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謀士如云。臥龍、鳳雛、鬼才、冢虎各有特點,當諸葛亮等三人去世之后,已經無人能和司馬懿比拼智謀。公元249年,司馬懿靠長期隱忍和謀劃,發動高平陵之變,成功掌控曹魏政權,三國歸晉后,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成了最后的贏家。晉武帝司馬炎固然是一時人杰,但論謀略,司馬懿的另一個孫子也不可小覷,此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司馬繇。
這件事要從三國后期說起,曹魏名將文欽有兩個兒子,分別是文鴦、文虎,特別是文鴦,被人稱為三國后期第一武將。因為司馬師廢黜曹芳,文鴦隨父親文欽一起率軍投奔東吳,討伐司馬師。文鴦作戰勇猛,曾率領十余人ㄕㄚ入司馬師的大營中,左突右沖,ㄕㄚ得司馬師非常狼狽,甚至有傳聞司馬師就是被文鴦嚇ㄙˇ的。
《晉書》云:
鴦之來攻也,驚而目出。懼六軍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嚙被敗而左右莫知焉。
但后來,諸葛誕ㄕㄚ掉了文欽,文鴦走投無路,被司馬昭招攬,重新投魏。司馬昭愛才,封文鴦為關內侯。
因文鴦曾導致司馬師去世,司馬昭不ㄕㄚ文鴦,反而封賞他,讓司馬家族的很多成員不服,其中就包括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
司馬懿有九個兒子,長子司馬師和次子司馬昭最為出名,司馬伷是司馬懿的第三子,他的妻子是諸葛誕(諸葛亮堂弟)的長女。也就是說,司馬伷之所以反對司馬昭招降文鴦,表面上看因為文鴦是害ㄙˇ司馬師的人,其實還有一層原因,因為司馬伷的岳父諸葛誕曾ㄕㄚ了文鴦的父親,他怕文鴦一旦得勢,會找岳父乃至自己報仇。
司馬昭去世后,司馬炎登基,公元280年,司馬炎發動六路大軍去吳國,吳主孫皓兵敗投降,三國完成一統。而率軍滅吳的將領就是司馬伷。司馬伷在西晉功勛卓著,又是司馬炎的三叔,因功被封為瑯琊王。司馬伷在宗室中影響力極大,在司馬伷的壓制下,文鴦雖然勇猛,但并沒有什麼異動。但司馬伷去世后,他的兒子司馬繇立即動手鏟除了文鴦。
司馬伷有三個兒子,其中小兒子司馬繇從小聰明過人,性格剛猛,而且長得非常俊俏,司馬炎眾多堂兄弟站在一起時,司馬繇總能憑借才能和相貌出盡風頭。司馬炎也非常喜歡這位堂弟,封司馬繇為東安公,任黃門侍郎(皇帝的近侍),常常陪在身邊。司馬繇雖然文韜武略,但他心胸狹隘,繼承了父親對文鴦的敵意,一直勸司馬炎ㄕㄚ掉文鴦,但司馬炎不為所動。
公元291年,賈南風發動政變,鏟除太尉楊駿,司馬繇立即偽造證據,誣陷文鴦和楊駿串通一氣意欲謀反,賈南風立即派兵ㄕㄚ了文鴦三族。司馬繇為何要設計陷害文鴦?就是因為文鴦的父親被司馬繇的外公諸葛誕所ㄕㄚ,司馬繇害怕文鴦終有一天會對舅舅家發動報復,決定先下手為強。因為「誅心」之念,一代名將文鴦就這樣ㄙˇ在了司馬繇之手。《晉書·司馬繇傳》云:
東夷校尉文俶(文鴦)之父為繇外祖諸葛誕所ㄕㄚ,繇慮俶為舅家之患,是日亦以非罪誅俶。
司馬繇仗著自己是賈南風的親信,擅權亂政,大肆封賞百官意圖拉攏人心。這遭到了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的第四子)的猜忌,好在司馬繇處事圓滑,他最終只是被司馬亮貶到外地,但很快又被起復,一度擔任尚書左仆射。
八王之亂時,司馬穎叛亂,晉惠帝派兵討伐,司馬繇曾代表朝廷勸降司馬穎。不料,司馬穎戰勝了朝廷,下令捉拿司馬繇。司馬繇知道自己大禍臨頭,于是帶著心腹侍從宗典連夜逃走,司馬繇逃離京城,在和陽渡河的時候,發現前面官軍檢查非常嚴格,而且自己的畫像還在旁邊貼著,十分危險。于是,司馬繇靈機一動,想出一個主意。《智囊全集》云:
至河陽,為津吏所止,從者宗典后至,以馬鞭拂之,謂曰:「舍長,官禁貴人,而汝亦被拘耶?」因大笑,由是得釋。
司馬繇老謀深算,他先換上百姓的布衣,然后對侍從宗典說:「等一會檢查我的時候,你追上去用馬鞭對我!」宗典明白司馬繇的意思。于是,在官兵檢查司馬繇的時候,宗典騎馬從后面趕到,一記馬鞭,大聲道:「朝廷下令禁止朝廷官員渡河,你這個下等奴隸竟然也會被守軍攔下了檢查,真是笑ㄙˇ人了!」
守軍聽聞后,只顧檢查宗典,而直接放了前面那個「奴隸」,就這樣,司馬繇順利逃出城門。而宗典是真正的仆人,他的畫像自然不會被貼在關口,也順利過關。
司馬繇智慧過人,有他的祖父司馬懿的謀略,然而,西晉王朝當時已經搖搖欲墜,天下大亂,司馬繇最終也成了這個亂世的陪葬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