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南中孟獲為何不來救援?
2022/04/27

魏、蜀、吳三國中,蜀漢是令大家最喜歡的國家,蜀漢的五虎上將、劉備諸葛亮、魏延姜維都是令大家非常欣賞的人物。

不過同時蜀漢也是令大家十分遺憾的國家,因為他雖然為三大勢力之一,但偏安西南,雖有心一統天下,卻先天不足,最終遺憾滅國。

而更加令人奇怪的是,蜀漢滅亡之際,其實實力尚存,軍隊也很多。

那麼,蜀漢為何會在這種情況就突然滅亡了呢?而且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南中孟獲又去哪里了呢?為何不發兵救援成都呢?

實際上,蜀漢之所以快速滅亡,主要責任人還是劉禪,而孟獲之所以不救援蜀漢,主要有三大原因。

來不及救援

蜀漢滅亡得非常突然,連魏國上層都沒想到蜀漢會這麼快滅亡!

當時魏國分兵三路攻伐蜀漢,他們原本準備合圍蜀漢,先把蜀軍主力吃掉,不過姜維也是久經戰陣,擁有豐富的戰爭經驗,所以及時的跳出了包圍圈,退守劍閣。

鐘會大軍快速占領漢中,緊隨而至,呈兵于劍閣之下,由于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雖然魏軍兵力上占優勢,卻始終攻不下劍閣,兩軍陷入拉鋸之中。

鄧艾見鐘會無法正面擊敗蜀軍主力,便決定出奇謀,走陰平小道偷渡到蜀漢腹地。當時的陰平小道根本就沒有路,無法供大軍通行,只有當地人會偶爾走一走,所以蜀漢也沒有派人駐守。

不過鄧艾膽大心細,竟然率大軍通過了陰平,創造了一個奇跡,出其不意的誅到了蜀漢腹地。

面對魏軍的奇襲部隊,蜀漢剛開始還有心抵抗,命諸葛瞻帶領御林軍前去作戰,但是在諸葛瞻敗亡之后,蜀漢已經被嚇破膽了,眾臣無主意,最終在譙周的建議下,劉禪主動出降,蜀漢宣告滅亡。

從鄧艾打進蜀漢腹地,到劉禪出城投降,這段時間過得是非常快的,鄧艾的本意就是要出奇制勝,不給蜀漢眾臣反應考慮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即便各地援軍想要救援也根本來不及。

實際上,在魏國伐蜀前期,部分通曉軍事的大將就察覺到了事情的不對勁,魏國這次興師動眾而來,必定是想一舉滅亡蜀漢。所以有些將領提議領兵前來助陣,拱衛成都。

不過劉禪信心十足,認為姜維能夠阻擋住魏國大軍,所以不允許其他軍隊前來。最終,鄧艾誅進蜀漢腹地,劉禪不作抵抗,等待援軍前來,直接就選擇了投降,蜀漢在精銳未失,國土未喪的情況下,突然滅亡,根本沒有給勤王軍隊充足的時間。

所以說,蜀漢快速滅亡,最大的責任人就是劉禪。由于他的不抵抗政策,使得各地援軍根本來不及出兵救援成都。

孟獲大軍本來離成都就比較遠,收到消息比較晚,所以即便他收到消息說成都告急,想要發兵救援,也根本來不及。很有可能他還在做軍隊動員的時候,蜀漢投降的消息就傳來了。

蜀漢和南中的關系

諸葛亮雖然收服了孟獲,但是南中諸郡和蜀漢的關系其實并不是非常的好,還是會時不時地發生叛亂,之前只是維持了表面的和平。

蜀漢對南中采取羈糜統治,私下里都是互相爭奪利益,所以諸葛亮在世時,也許孟獲還會聽從他的命令,等諸葛亮去世后,孟獲就不一定完全聽從蜀漢朝廷的命令了。當時鄧艾大軍攻來,曾有人建議逃亡到南中,借助地理優勢,逐步抵抗,但很快就有人以南中不安的理由反駁了。

演義原文:忽哨馬報到,說魏兵將近城下。多多官議曰:「兵微將寡,難以迎敵;不如早棄成都,奔南中七郡。其地險峻,可以自守,就借蠻兵,再來克復未遲。」光祿大夫譙周曰:「不可。南蠻久反之人,平昔無惠;今若投之,必遭大禍。」

可見南中經常反叛,是大家的共識了,蜀漢與南中之間并不是相互信任的,所以即便劉禪堅持抵抗,孟獲也不一定會帶兵前來救援。

無力救援

雖然蜀漢對南中采取的是羈糜統治,但是表面上南中對蜀漢還是臣服的,在蜀軍北伐時,南中也提供了部分精壯參軍,蜀漢的無當飛軍就是由南中諸郡提供。

常年的作戰,再加上本身南中人口不多,互相爭權奪利,所以孟獲根本拿不出來更多的人支援成都,他還需要很多軍隊幫他維持當地的統治。

總結:

蜀漢滅亡之際,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為何沒有派兵前來救援,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蜀漢滅亡得太快了,孟獲根本來不及救援,等到他收到消息,說不定劉禪已經投降了。

二是在諸葛亮去世后,孟獲不一定聽從劉禪的命令,前來救援。

三是孟獲本身也沒有多少兵力救援成都。

AD
文章
圖集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