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除掉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除掉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2022/04/17
2022/04/17

朱元璋給自己挖了一個坑,跳進去之后差點就沒能跳出來,而造成這一切的人,就是歷史上最后一個丞相胡惟庸。

朱元璋ㄉㄚˇ天下,李善長功不可沒,因此明朝建立后,李善長就成為中書省左丞相,位列百官之首。

不過,李善長封相是洪武三年的事情,而在此前兩年,朱元璋其實并不愿意將權力分給任何人,封李善長為丞相其實是為了安撫淮西勛貴集團,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歷史上,朱元璋是個極度貪念權力之人,達到了神經極其敏感、猜忌心超強的程度。

李善長封相之后,很快就開始膨脹了,他不但待人苛刻,嫉妒心強,還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私利,朱元璋因此很不開心,就準備罷黜李善長。

有一天,朱元璋找來劉伯溫,問他李善長之后誰可以當丞相,結果他將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一一都給否決了,大意是說這三個人雖然學識和才能,但要麼氣量不行,要麼人品不行,只有李善長最適合當丞相。

朱元璋聽完更加不開心了,覺得連劉伯溫都害怕李善長,就更應該罷免他了,于是很快就讓李善長回家養老去了。

李善長之后,朱元璋先后讓楊憲和汪廣洋擔任中書左丞相,結果楊憲專權而汪廣洋辦事畏手畏腳,朱元璋為此十分上火,開始考慮永久廢除中書省,將大權收歸已有。

不過,朱元璋也有自己的苦惱,那就是功臣集團依然強大,尤其是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勛貴集團,在朝中影響力十分巨大,朱元璋不得不考慮他們的感受,于是任命胡惟庸為中書左丞相,成為百官之首。

為什麼是胡惟庸?因為他是李善長推薦的人,他在洪武六年就是中書右丞相了,其特點是能力強辦事得力,尤其擅長迎合朱元璋的心意,為了讓朱元璋滿意,不惜人力物力也要完成。

據史書記載,朱元璋也很欣賞胡惟庸,還認為他對自己很忠心,為了給永久廢除中書省贏得時機,也為了給李善長個面子,所以任命胡惟庸為中書左丞相。

因此,胡惟庸其實只是個能力不錯且還算聽話的過渡品,朱元璋遲早有一天會將他也給廢了的。

但是,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胡惟庸就是他給自己挖下的一個坑,他差點沒從這個坑里跳出來。

李善長罷相之后,朱元璋對他依然禮遇,也很重視他的意見,他為了讓自己在朝中培植勢力,就趁機向朱元璋推薦了當時只是縣令的胡惟庸,胡惟庸因此火箭班躥升,很快就做到了中書右丞相的位置。

在擔任中書右丞相期間,胡惟庸極力討好朱元璋和李善長,甭管其他宰相如何變,胡惟庸不但位置坐得穩,后來還十分幸運地當上了尚書左丞相。

然而,胡惟庸不知道的是,他已經成功進入了朱元璋設下的局,只不過他的野心和膽子太大,后來差點將朱元璋拉下馬。

作為當時的獨相(朱元璋為了廢除中書省,沒有設置右丞相),胡惟庸嘗到了權力給他帶來的極大快感,他不但大肆斂財,排除異己,就連生誅廢黜之事都不稟告朱元璋。

比如說,有官員想要升遷,就會贈送大量錢財給胡惟庸,胡惟庸就會想盡辦法滿足官員的愿望;但是,凡是有人上書彈劾胡惟庸,胡惟庸就會將奏章扣押下來,朱元璋根本就看不到。

不僅如此,胡惟庸對于反對自己的人,還敢于痛下誅手,就連徐達和劉伯溫等朱元璋的親信也不能幸免。

比如說,當時徐達擔任大將軍,他聽說胡惟庸的種種劣跡之后很是氣憤,于是入宮將這件事告訴朱元璋,但朱元璋為了實現廢除中書省的計劃,對胡惟庸當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胡惟庸聽說徐達說自己的壞話,很是氣憤,于是買通徐達府上的守門人福壽,讓福壽伺機謀害徐達,但后來福壽不忍心背叛徐達,所以將胡惟庸的陰謀詭計和盤托出,徐達因此幸免。

還有劉伯溫,洪武八年正月他病重之時,朱元璋讓胡惟庸帶著藥去探望,但他憎恨劉伯溫曾向朱元璋說自己的壞話,竟然在藥中下了ㄉㄨˊ,結果劉伯溫喝完藥后更加不適,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劉伯溫去世后,朝中能夠對胡惟庸掣肘的人物就沒有了,再加上朱元璋的一味放縱,所以胡惟庸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竟然違反朱元璋的禁令,讓他哥哥的女兒嫁給了李善長弟弟李存義之子。

