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李淵心裡的繼承人一直是李建成,為何還讓李世民手握重兵?李唐王朝開國之路

李淵心裡的繼承人一直是李建成,為何還讓李世民手握重兵?李唐王朝開國之路
2022/02/08
2022/02/08

李淵允許李世民掌兵,其實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最開始的時候,李淵是只信任李家人掌兵,李世民作為兒子,很自然地就掌握了軍隊。

後來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又只有李世民打得贏,只能繼續重用。

等到李淵意識到李世民的威脅,覺得李世民過于強大的時候,這時候的李世民根基已成。

就連李淵這個皇帝,也無法輕易拿掉李世民的權力了。

要仔細說這事,得從當年太原起兵說起。

太原起兵

隋朝末年,因為楊廣的種種騷操作,導致各地起義蜂擁四起,就連那些貴族也不再支持隋王朝。

在這個時候,身為隋朝高層貴族的李淵,也開始心懷不軌,想要準備造反。

但問題是,李淵想要造反,也不是太容易。

李淵和楊家關係其實很深。

李淵的母親和隋朝開國皇后獨孤氏,是一對親姐妹。

所以從血緣關係上來說,隋文帝楊堅是李淵的姨夫,而楊廣則是李淵的表弟。

不過,從史書上的種種蛛絲馬跡來看,李淵和楊廣之間的關係,好像並不怎麼樣。

楊堅在位期間,李淵升遷得特別快。

但是到了楊廣上位以後,李淵經常好幾年都沒法升遷一步。

史學家猜測,這極有可能是因為,李淵早年和楊廣的大哥楊勇關係較好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隋文帝登基以後,本來是立了自己的長子楊勇為太子。

但是後來楊廣經過一頓操作,硬是把太子位給搶到了手,也是很牛。

反正不管怎麼說,楊廣看不上李淵,甚至是懷疑李淵,這事是一定的。

所以,為了保證楊廣對自己不起誅滅之心,李淵就只能開始自汙,整日聲色犬馬。

如此一來,效果確實很明顯,楊廣確實對自己這個表哥逐漸放心了。

但是另外一個問題,也擺在了李淵面前:如果自己只能每天聲色犬馬,那自己還怎麼為造反做準備呢?

最終,李淵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自己的兒子,去代表自己做一些事情。

反正事情是兒子做的,那些被招攬來的人,肯定看的也是他李淵這塊牌子,不可能真的只是為了單純追隨一個小毛孩。

而如果出了問題的話,李淵也能推脫完全不知道,還能想辦法保下兒子。

所以,接下來的幾年裡,較為年長的李建成,就開始和老爹兵分兩路。

李建成一邊保護家眷,一邊暗地裡招募豪傑。

李淵則是帶著李世民,接著在明面上做官,順便也能培養一下自己的這個二兒子。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李淵在太原起事,主要是李世民的謀劃,最後逼得李淵不得不謀反。

但如果仔細復盤那段歷史的話,我們就會發現,這種說法其實很扯。

因為太原起事的時候,李世民才僅僅只有18歲而已。

李淵之前為了造反而準備的時候,李世民年紀就更小了,根本不可能有這份心機。

反倒是李建成,李建成比李世民大整整十歲,當時已經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了。

隨著各地起義軍越來越多,漸成燎原之勢,楊廣面對的窟窿越來越多,手上可用之人越來越少。

所以,到了大業十二年,楊廣不得不委派李淵,去山西那邊鎮壓起義軍。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李淵有機會獨自掌管軍隊。

鎮壓了當地的起義軍之後,李淵將其就地收編,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嫡系。

再之後,為了保護這個地方的安全,楊廣讓李淵留守太原,成了太原地區的最高長官。

這下子,李淵徹底發達了。

以前是有心無力,現在有了自己直接管轄的地盤,那還等什麼?準備造反吧!

李淵稱帝

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裡,李淵開始為造反做各種準備。

大業十三年五月,李淵在太原發動兵變,弄歿了楊廣派來監視他的兩個大臣,徹底獨自掌控了太原。

七月,李淵正式舉旗造反。

打的旗號大概就是 楊廣惹得天怒人怨,要楊廣退位做太上皇,然後讓楊廣的孫子楊侑做皇帝。

這時候的李淵,實力還相對有限,不敢打出自己家的招牌,只能打著替楊家清理家務的旗號造反。

不得不說,李淵的準備,確實是很充足,找的時機也很對。

當時楊廣因為種種原因,將朝廷遷到了江都那邊,同時帶走了大量的隋朝精銳。

隋朝的原都城長安,以及其所在的關中地區,根本就是一個空殼子。

李淵正是看中了這一點,自太原起兵之後,迅速率兵直撲長安。

短短三個月以後,就拿下了長安。

這個過程,說起來很容易,但其實做起來真的很難。

大家其實可以看一下地圖,從太原到長安,直線距離都超過千里了。

在隋朝那會兒,想要率領大軍跨越千里直接進攻長安,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幸運的是,李淵確實押對了。

贏了的結果,就是李淵拿下了長安,俘虜了當時在長安坐鎮的楊侑,並且順勢控制了整個關中地區!

