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一共3807字,讀完需要大概5分鐘。
5分鐘,讀清大事背後的歷史,我們今天的主題,是俄羅斯和烏克蘭~
在最最寒冷的北方,有一個相當強大的國家。
在那片土地上,住著一群被我們稱為「戰鬥民族」的人。 —— 這就是現在的俄羅斯。
現在,俄羅斯又和曾經的發源地——烏克蘭鬧了起來……
俄羅斯為什麼會這麼亂?
為什麼烏克蘭、白俄羅斯、克裡米亞半島、頓涅茨克等等,這些地方的局勢那麼緊張?
讀完本文,相信你能有一個更為清晰的答案。
第一個「俄羅斯人的國家」,竟是烏克蘭?
俄羅斯的千年歷史,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千年恩怨,都開始于1200年前,一個叫做 「留裡克」的人。
華人對「留裡克」這個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大部分的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留裡克」之名可謂響徹雲霄。
因為這位就是他們的民族開創者。
留裡克之于斯拉夫,恰如炎黃之于中華。
西元800年,那個時候的斯拉夫民族,還是一盤散沙。
他們居住在東歐大草原上,是一個一個散在的部落,這些部落之間相互征伐,內耗嚴重,一刻也不消停。
他們為此也感到很苦惱,各個部族的領袖們也想團結起來,然而他們互相不服,誰也不願意屈居人下。
這個時候,破局就只有兩個辦法了:
① 要麼出現一個智慧過人、德高望重,讓所有人都信服的人;
② 要麼出現一個特別能打的牛人,把所有人都打服。
西元862年,這個「天選之人」出現了——又能打,又智慧過人的留裡克!
東歐草原,雖然是個草原,但是河流很多。
古代運力低下,長途貿易需要借助河運。因此,東歐草原就成為了北歐的維京人和南歐的拜占庭帝國做生意的重要商路。
留裡克,是維京一個武士團的團長,他和他手底下的戰士們負責維護商路的安全——也就是中華的「鏢師」。
劉備劉皇叔起兵前,在河北涿州也做的這份工作。
常年經過斯拉夫地盤的留裡克,和斯拉夫人混了個臉熟。
于是, 斯拉夫部落,總是喜歡邀請留裡克來他們那裡主持公道。
留裡克不僅 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 還將周圍散在的斯拉夫部落整合到了一起,並由此建立了俄羅斯的第一個王朝——留裡克王朝。
事實上,俄羅斯的歷史很簡單。
總共就兩個朝代, 一個叫留裡克王朝,一個叫羅曼諾夫王朝。
留裡克王朝持續約700年,羅曼諾夫王朝約304年。
留裡克王朝最早成立于 北方的諾夫哥羅德,靠近維京人所在的寒冷的北歐地區。
加上留裡克本身就是個維京人,所以俄羅斯的文化傳統是更偏向于北歐的。
留裡克去世之後,一個叫奧列格(據說是留裡克的妹夫或者姐夫)的人繼承了他的遺志。
奧列格領兵南下,佔領了 基輔(今烏克蘭首都), 並遷都于此。
水陸交通更加便利的基輔有利于俄羅斯完成對其他斯拉夫人的統一。
此後,被稱為 「基輔羅斯」的古羅斯國家在基輔周圍形成,文化昌盛、宗教發達、文明富足的基輔成為了東歐最為重要的城市。
所以,沒錯,第一個俄羅斯人的國家——基輔羅斯,實際上是今天的烏克蘭東部地區。
西元1240年,蒙古人來了,拔都汗攻佔了基輔羅斯,由此開啟了金賬汗國統治俄羅斯的240年。
第一個真正統一俄羅斯的,居然是蒙古人?
統領蒙古軍隊的人,叫做 拔都,他是成吉思汗長子的第二個兒子。
拔都奉命西征,這是一次千里奔襲。
拔都兵少,因此選擇了用計,他詐敗誘敵深入, 將基輔羅斯人的陸軍主力引誘到了自己預定的包圍圈內,全殲了基輔羅斯人的野戰部隊。然後,揮師圍困基輔。
拔都見基輔牆高溝深,並不願強攻。于是派遣使者去勸降,如果投降,則蒙古軍隊秋毫無犯。
如果不投降,城破之後雞犬不留!