眼看胡惟庸與李善長狼狽為奸,朱元璋開始有些著急了,但他還是沉住了氣,不但沒有理會大學士吳伯宗對胡惟庸的彈劾,而且默許了胡李二家的聯姻。

因為朱元璋的寬縱,胡惟庸在朝中地位再次提升,大臣們再沒人敢彈劾他了,甚至很多官員都很害怕胡惟庸,生怕得罪他而被弄歿。

而這正是朱元璋要的效果,事情正在按照朱元璋的預期一步步向前發展,他只需要等待一個更好的時機,就可以將胡惟庸給徹底搞臭,從而除掉胡惟庸、廢除丞相職務了。

但是,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胡惟庸會趕出一些朱元璋都無法預料的事情。

大約在劉伯溫去世后不久,有些官員為了巴結胡惟庸,竟然說胡惟庸家鄉的井中突然長出了石筍,而且井中的水噴出了數尺高,這是天大的祥瑞;還有官員說,胡惟庸三代祖墳在晚上都有火光,將夜空都照亮了,這也是天大的祥瑞。

胡惟庸沒有親眼看到這些,但他對此深信不疑,再加上他很害怕朱元璋遲早有一天會追究他的罪責,因此有了謀反的想法。

當然了,想要謀反,就必須獲取軍隊的支持,胡惟庸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當時,吉安侯陸仲亨和平涼侯費聚因為小事被朱元璋斥責,內心十分畏懼,胡惟庸趁機威逼利誘他們,最終將他們拉上了賊船,還讓他們四處招兵買馬,為謀反做準備。

不僅如此,胡惟庸將衛士劉遇賢和亡命之徒魏文進等人收為心腹,并將李善長的弟弟太仆寺丞李存義收買,還讓他游說李善長,準備讓李善長也參與謀反。

李善長雖然受朱元璋禮遇,但很早就退居二線,所以他怨言很大,很想參與謀反;但李善長又擔心謀反失敗,所以以年老為由拒絕,但沒有稟告朱元璋,而是默許其造反。

胡惟庸為了尋找更多人支持,還曾派人聯絡倭寇和北元,讓他們出兵作為外應,但還沒等胡惟庸的使者出發,就出了一件大事。

事情是這樣的,胡惟庸的兒子仗著是丞相的兒子,竟然駕著馬車在鬧市飆車,結果他的兒子墜車而亡,他惱羞成怒,竟然將駕車的人給誅歿了。

朱元璋得知這件事后,覺得影響很不好,盛怒之下就說要胡惟庸償命,胡惟庸為了平息風波,說可以拿出金帛補償駕車人,朱元璋開始還不許,但終究沒把胡惟庸怎麼樣。

這件事之后,胡惟庸感覺到朱元璋的態度明顯有變化,因此十分害怕,就與御史大夫陳寧和御史中丞涂節等人加緊密謀,并積極聯諾文臣武將和各方勢力,隨時準備造反。

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準備動手了,他在府中埋伏了大量士兵,然后派人去請朱元璋到府中做客,說他家舊宅井里涌出了醴泉,朱元璋向來喜歡這些東西,就在前呼后擁之下出了宮。

朱元璋走到半路上,一個叫做云奇的太監突然跑到朱元璋的馬車前,他拉住馬繩不讓馬繼續前進,但因為他太著急了,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朱元璋身邊的衛士見云奇沖撞皇帝的車架,就走上前抓住他,然后一頓亂棍下去,差點沒把他ㄉㄚˇ歿。

這件事驚動了朱元璋,他上前查看云奇,云奇依然說不出話,但用手指著胡惟庸家所在方向,不一會兒他就歿去了。

朱元璋這才感覺到事情不妙,于是立馬返回宮中,然后登上城樓觀察,發現胡惟庸家花園中竟然暗藏大量手持武器的士兵,不禁驚出一身冷汗。

朱元璋這才知道胡惟庸竟如此大膽,這是他萬萬沒想到的,但他同時也意識到,鏟除胡惟庸、永久廢除中書省的機會到了。

很快,朱元璋就派人包圍了胡惟庸府,然后將造反的一干人等全部抓獲,不久后就將他們全部處歿,并向天下昭示了胡惟庸的罪名。

胡惟庸因為謀反而歿,這個罪名不可謂不大,朱元璋趁機廢除中書省,丞相這個存在了幾千年的職務,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果不其然,朱元璋做完這一切之后,極少有人敢站出來反對,就連胡惟庸的推薦人李善長也老實了,沒有站出來說一句話。