進入長安後,李淵立楊廣的孫子楊侑為帝,自認為大丞相。

然後打著楊家的名義,迅速平定了整個關中地區。

長安是關中地區最大的要地,拿下了長安,想要平定關中,其實也不算難。

更幸運的是,就在李淵進入長安之後不久,江都就爆發了兵變,楊廣被麾下的禁軍給勒歿了。

楊廣一歿,李淵又已經統一了關中,繼續留著楊侑在自己頭上,好像也就沒什麼必要了。

所以在楊廣去世一個多月以後,李淵逼迫楊侑禪位給自己,唐朝就此開國。

李淵登基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冊封李世民為秦王。

唐朝既然已經開國,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該是如何掃平天下,統一全國了。

此時的唐朝,還僅僅只能控制關中地區,只是一個地方性的政權。

想要統一全國,依然困難重重。

一統天下

而李淵接下來統一天下的過程,可以大致分成三個部分。

鞏固關中、平定北方、一統天下。

大致方向已經定下,那接下來就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誰領兵的問題。

靠外人?李淵肯定是不信的。

像這種平定天下的戰事,如果由下面的將軍來完成,最後肯定會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

李淵自己上?肯定也不行,因為李淵當時已經是皇帝了。

李建成也不行,李建成已經是太子,必須久居中樞。

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李家宗室。比如李淵的兒子或者侄子,還有兄弟之類的。

在這其中,李淵最信任的,自然就是兒子。

而李淵的幾個兒子裡面,當時唯一年齡稍大,能夠獨自領兵的,就是李世民。

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李世民開始獨自領兵,開始了他的傳奇。

1.鞏固關中

在第一個過程當中,唐軍首先向西征戰,想要平定身後。

這是李世民第一次獨自帶兵,敵人是當時轄制了整個隴西的西秦霸王薛舉。

薛舉這個人也比較能打,而且恰逢李世民第一次帶兵的時候,還生了場大病,根本無法指揮軍隊。

所以這次征戰,最後以唐軍潰敗而告終。

按照史書記載,李世民戰敗以後,李淵都已經做好了在長安城下和薛舉決戰的打算。

剛剛開國的唐朝,差點因為這次失敗而亡國。

但這時候,就看出李淵的運氣多麼逆天了,真的是天命所歸。

薛舉歿了。

病歿的。

如果薛舉不歿,以當時他麾下的能力,是絕對可以一口氣打到長安城下的。

若真是那樣的話,歷史說不定就要改寫了。

但就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薛舉竟然歿了。

薛舉一歿,整個隴西徹底群龍無首,他兒子薛仁杲,根本沒他老子那個本事。

而此時的李世民,恰好已經病癒,李淵再次讓他率軍出征隴西,很順利地就打贏了。

據說李世民打贏的時候,薛舉的屍體還沒有來得及下葬。

收拾掉薛舉之後,唐朝西面基本就沒什麼威脅了。

不過,就在李世民剛剛收拾掉薛家之後,一個噩耗忽然傳來。

李家起兵的太原地區,竟然被更北邊的劉武周給一鍋端了。

所以接下來,李世民又被老爹迅速派到北邊去救火。

在經過好幾個月的戰鬥後,終于打垮了劉武周,逼得劉武周不得不逃往突厥。

至此,唐朝的西面和北面,都相對安全了下來。

第一個過程,鞏固關中,徹底結束。所以接下來,就要正式攻略中原了。

2.平定北方

李家下一個目標,是洛陽的王世充。

打王世充的這個過程,要說仔細的話,其實能說很長很長。

不過簡單來說的話,過程其實是這樣的: 李世民率軍進攻王世充,王世充節節敗退,退守洛陽一地,被李世民圍困在洛陽

王世充自知不敵,向東邊的竇建德求救。

竇建德想要坐收漁翁之利,直到王世充被圍困後,才率領全部精銳來援,打算坐收漁利。

歷史上著名的虎牢關之戰,就此爆發。

面對竇建德的來援,李世民分兵兩路,主力軍隊繼續圍困洛陽,自己率領三千精銳,前往虎牢關擋住竇建德。

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這一戰,李世民憑藉三千精銳,硬是在虎牢關打垮了竇建德的十幾萬大軍,而且還生擒了竇建德!