在羅斯人拒絕投降後,拔都汗下令攻城,只用了7天時間就攻破了基輔羅斯城。
據記載,蒙古人對基輔羅斯進行了殘酷的清洗,這座城市變成了一座空城。
蒙古的金賬汗國,統一了斯拉夫人,並統治俄羅斯人長達240年。
在蒙古人到來以前,俄羅斯雖然有了一個強盛的基輔羅斯,但斯拉夫人並未完全統一。
在基輔羅斯以外,還有一眾斯拉夫小國家星羅棋佈。
蒙古人到來之後,不僅混一了俄羅斯,還將草原的統治方式和政治體制帶到了俄羅斯。
這使得俄羅斯在文化上出現了重大的撕裂。
一方面,他們自認為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歐洲文明的一份子;
另外一方面,他們的領土和統治方式又繼承自蒙古的金賬汗國。
這使得俄羅斯政權總是表現出他特有的兩面性……
蒙古的衰落,斯拉夫諸國結怨,烏克蘭一分為二
西元14世紀,蒙古帝國漸漸衰落。原本被蒙古帝國統治的斯拉夫諸國也開始蠢蠢欲動。
立陶宛大公率先打出反抗的旗幟,他沿著當年奧列格南征基輔的路線揮師南下,佔領了今天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地界。
1569年,立陶宛大公國同波蘭王國合併, 「波蘭-立陶宛聯邦」宣告成立。
與此同時,在莫斯科一帶,莫斯科大公也完成了對蒙古人的清算,建立起了莫斯科大公國。
1547年,經過兩代人的努力,新任莫斯科大公伊凡雷帝(伊凡四世)正式加冕,稱號「沙皇」,建立了俄羅斯帝國。
1640年代,波立聯邦在烏克蘭地區激進地推行天主教。
然而,烏克蘭的民眾和貴族素來信仰東正教。
波立聯邦的宗教壓迫,引起了烏克蘭人此起彼伏的反抗。
在波立聯邦的宗教壓迫之下,烏克蘭人、尤其是離俄羅斯更近的東烏克蘭人,倒向了和自己同文同種的俄羅斯帝國。
1640年代,烏克蘭反抗波蘭貴族和天主教的行動進入白熱化。
1648年1月,一位叫做 赫梅利尼茨基的哥薩克族波蘭軍官被波蘭貴族侵佔了土地。他四處求告,卻無人為他伸張正義。
走投無路之下,這位曾為波蘭軍隊作戰的哥薩克騎兵選擇率兵起義! 8000名哥薩克族戰士和他一起,在第聶伯河下游起兵。
對波蘭貴族和天主教神官們的怒火一時間得到了宣洩,起義迅速席捲整個波蘭。
1648年底,起義軍攻破基輔,推選 赫梅利尼茨基為全烏克蘭大統領。
第二年八月,接連作戰不利的波蘭無奈同赫梅利尼茨基議和,承認烏克蘭獨立。
又過了兩年(1651),自覺準備充分的波蘭軍隊捲土重來。這一次,烏克蘭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被波蘭人趕出了基輔、
赫梅利尼茨基于是請求同文同種的俄羅斯帝國出兵援助他們抗擊波蘭。
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代表烏克蘭,簽署了同俄羅斯合併的協議。
這份協議引發了俄羅斯和波蘭之間的「俄波戰爭」。
這場戰爭,先是俄羅斯收復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全境,並一度攻入波蘭境內。
然而,好景不長。不久後,赫梅利尼茨基病逝, 烏克蘭哥薩克貴族內部發生了分歧。
一部分烏克蘭上層貴族希望脫離俄國的擺佈,他們悄悄來到華沙,同波蘭國王暗通款曲,以求脫離俄國。
這導致了俄波兩國戰事又起,這一次波蘭人重整旗鼓,收復烏克蘭西部地區。從此,烏克蘭就分成了兩部分。
西邊由波蘭統治,東邊則是俄國的一部分。
時間輾轉來到18世紀中葉,波立聯邦出現了嚴重的內部問題,國家陷入無政府主義。
緊接著便被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個大國瓜分。自此,俄羅斯帝國完整地將烏克蘭納入了自己的統治之中。
然而,烏克蘭西部畢竟被波立聯邦影響了上百年時間,烏克蘭西部地區從文化上、信仰上都更接近波蘭。
他們信仰天主教,說著波蘭語,這與信仰東正教的沙皇俄國又形成了新的矛盾。
原本信仰東正教,抵抗天主教而反抗波蘭的西烏克蘭。
現在又因為信仰天主教,抵抗東正教,而與沙皇俄國鬧起了不愉快。歷史實在是和烏克蘭開了一個大玩笑。
克裡米亞紛爭從何而來?答案是——蘇聯的玉米,阿不,赫魯雪夫!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烏克蘭東部成立了蘇維埃政府,烏克蘭西部則被西歐干涉軍佔領,交由波蘭代管。
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蘇維埃加入了蘇維埃聯盟,成為了蘇聯的創始成員之一,西烏克蘭則根據《蘇波里加條約》被劃歸了波蘭。