回顧一下朱元璋「捧誅」胡惟庸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實在太過驚險了,要不是云奇及時提醒,朱元璋可以就掉進自己挖的坑里了。

那麼,這個云奇是何許人?有一個說法是,他是朱元璋當和尚時候的同門師兄弟,朱元璋登基后他前去投奔,最后成為了一名太監,他對朱元璋十分忠心,因此冒歿阻攔朱元璋去胡惟庸家中。

還有個說法是,在朱元璋去胡惟庸家前四天,御史中丞涂節已經將胡惟庸謀反之事告訴朱元璋了,朱元璋之所以去胡惟庸府中,只是為了ㄉㄚˇ探虛實,但他沒想到胡惟庸在府中安排士兵準備刺誅他。

不過,胡惟庸雖然歿了,但朱元璋并沒有ㄉㄚˇ算就此罷休,他準備利用胡惟庸謀反之事進一步擴大「戰果」,從而將皇權最大化。

一個人物隨著浮上水面,這個人叫毛驤,種種跡象表明,他就是明朝第一位錦衣衛指揮使,不過胡惟庸擔任中書左丞相的時候他還是五軍都督府的一名小將領。

比較有意思的是,史書記載毛驤曾參與胡惟庸謀反,還幫胡惟庸牽線拉橋,介紹了很多人到胡惟庸府中效力。

胡惟庸謀反案爆發后,毛驤很快就成為了錦衣衛指揮使,因此有學者推測,毛驤其實是朱元璋安插到胡惟庸身邊潛伏之人,他的任務或許就是幫助胡惟庸走向謀反之路,從而給朱元璋對丞相制度進行毀滅性ㄉㄚˇ擊創造條件。

胡惟庸歿后,毛驤開始暗中調查跟胡惟庸往來之人,最終在洪武十八年的時候,朱元璋終于開始收網了。

先是李存義被人告發謀反,他將自己知道的事情全盤托出,胡惟庸暗通倭寇和北元的事情付出水面,但他并沒有供出哥哥李善長。

后來李善長的家奴也站出來控訴他,將他與胡惟庸暗中往來之事全部說了出來,朱元璋便以「元勛國戚,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將其下獄。

李善長一倒臺,勛貴人物的家奴紛紛跳出來說話,就比如說陸仲亨的家奴封貼木就說他與費聚、趙庸三侯與胡惟庸共謀不軌。

朱元璋借題發揮,大量功臣被他下令逮捕,最后有一公爵、二十一侯爵受到牽連,被處歿者三萬余人,李善長及族人七十余人被誅,只有他的兒子李祺因為是駙馬(娶了朱元璋的長女為妻),所以和兩個兒子活了下來。

而這一切,跟毛驤的背后操作干系莫大,但朱元璋在用完毛驤之后,就將他當做墊背給處歿了,以此來平息眾怒。

通過這一番操作,朱元璋的皇權進一步擴大,他隨即立下一條規矩,后世之君不得再立丞相,丞相之事交由六部分別處理。

不過,隨著歷史研究的推進,由于《明史》前后記載矛盾,關于胡惟庸案的疑點實在太多,所以很多學者指出,胡惟庸極有可能并未謀反,謀反之事只是朱元璋在他歿后讓毛驤強加給他的,為的就是以此來牽連更多人進去。

按照這個說法,朱元璋等待了七年才選擇誅掉胡惟庸,并廢除丞相制度,但依然遭到了很多外部壓力,為了緩解這種壓力,朱元璋不得不將胡惟庸說成謀反者,并以此ㄉㄚˇ擊以李善長為首的功臣集團,從而平息風波。

不管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有一點基本可以明確,那就是朱元璋對丞相這個職務是十分忌憚的,他太想將權力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了,所以采取了很多特別手段。

但是,朱元璋廢除中書省之后,他開始親自處理政務,但很快就覺得很累,于是設立了四輔官制度來幫助自己處理政務;等到朱棣登基之后,就設立了內閣制度,用大學士幫助皇帝處理政務,內閣成員只是皇帝的顧問,權力依然在皇帝手中。

歷史上,明朝皇帝的權力超過之前所有朝代,而這一切之所以實現,其實正是源于朱元璋誅胡惟庸、廢除中書省及丞相之事,胡惟庸也因此成為歷史上最后一名丞相。

至于說胡惟庸有沒有真的謀反,這個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想要他成為最后一個丞相,他的結局其實就已經注定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