沒錯,三千打十萬,而且還打贏了,最後還生擒了對方的主帥。

李世民是真的能打。

得知竇建德被活捉了以後,王世充自然就沒什麼希望了,只能開城投降。

所以,李世民等于是一戰打垮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大巨頭。

至此,唐朝已經相當于統一了整個北方。

而且,就在李世民打王世充和竇建德期間,還發生了另外一場戰爭,就是唐平蕭銑之戰。

李世民和王世充、竇建德歿磕的時候,李淵怕南方的蕭銑,趁機北上搗亂。

蕭銑是當時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整體實力甚至不比唐朝差多少。

所以李淵為了防止他搗亂,派了三路大軍,主動進攻,想要拖住蕭銑。

其中兩路大軍,最後都沒有占到什麼便宜,無功而返。

不過,就算是無功的話,其實也是很大的功勞了,至少拖住了蕭銑。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于第三路大軍。

第三路大軍,領軍的是李淵的侄子李孝恭,李孝恭當時手底下有個副將,名叫李靖。

于是,一場好端端的襲擾戰,就被硬生生打成了殲滅戰。

開戰之後,唐軍順江而下,直接打到了蕭銑都城,迫使蕭銑投降。

這一下,南方也被唐朝拿下了將近一半。

此時的唐朝,已經相當于是拿下了四分之三的中原,統一天下之勢,已經不可阻擋了。

而李世民這邊,當他帶著俘虜的王世充、竇建德二人,回到長安時,等待他的,自然就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虎牢關一戰,基本上就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基礎。

但是對于當時的李淵而言,卻又有一個問題擺在了他面前。

因為李世民功勞太大,已有的官職,都已經無法繼續嘉獎李世民了。

這也沒法子,畢竟李世民起點就很高。

唐朝開國的時候,李世民就已經是秦王。

秦王這個封號,在歷代其實都很特殊,相當于是諸王之長。

再往下才是齊王、楚王之類的王。

李世民起步就是秦王,後來每次打贏以後,又都有嘉獎。

所以等到打贏虎牢關大戰之後,已經高到沒有任何官職可以封的地步了。

最後沒法子,李淵為自己這個二兒子,新創造了一個官職,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天策上將。

除了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之外,李淵也注意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李世民確實有點過于勢大,已經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所以在虎牢關大戰以後,李淵覺得反正天下統一之勢,已經勢不可擋,似乎也用不著李世民繼續征戰了,所以就暫時的除掉了李世民的兵權。

李淵真的不傻,不是眼睜睜看著李世民做大,然後骨肉相殘。

他其實真的是想過限制李世民的。

但是接下來,又發生了一件事,讓事情徹底不同了。

這件事,就是劉黑闥造反。

3.一統天下

劉黑闥是竇建德的舊部。

竇建德戰敗後,照理來說,舊有地盤都歸了唐朝,唐朝也就算統一了北方。

不過, 竇建德其實是個很有威望的明主,所以他所管轄的山東、河南地區,對竇建德也都是比較懷念的

所以竇建德失敗以後,還沒等唐朝在這個地區加強統治,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就直接起兵造反了。

照理來說,重新起事的劉黑闥, 總不可能比當初兵強馬壯的竇建德更難對付

當時李淵也是這麼想的,沒太把劉黑闥當回事,只是派了幾個下屬和李家宗室去清剿。

結果事實證明, 李家其他的宗室成員,是真的比不上李世民

到了戰場上以後,除了給劉黑闥送菜之外,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就這樣,短短幾個月以後,劉黑闥就收復了竇建德的全部地盤。

這下子麻煩大了。

面對棘手的劉黑闥,李淵不得不再次起用李世民,讓李世民帶兵去收拾劉黑闥。

在經過一番苦戰之後,李世民確實收拾了劉黑闥。

但經此一役之後,李世民的羽翼也徹底豐滿

就算李淵這個皇帝老爸,都無法輕易收拾他了。

在打贏劉黑闥之後, 李世民還想繼續南下,去統一江南,收拾江南地區的輔公祏

但這時候的李淵,是打歿都不敢再讓李世民掌兵了。

後來哪怕突厥南下,一度威逼長安,李淵都不敢讓李世民在掌兵。

但就算這樣,李淵依然無法限制住李世民。

畢竟, 整個北方的幾場硬仗,幾乎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這也就導致李世民的舊部,幾乎把控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區。

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實在不是李建成能夠比得了的。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李淵也想過很多辦法。

比如 讓李世民回歸長安,斷去李世民執掌軍隊的機會,甚至最後不惜逐步驅逐李世民的天策府屬官,想要讓李世民變成光杆司令。

客觀來說,李淵的這種做法,確實也有一定作用,讓李建成在後來的朝堂鬥爭當中,逐漸佔據了上風。

但同時,卻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所以最後, 李世民眼見著自己通過朝堂鬥爭取得太子位的可能,已經不大,乾脆就直接發動了政變,從肉體上消滅了李建成。一場玄武門事變,終于成了骨肉相殘的悲劇。

總得來說,李淵不是沒有限制過李世民,只可惜後來造化弄人,連續幾次巧合,加上李世民本人才能確實極為出眾,導致李淵漸漸失去了對李世民的控制能力。

如果當時李淵能夠只選擇一方,比如廢去李建成的太子位,直接讓李世民上位;

或者找一個罪名,直接將李世民一擼到底,甚至處歿。

最後可能都不會出現玄武門事變這樣的慘案。

但偏偏李 淵選擇了看似聰明的和稀泥之法,導致兩頭都不得好,最後只能兵戎相見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