後來,二戰爆發,蘇德瓜分波蘭。 蘇聯拿回了包括烏克蘭西部地區在內的前沙皇俄國領土的同時,還佔領了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二戰結束後,蘇聯經濟迅速騰飛。
蘇維埃中央將烏克蘭東部設計成了工業重鎮,將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打造成了蘇聯最重要的工業中心之一。
1954年,是俄烏合併協定簽署的第300周年(前文提到過,1654年赫梅利尼茨代表烏克蘭簽署協議,決議併入俄羅斯帝國)。
為了慶祝俄烏合併,同時也為了彰顯蘇維埃聯盟牢不可破,不分彼此。
蘇聯領袖 赫魯雪夫將原屬于俄羅斯的 克裡米亞半島劃給了烏克蘭管理。
然而,蘇維埃聯盟並非牢不可破。
當時光來到1990年,蘇聯政治、經濟、民族危機全面爆發。
1991年,加盟國紛紛退出蘇維埃聯盟,蘇聯就此解體。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正式獨立。
12月1日,烏克蘭對脫離蘇聯和選舉總統進行全民公決,99.85%的烏克蘭人選擇脫離蘇聯,當天克拉夫丘克被選為總統。
12月3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佈承認烏克蘭獨立。
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宣佈蘇聯解體,並成立獨聯體。
12月26日,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而烏克蘭則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
烏克蘭、俄羅斯再次成為了兩個獨立的國家。
然而,因為前文所述的這些極其復雜的歷史因素,烏克蘭的不同地區,對俄羅斯的態度完全不同。
2014年,原本就是俄羅斯領土的克裡米亞半島發起公投,宣佈重新併入俄羅斯。
同時,曾經的蘇聯工業中心,原本就極度傾向于俄羅斯的 頓巴斯地區也蠢蠢欲動。
頓巴斯北部的頓涅茨克,頓巴斯南部的盧甘斯克宣佈脫離烏克蘭「獨立」,但並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千年恩怨,地理位置,經濟文化,兩國實力,導致烏克蘭一方面懾于俄羅斯強大的實力不得不依賴俄羅斯,因此,烏克蘭獨立後與俄羅斯保持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
可是,烏克蘭又對俄羅斯產生極大的戒心,擔心俄羅斯帝國復活,自己又會被俄羅斯吞併。
就在這時,西方勢力趁機而入,積極拉攏烏克蘭。
2004年,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親西方代表尤先科當選烏克蘭總統。
烏克蘭開始推行去「俄羅斯化」政策,並實行激進的親西方政策。
尤先科甚至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組織。
再加上烏克蘭和俄羅斯在經濟上爆發了天然氣爭端,外交上支持格魯吉亞、克裡米亞等事件,導致俄烏關係陷入低谷。
對于俄羅斯來說,烏克蘭就是俄羅斯的西大門,他們絕不容許西方勢力侵蝕到自己家門口。
因此,俄羅斯也大力培植親俄勢力。
此後,烏克蘭陷入親西勢力與親俄勢力反復交錯的過程。
烏克蘭各方勢力
烏克蘭在親西和親俄之間反復搖擺,最終親西勢力佔據領導地位。
于是,就有了現在的俄烏衝突。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俄烏最終會走向何方,誰也猜不准。
但是,很明顯,俄羅斯和烏克蘭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烏克蘭想徹底擺脫俄羅斯,無異于癡人說夢,俄羅斯想徹底吞併烏克蘭也是天方夜譚。
其實烏克蘭是一個充滿悲劇的國家。
烏克蘭歷史悠久,可真正獨立自主的時間非常短暫;
烏克蘭有著很多美麗的傳說,可悲傷卻是他們的主題;
烏克蘭資源豐富,可一直以來經濟都無法完全自主;
烏克蘭為了民族獨立,奮鬥了很多年,可最終的結果,恐怕他們自己都不會滿意。
歷史的是非,很難用三言兩語去講清。
可以說,一百個人眼裡有一百個歷史。
但是人性的光輝,是對苦難的悲憫。
戰爭是殘酷的,我們一介書生,沒有能力去改變什麼。
唯有以筆為戎,呼喚和平,祈禱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