開始了。概括說來劉備托孤了兩個人。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托孤諸葛亮,不但說出了「 君可自取」這句話,還把兒子劉禪給了諸葛亮。另一個便是托孤李嚴,是把蜀漢兵權給了李嚴,所謂「 統內外兵事」。

用如今誰都能明白的話說便是,李嚴成了「蜀漢總司令」,而諸葛亮則是丞相,「 政由葛氏」,這明顯就是一文一武的搭配。所以劉備托孤,沒那麼多「厚黑」,當時蜀漢處于亡國邊緣,劉備哪還有心情和可能,去試探這個,觀察那個?

劉備那是啥人,誰怎麼樣,他早就心里有譜了,還用如今試探,那不是太晚了嗎?比如,在劉備臨歿前評價馬謖: 言過其實不可重用。劉備沒有把兵權給諸葛亮,根本就不是啥問題。

一則,諸葛亮手里有劉禪,他還需要兵權嗎?連劉禪自己都坦言,「 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即,我小劉就是橡皮圖章,我相父說怎麼辦,我二話不說就蓋章!

二則,當時蜀漢內憂外患,但最急需解決的,便是如何讓蜀漢,平穩過渡到劉禪當家!而劉備歿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那兒子根本不行,諸葛亮才是頂梁柱,故而所謂過渡到劉禪當家,其實就是讓諸葛亮抓起來。在這種局勢下,諸葛亮還有啥精力再管其他的?

因此,李嚴雖拿到了蜀漢的兵權,卻被劉備要求:鎮守在永安,任務就是提防東吳進攻。而諸葛亮則回了成都,站在劉禪身邊,替老劉和小劉,來收拾蜀漢這爛攤子。

故而,真正值得探討的問題是:明明趙云當時也在永安呢,在關羽、張飛去世后,趙云儼然成了蜀漢軍中第一大佬,又對蜀漢忠心無二。可為何劉備偏偏無視趙云,卻選擇了李嚴?

一年后諸葛亮給出答案

在筆者看來,這是由兩方面決定的。

其一:趙云的位置更關鍵。在劉備歿后,趙云便離開了永安,跟著諸葛亮回到了成都,并被委任為「中護軍」。

何為中護軍?「 其掌管禁軍,宿衛皇室……掌管選拔武官」。這就是趙云一直是「保鏢」的說法來源之一。但顯然趙云這個「保鏢」,是不是權力有點太大了?連蜀漢武將們的升遷、調動啥的,都要經過趙云「圈閱」認可。

所以趙云雖沒有兵權,卻比擁有兵權還牛,不但要負責京師和皇宮的保衛工作(皇上身邊的心腹重臣),還是選拔將領之人!那麼將領是干啥的,當然就是帶兵的!這就是官職不起眼,實權卻驚人!誰說劉備無視趙云?分明是把趙云當成了定海神針使用。

其二:配合諸葛亮。前面說了,劉備在永安硬頂東吳,這才換來了雙方「麻桿擊狼」,算是穩定住了局勢。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保證蜀漢在自己歿后,能平穩過渡。而諸葛亮又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人選。

給了李嚴兵權,卻安在永安。趙云沒有兵權,卻回到成都「掌管選拔武官」。劉備這波操作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讓趙云配合諸葛亮——膽敢有人對劉禪不敬,趙云的「青釭劍」就拔出了!膽敢有誰給諸葛亮鬧幺蛾子,趙云就上了!

有故事的老江湖們都明白:有時候,你想把一個道理講得誰都服從,不是僅靠嘴說的,更需要一對鐵拳在后面鎮著!諸葛亮負責動嘴,趙云負責動武,這才能保證蜀漢的平穩過渡。

而劉備手下那些名將中,也唯有趙云最識大體,最懂得配合與合作的重要,威望當時也最高!你把魏延搞來,能達到趙云這效果嗎?絕對不能。所以劉備精明得很!

果然一年之后,蜀漢政權平穩過渡完成,而同時諸葛亮也開啟了第一波操作,啥?重新聯合東吳!派鄧芝為使,出使東吳,孫劉再次聯盟!

當年劉備拒絕跟孫權和解,那是不得不如此,根本不是劉備不想和解!因為劉備明白「真正的友誼是打出來」的。東吳按住他這通摩擦,你說和解我就和解,這是啥「聯盟」,基礎在哪兒?

如今,經過這一波操作之后,在諸葛亮的主持下,孫劉再次聯盟,這才是真正的聯盟。

若當年劉備真把兵權給了趙云放在永安,讓李嚴回來。一則蜀漢的平穩過渡,將產生波折,畢竟李嚴也是一方大佬。二則,趙云在永安統兵,這擺明了就是要跟東吳歿磕!因為趙云是當時蜀漢唯一名將了,所傳達出的信息,跟李嚴在永安,絕不一樣!

因此一年后,諸葛亮用跟東吳和解,取得聯盟,給出了此問題的最終答案。同時也宣告著:蜀漢度過了最危險的時期!

AD
文章
圖集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