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永昌二年(1645),即順治二年五月初,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麓,此時大勢已去還依然心存幻想的李自成毫不謹慎,只帶著20余人登山探路,結果被當地農民武裝首領姜大眼殺死,尸體還被隨便找個地方埋了。他死后憤怒的順軍立刻血洗了九宮山地區,之后推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首領。
李自成的死給順軍帶來的打擊是巨大的,而且他并不是死于強大的清軍,而是山野村夫之手,這是誰都無法預料的。李自成這樣大意,他身邊的人難道就沒有阻止嗎?別的不說,他倚重的那兩位「神機妙算」的謀士——牛金星和宋獻策又去了哪里?
牛金星字聚明,史書記載他 「先世由歲貢仕至縣博士與王府官者數人」,所以就很有學問,僅二十余歲便中秀才,天啟七年(1627)中舉。但十年后的崇禎十年(1637)左右,他便被誣陷欠賦稅、強占婦女十八人的罪名而被革去舉人身份。三年后,崇禎十三年(1640)冬,經引薦而入李自成賬下,他為人質樸,喜愛讀書,還通曉天官、風角及孫、吳兵法,曾建議李自成「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對順軍有著巨大的貢獻。
後來隨著在李自成手下官越做越大,牛金星的心胸也越來越狹窄,起初還會舉薦人才,但自從李自成進入北京,將他封為宰相后就熱衷于弄權了,并且他十分喜歡場面宏大的登基大典,幾次三番的演練、教習,常常勸李自成稱帝。
後來在以牛金星為首的一群人策劃下,李自成在明宮武英殿即位,身為宰相的牛金星竟然代李自成在天壇祭天。令人不解的是第二日他就從北京出逃,逃跑途中還以讒言誣陷了推薦他的李巖,致使李巖被殺。宰相出逃,同樣重要的謀士李巖也被處死,順軍一時間人心惶惶,我們接下來要說的另一位重要策士宋獻策也是在此時出走的。
逃跑后的牛金星去了哪里呢?有幾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他和兒子投降了清軍,并被清軍錄用,證據就是《清史稿·季開生傳》以及《明清史料》中所收錄的請求處死牛金星等人的奏疏。第二種則是說牛金星的兒子投降清朝,牛金星是藏匿在兒子家中。這個說法的依據是清代的《寶豐縣志》中耿興宗所撰《牛金星事略》。第三種說法是牛金星在李自成敗亡時逃遁的,最后不知所終。
這其中可能性更大的應當是第二種說法,因為20世紀50年代發現了牛佺之孫牛次張在乾隆年間為祖父立的墓碑,上面說葬于香山之陽,這應證了耿興宗《牛金星事略》記載牛金星遺言的內容: 「賴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葬于香山之陽。
至于另一位宋獻策,他的去向就更是模糊。宋獻策又名宋康年,外號「宋矮子」或「宋孩兒」。他讀書很勤奮,不但學識淵博還精通術數,長期以「術士」為生,云游四方。明崇禎十四年(1641)四月,他由牛金星舉薦而進入李自成麾下。因才智非凡,李自成非常敬重他,常常請他出謀劃策,後來更是拜為軍師。
宋獻策精于奇門遁甲及圖讖等玄術,幾次借著鬼神的名義來勸諫李自成,比如讓他更快建立農民政權,樹立威望;比如提出 「十八孩兒當主神器」的口號來煽動群眾,壯大己方實力。
他是李自成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後來到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后,他更是積極制定政策,設官守土,除暴安良,被封為「開國大軍師」。月盈則虧水滿則溢,進入北京后,同樣地位極高的牛金星等人紛紛沉迷于暫時的勝利之中,貪圖享樂,宋獻策幾次勸說也不聽。雖然他幾次借天象疏李自成說: 「天象慘烈,日色無光,亟應停刑。」成功救下了一些人,但也僅僅是九牛一毛。
後來李巖被殺,牛金星叛逃,宋獻策心灰意冷,知道大勢已去,便也離開了。之后雖然有清朝戰報中提及他,但也僅僅是「 獲偽汝侯劉宗閔并一妻二媳,……及術士偽軍師宋矮子「這樣的描述,并沒有確切說把宋獻策怎樣了。談遷雖然在《北游錄》《紀聞》下《宋獻策》記載他在順治十年(1653)到北京后有關宋獻策的見聞, 「滿洲人重其術,隸旗下,出入騎從甚眾」,但也沒有說宋獻策究竟怎樣了。
這二人的離開就是順軍由盛轉衰的象征,不管是利欲熏心早已忘了起義的「義」,還是有心無力難挽大廈之將傾,都說明此時的李自成以及順軍失去了一開始的民心所向。所以最后「闖王」大意而死,還是死在百姓手中也就不足為奇了,這是歷史的必然。